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晚上,曹操睡覺時被子掉到了床下,有個近侍為曹操拉被子,結果曹操跳起來,一劍斬了近侍,然后又安然入睡。第二天曹操看到自己的床邊有個死人,大為震驚。忙問怎么回事。其他近侍方才說了經過。曹操命令厚葬了死人。楊修說:曹丞相沒有在夢中,是你老兄在夢中啊。如此種種,曹操最后以擾亂軍隊秩序殺了楊修。我說楊修,你這死是自找的呀。說罷了作死的楊修,下一期,我們再來說一說三國的“仁義”。
文:張 妥
播讀:梁軒誠
先說仁的方面。關于仁,孔子說:仁者愛人。作為統治者,一定要愛他的老百姓。劉備無疑是作者心目中“仁君”的代表。劉備投靠荊州劉表后,被安排在一個叫做新野的小縣城駐扎,作為劉表防守北面曹操勢力的一道防線。曹操南下征討劉表時,劉備首當其沖。在曹操強大的軍事實力壓迫下,劉備只能逃難。由于劉備的好,老百姓甘愿跟著劉備同甘共苦,舉家逃亡。曹操的騎兵部隊倍道而進,劉備的逃亡人員只能緩緩而行。眼看就要被攆上遭遇滅頂之災,有人從軍事方面建議劉備放棄和老百姓一塊兒逃難,趕緊撤離危險境地。劉備說:人心最難得,老百姓和我不離不棄,危急關頭我怎么能丟棄他們而不管不顧呢?
當然我們也看到了“不仁”方面的一些代表,其中就有董卓。董卓在朝廷鎮壓黃巾造反的時候無能至極,甚至被黃巾造反的軍官所俘虜,由于劉備三兄弟的搭救,挽回了一命。由于此,董卓被朝廷免官。可是由于走上層路線,結歡宦官“十常侍”,又被朝廷任命為西涼太守,駐軍在甘肅東部地區。朝廷由于大將軍何進政治策略失誤,跟“十常侍”的斗爭,卻叫來地方軍隊進入京城助陣。董卓作為一個地方官僚,正有野心染指朝廷大事,何進此舉正中下懷,因而帶領軍隊晝夜兼程來到了京城。看到這種景象,背水一戰的“十常侍”誆騙何進進入后宮,殺掉了何進。皇宮大亂,皇帝出逃。掌握重兵的董卓穩住了局勢,主宰了朝廷的決策。這時候,利令智昏的董卓縱兵掠民,而且殺掉很多平民老百姓,對人說是剿匪殺賊而歸。
劉備的“仁”和董卓的“不仁”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抑惡揚善的態度十分鮮明。
再說義的方面。義,一般被認為是社會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要求。關羽無疑是義的最杰出的代表,被美化為“義薄云天”。劉備因為人緣好,深得徐州太守陶謙的賞識,將徐州拱手相讓。曹操因為陶謙手下人員殺了自己全家,征戰陶謙不下。現今劉備不勞而獲,唾手而得,如何不氣,于是討伐劉備。討伐的結果是桃園結義的三兄弟流離失散。關羽在縣城里守著劉備的家小,決策失誤出城戰斗,被曹操的軍隊包圍在了一個小土山上。張遼作為關羽的朋友,充當了曹操的說客,以劉備的夫人為籌碼,說得關羽投降。
關羽由于有過溫酒斬華雄的能耐,被求賢若渴的曹操高看一眼,經常是上馬金下馬銀的加以籠絡。可是關羽義氣深重,打聽到大哥劉備流落到了河北袁紹帳下,就千方百計離開了曹操的束縛,帶著劉備的甘、糜兩位夫人千里尋親。關羽走到東嶺關時,守關將領孔秀因為關羽沒有通關文書,攔住不行。關羽無奈,斬了孔秀。到了洛陽,兩位守關將領孟坦和韓福也被關羽所殺。到了汜水關,守關將領卞喜埋伏刀斧手在帳外,引誘關羽喝茶,俟機殺害。關羽事先得到信息,先下手殺了卞喜。到了滎陽,滎陽太守王植懼怕關羽威名,企圖在夜半三更火燒關羽。關羽事先又得信息,趕緊走脫。王植心有不甘,追趕關羽,被關羽所殺。到了黃河渡口,又有守將秦琪不放其行,戰斗中又被關羽砍了頭。這就是地球人都知道的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英雄壯舉。當人們正為關羽幸到河北而慶幸時,不料劉備又到了河南南部。關羽翻身又帶領車帳人馬向南。在尋親的路上,不但是千山萬水,而且是刀劍重重,但是,由于和劉備是結拜的異姓兄弟,義不容辭,再苦再難,也要將兩位嫂子交還給哥哥劉備。
當然也有“不義”的案例。國舅董承奉了漢獻帝的衣帶詔,聯合各路英雄謀害曹操性命。董承的一個家奴叫做秦慶童的,和董承的小老婆有私情,被董承打了一頓。秦慶童連夜扭斷了束縛的繩索,跑到了曹操處,把董承的計劃全部告訴了曹操,使得曹操知曉了董承的全部計劃,將董承一伙五人盡皆拿住殺害,并誅屠了五家全部老小七百余人,連董承的妹妹董貴妃也被白絹勒死。
天下不義之人,真真叫人切齒咬牙,恨不生啖其肉。
談完了三國的仁、義,下一期我們再來說說書中的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