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大爺已經80歲高齡,左側足癬多年未治,近期由于瘙癢搔抓后致其腳趾間糜爛,有液體滲出,幾日后患足足背呈現紅腫疼痛現象,甚至感覺全身發熱、怕冷。經過仔細檢查后,我們診斷程大爺患上了丹毒,究其根源,就是足癬惹的禍。
丹毒是常見的皮膚感染,致病菌是溶血性鏈球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這些細菌寄生在皮膚表面,一般局部組織破潰或長期受潮濕浸漬,細菌就可以侵犯淺表淋巴管,從而造成皮膚淺表淋巴管炎,淺表淋巴管炎就是丹毒。
平常如果皮膚屏障完好,這些細菌很難攻破防線,一般不會造成該病。如果局部有慢性皮損,如足癬,或者局部受傷,比如有的人有摳抓皮膚細小疹子的習慣,還有的人喜歡挖耳道,挖鼻孔等,往往就可以造成丹毒發生。
細菌一旦突破皮膚防線后,就可以攻擊淺表的皮膚淋巴管,造成急性淋巴管炎,患者局部所屬淺表淋巴管均可以受累,表現為沿淋巴管走向的急性炎癥反應:紅、腫、熱、痛,局部皮膚溫度比周圍正常皮膚高。可以有全身中毒反應:發熱和畏寒,以及遠隔部位淋巴結反應性增生等。發生在組織疏松部位可以造成局部腫脹,如足背、面部的眼瞼和鼻腔周圍等。
丹毒的治療其實很簡單,盡管目前大多數細菌對青霉素耐藥,但是用青霉素治療丹毒仍然是目前首選方案,而且要求療程要足夠,一般治療10~14天。可是許多患者不能堅持,常常“見好就收”,這樣容易造成慢性丹毒或丹毒復發。臨床上丹毒復發很常見,為避免丹毒復發,要求患者遵循專科醫師的醫囑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不用手摳挖皮膚,以及積極治療原發病可以預防或減少丹毒的發生或復發。
健康觀點
1. 丹毒的典型表現為紅、腫、熱、痛等。
2. 丹毒往往有一定的誘發因素,如局部破潰、搔抓等。
3. 丹毒的治療需要足夠的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