壹
《水滸傳》里,三拳打死鎮關西的魯智深(俗名魯達)被金圣嘆譽為“上上人物”,認為他嫉惡如仇、俠肝義膽、生性爽快、愛憎分明。當年我上中學的時候,語文教材里面還專門節選了《魯提轄三拳打死鎮關西》,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
我斗膽猜測,教材里面選這么一段,除了覺得關于打架這一段的文字描寫非常精彩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體現魯智深的高尚品德。
但是如果仔細讀一讀《水滸傳》的原著,你就會發現,魯智深并不是那么可愛,相反,他的價值觀有時候扭曲得讓人尷尬。
怎么說呢,如果要我和他交朋友,恐怕很難。
關于他動不動就打罵店小二、來不來就擺經略府提轄的譜、時不時喝醉了酒就打人砸東西這些斑斑劣跡,我們就不說了,大家伙兒都知道。
很多人替他辯解,認為這正好說明了魯智深的天真爛漫——差不多三十來歲的人了,還被人評價為天真爛漫,你還真以為這是褒揚么。
當然,我更看不起他的一點,就是自以為義氣的“我窮我有理”。
貳
魯智深剛開始出場的時候其實不窮,有一份普通人挺羨慕也挺害怕的正式工作,市面上人人都給他面子。
他在渭州城(甘肅平涼)潘家酒樓的包房里請史進和李忠喝酒,喝到一半的時候想要幫隔壁包房里哭泣的金翠蓮出頭,要送盤纏給金翠蓮父女倆,讓他們回開封。
但是當天魯智深身上的錢不夠,只有五兩銀子,只好找人借,第一個就找到了史進。
史進是一個富二代,畢竟家里曾經是有一個大莊園的人,所以出手就是十兩銀子(按購買力折合成現在的人民幣大約3000元),還明確表示不用還了。
請注意,在魯智深表示錢不夠的時候,李忠并沒有表態。
魯智深覺得這十五兩銀子不太夠他送人情,于是直接開口找同樣初次見面的李忠要:“你也借些出來與灑家。”
李忠沒辦法,只好摸出二兩來銀子遞給魯智深。
但是魯智深的態度是什么?直接用鄙視的口氣說李忠“也是個不爽利的人”,然后直接把這銀子丟還給了李忠。
是的,我窮我有理,我找你要錢你就必須給,你不給不行,哪怕是給少了,也是一個不爽利的人,我還看不起你。
叁
李忠是真的不爽利,也就是摳門嗎?
可能真的有點,但是李忠是真的缺錢。一桌子吃飯的三個人,魯智深是拿朝廷俸祿的,史進是富二代,就李忠是個江湖賣藝的。
李忠剛出場的時候,就是在渭州街頭賣藝兼著賣藥,“仗著十來條桿棒,地上攤著十數個膏藥”。
魯智深邀他一起去喝酒,李忠的第一反應都是推辭:“待小子賣了膏藥,討了回錢,一同和提轄去……小人的衣飯,無計奈何。”
這些話說明了一點,李忠的生活其實是很拮據的,每天就指望著賣個藝打個廣告,順便賣點藥膏面膜洗面奶為生(怎么越說越像齙牙趙了),一天不工作,一天的生活就是個問題。
李忠已經說得很誠懇了,但是魯達不管,直接把圍觀群眾(也就是李忠的潛在客戶)趕走,“把那看的人一推一交,罵道:‘這廝們夾著屁眼撒開,不去的灑家便打’。”
這種行為基本上等同于砸李忠的飯碗了,但是李忠沒辦法,“敢怒而不敢言,只得賠笑道:‘好急性的人’。”
即便是這種情況下,李忠也摸出了二兩銀子,也就是六百多塊錢,結果還遭到了魯智深的羞辱。
肆
如果你覺得這只是魯智深在金翠蓮面前充大個兒的酒后行為,不算是他的真實想法,我再給大家伙兒舉一個例子,你就知道魯智深是什么人了。
這一次的受害者,還是李忠——命中克星啊。
魯智深在桃花山幫劉太公出頭,然后遇上了在這里落草的李忠和周通,就一同到山上敘舊。按說,李忠和周通的禮數也不是很缺,“椎牛宰馬,安排筵席,管待了數日”。
但是魯智深不滿意了,不滿意的原因是覺得“李忠、周通不是個慷慨之人,做事慳吝”,于是嚷著要下山去開封。
李忠和周通到底怎么慳吝了,書上沒說,但是我估計是沒有直接給錢,所以讓魯智深生氣了。
細想一下,魯智深的這個邏輯也是挺奇怪,別人留他下來是要讓他入伙的,他一來就想要別人給錢,不給錢還怪別人摳門,嚷嚷著要走。
李忠和周通的反應其實已經很仗義了,見魯智深堅持要走,就表了個態:“我等明日下山,但得多少,盡送與哥哥做路費。”
請注意人家的誠意啊,不管弄到多少,全部交給魯智深——違法犯罪的事兒我來,享福拿錢的事兒你去,這樣的好事哪里找去?
要是我,恐怕都會感動得不好意思了,至少得表個態,要么不吃白食一起去,要么大家伙兒都留點兒,別全部給我。
伍
第二天,李忠和周通專門殺豬宰羊安排了一臺筵席,給魯智深踐行。
還沒入席的時候,小嘍啰就來報信,說山下來了兩輛車。李忠和周通馬上兌現承諾,留了兩個人陪魯智深喝酒,他們帶人下山去打劫,幫魯智深掙路費。
但是你看魯智深做了什么,他看見桌上擺的金銀酒器,第一反應不是“這個接待規格還挺高”,而是“這兩個人好生慳吝,見放著有許多金銀,卻不送與俺,直等要去打劫得別人的送與灑家”……
這個邏輯,可以說是很混蛋了。
更混蛋的是后面,魯智深一不做二不休,把陪酒的小嘍啰打翻捆了,“拿了桌上的金銀酒器,都踩扁了拴在包里”,然后從后臺跳崖跑了。
這樣的人,你說他是好漢,我反正不怎么服氣。
回頭來說,李忠是真的吝嗇嗎?我看也未必。
他和周通下山去幫魯智深掙路費,弄了不少金銀緞匹回來,既然魯智深不要了,周通就提出了分配方案:分成三份,他和李忠各一份,手下嘍啰得一份。
你看李忠是怎么說的:“是我不合引他上山,折了你許多東西,我的這一分都與了你。”
很明顯,李忠并不是一個貪財之人,而且還挺有擔當。
只是可笑魯智深,不但落了一個賊人的名聲,而且,他卷走的金銀酒器,恐怕并不比這輛車金銀緞匹值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