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濤,生卒年不詳。后更名燾,字逸齋,一字康山,號石舟,又號既濟生,晚號天篤山人、蓮花峰頭不朽人、茅心老人、荊心老人,錢塘(今杭州)布衣。為雍正、乾隆年間畫家,以人物畫著稱,承明代仇英、尤求白描傳統,用筆工整,形象靜逸。擅山水、花鳥,尤精仕女,姿態靜逸。
此圖以楊貴妃出浴為題。圖中楊貴妃的云鬢松挽,身披羅紗。兩個小宮女端著香露,跟隨其后。人物用筆工整細致,有院體之風。線條多用鐵線描,流暢圓潤,飄逸不凡。敷色十分講究,體現出不同衣料的質感。人物造型準確,雖用筆細致,卻無媚俗之感。
【名稱】清 康濤 三娘子圖
【年代】清代
【簡介】立軸,絹本,設色,尺寸不詳。首都博物館藏。
三娘子為蒙古韃靼部的女首領,于萬歷十五年,受明政府加封為忠順夫人。一生歷配三代首領,掌握部族軍政大權二十余年,積極與明政府修好,使兩族最終停止戰爭,互開貢市,促進蒙漢兩族的經濟文化交流,深受明政府的器重。圖中三娘子容貌娟秀,體態端莊,身著漢人服飾,似是大家閨秀。眉宇間略帶惆悵,眼神卻果斷、堅定。畫面不著背景,使人物更有呼之欲出之感。線條流暢不滯,筆簡意足,造型生動傳神,是一幅優秀的人物畫作品。
從此圖的題款“臨民聽獄,以莊以公。哀矜勿喜,孝慈則忠”,可以推知此為賢母向即將離家仆任的兒子所作的教誨。畫家以高超的筆法將賢母嚴肅訓誡卻又暗含離別傷感之態、兒媳恭順侍立而又對丈夫依戀不舍之情、兒子恭敬聆聽卻躊躇難離之意,刻畫得極其生動傳神。人物在構圖上呈一斜線排列,目光或低垂,或凝望,各自不同,表現出人物復雜的心理活動。配景的案幾、床榻、屏風形成由近及遠的層次感。畫風嚴謹,設色清淡,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清 康濤《孟母斷杼教子圖》
絹本設色 縱88.4厘米 橫31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上方有作者以楷書題述《列女傳》中的孟母三遷擇鄰、斷杼教子的內容,下部描繪孟母斷杼的情景。孟母側身立于織機旁,手中執刀,回首教訓兒子,孟軻躬身揖立于,當恭順。
清 康濤
清乾隆年間人。后更名燾,字逸齋,一字康山,號石舟,又號既濟生,晚號天篤山人、蓮蕊峰頭不朽人、茅心老人、荊心老人,錢塘(今杭州)布衣。 以孝聞 。 工畫,精仕女,姿態靜逸,在能妙之間 。 雍正五年(1727)嘗寫三娘子像 。 乾隆二十年(1755)作仕女打鸝圖。 兼善山水、花鳥 。 工書,年七十能作蠅頭小楷 。 《清畫家詩史、揚州畫舫錄、讀畫隨筆》 。 其它傳世作品有 《孟母斷機教子圖》、《大富貴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