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華遂寧留影)
梁劍說:今天的周末經典賞析,為大家推薦的是青年朗誦家林靜華十年前誦讀的一篇自己的文章。前幾天,我冒昧的清讀了一遍,得到大家的喜歡,也讓大家欣賞到了靜華清新淡雅的文字,見識到了可愛的豆豆另一面才華。我算是拋磚引玉,今天,我們一起傾聽十年前的豆豆,一起享受她誦讀與文字的雙重魅力。
這座小城的中心,有一條寬闊的步行街,街道兩旁整齊地排列著郁郁蔥蔥的千年古樹“黃桷樹”。據當地的友人講,這種樹四季常青,葉不凋謝,為了保護這些古樹,商業街是按照這古樹的格局來修建的,它的濃郁樹冠給這里的人們帶來一片清涼,它們的存在為步行街上的商家聚集了人氣,也給市民們提供了休閑、購物的好去處。每到夜晚,整個步行街更是流光溢彩,、燈火輝煌,只見“漫天的流星雨” 順著一棵棵“黃桷樹”傾瀉而下,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林靜華生活照)
這是一座觀音文化源遠流長的秀美的城市,這座城市山水相依,處處散發著“寧靜、秀美、文化、生態”的魅力。這里的人們,臉上總洋溢著幸福和安然,街道上很難見到行色匆匆的身影;安逸于此、享受生活也許就是這座小城對生活獨有的見解吧?
華燈初上時,我們步行到濱江路,在湖邊水面上方,原木鋪就而成的親水廊道,全透的玻璃鋼材質,在夜色的光影中營造出浪漫的藝術氣息。不遠處面積達14.8平方公里的浩渺的觀音湖已展現在我們眼前,燈光璀璨,湖水一片澄凈,興奮之余,我們坐上“龍船”蕩漾湖中,徐徐清風撲面,耳邊琴聲悠悠,船上的導游在用好聽的“川普”向我們介紹著這座小城的歷史文化變遷,當地人的飲食習慣、生活趣事,還有船上游人間或發出的竊竊私語和快樂的笑聲;憑窗而望,兩邊的涪江二橋和涪江三橋貫通橋體的燈光釋放著暈黃柔和的光影,映得橋身和護欄如銀似玉,再折射到如鏡的湖面上,與濱江路文化長廊如詩如畫的亭臺樓榭參差倒影、相映成趣、美不勝收。
(林靜華體驗遂寧)
夜色里,湖邊跳舞唱歌的人們笑聲朗朗,牽手而行的情侶在散步低語,迎面不時走過三三兩兩漂亮的川妹子,都為這美麗的夜色平添了幾許的鮮活與靚麗。夜色漸濃,我們下了船,順著濱江路河堤,邊乘涼邊往家走。回眸放眼望去,美麗的觀音湖在夜色和燈光的映襯下顯得更為安靜與美麗。我默默地欣賞著,細細地體味著,這座小城這些年來飛一般的變化,但,在我心里始終不變的是她給人們營造的那份閑適與安逸;
置身于此,心從繁華走向恬靜,如同一條通向寂靜的小路,和溫柔的風兒作伴,一切煩惱都會隨風飄散。走在曲徑通幽的鵝卵石小路上,回想紛繁的都市喧鬧,只有在這里,才能找到靜謐安逸的韻味,目光才不會被現代化的嘈雜所淹沒。
彎彎曲曲的歲月里,她默默地隱居在這塊土地上積淀著自己獨有的魅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悠悠遠遠,靜靜地迎朝霞升起,送夕陽西下,一幅幅小城故事,牽手,溫情,和諧,安逸。不禁讓我想起,懸掛在市區的一幅令我倍受感動的城市宣傳語:“為了您,這座城市等待了1660年!”
(林靜華生活照)
這座小城這樣的閑適與恬淡,對于生活在喧囂都市中的我們,她為您帶來的不止是身心的放松,更多的是關于生活態度的轉變和對瑰麗人生的感恩!
別了,美麗的小城!再見了,溫馨的遂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