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是人體中一種重要的物質,有許多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不能超過一定的范圍。如果血脂過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積,逐漸形成小“斑塊”(就是我們常說的動脈粥樣硬化)這些“斑塊”增多、增大,逐漸堵塞血管,使血流變慢,嚴重時血流被中斷。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心臟,就引起冠心?。话l生在腦,就會出現腦中風;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就會引起腎動脈硬化,腎功能衰竭;發生在下肢,會出現肢體壞死、潰爛等。此外,高血脂可引發高血壓、誘發膽結石、胰腺炎,加重肝炎,老年癡呆等疾病。最新研究提示高血脂可能與癌癥的發病有關。
問 :什么叫高血脂癥 ,它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
答 :正常人血清膽固醇 2. 9~ 6毫摩 /升 ,三酸甘油為 0. 23~ 1. 24毫摩 /升 ,超過上述指標則為高血脂癥。
血脂過高的最大的危害是引發冠心病和腦中風 ,脂類中的膽固醇是人體內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 ,有著重要的生理功能,但是它又不可過量。人們除在膳食中攝取膽固醇之外 ,體內也在大量合成 ,尤以肝細胞合成最多。如果攝入過多 ,導致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過高 ,就會引起動脈粥樣化 ,形成冠心病。因為血液中膽固醇過高易在動脈壁沉積 ,形成斑塊。當斑塊增多時 ,動脈管壁變硬 ,管腔變窄 ,影響血液流通。而靠血液供氧的心肌就可能因缺氧而壞死 ,引發心肌梗塞 ;腦組織缺氧則可發生中風。
醫學家們做過這樣的實驗 :用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喂養大白兔 ,幾個星期以后兔子的血脂可達到每升數十毫摩的濃度 ,抽在試管中的血也覆有一層厚厚的油脂。 2至 3個月后解剖發現 ,兔子的主動脈壁、冠狀動脈壁出現了嚴重的粥樣硬化病變 ,而正常飼養的兔子則沒有這種現象。在別的動物上做的實驗結果也相同。所以 ,血脂增高是促發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原因。
動脈粥樣硬化最易侵害的部位是冠狀動脈、髂動脈、股動脈、頸動脈和腦動脈 ,因為這些部位難以形成側枝循環 ,一旦阻塞 ,后果十分嚴重。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冠心病是大家熟知的 ,輕則發生心絞痛 ,重則發生心肌梗塞 ,危及生命。腦動脈粥樣化造成腦供血不足是老年性癡呆癥的重要原因 ,而腦動脈急性堵塞即可導致腦中風。腎動脈發生硬化狹窄時 ,可造成腎性高血壓。若腎內小動脈硬化則不僅能造成高血壓 ,還會影響腎功能 ,造成腎功能衰竭。
可見 ,人們應當對高血脂癥十分警惕。
多年來,人們對血脂異常即高血脂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空腹階段,到醫院化驗血脂時,也一般是在清晨空腹狀態下完成測定的。
多年來,人們對血脂異常即高血脂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空腹階段,到醫院化驗血脂時,也一般是在清晨空腹狀態下完成測定的。其實,人們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16~18小時)都處于餐后狀態,早在70年代美國康耐爾大學營養系主任澤弗·史密斯教授等人就提出“餐后階段是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關鍵時期”這一論斷,但一直未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餐后高血脂是進餐后人體血液中的脂類物質總量或部分高出正常范圍的一種病理狀態。
高血脂對身體非常有害,常被人們稱之為“無聲的殺手”。如果血脂過多,容易造成“血稠”,使血流變慢,并可在血管壁上沉積,逐漸形成斑塊,稱為動脈粥樣硬化。這些斑塊聚集增大,可導致血管狹窄,嚴重時堵塞血管、血流中斷。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心臟,就會引起冠心病;發生在腦,就會出現腦中風;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將導致視力下降、失明;如果發生在腎臟,就會引起腎動脈硬化、腎功能衰竭;發生在下肢,會出現肢體壞死、潰爛等。高血脂還可引發高血壓,誘發膽結石、胰腺炎,加重肝火,導致男性性功能障礙、老年癡呆等疾病,最新研究提示高血脂可能與癌癥的發病也有關聯。
有文獻報道,在健康人群中存在餐后高脂血癥,它不僅損害正常人的血管內皮功能,而且會加重已有血管內皮的損傷。餐后甘油三酯水平對動脈粥樣硬化的預測強度獨立并高于空腹甘油三酯水平,餐后高血脂癥與動脈粥樣硬化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并可導致血管內皮損傷、促進血栓形成。近期一系列研究證實,餐后高血脂癥與冠心病的發病密切相關,有研究對受試者進行脂肪餐負荷試驗,并動態觀測餐前及餐后8小時內的血清甘油三酯濃度,經多因素分析顯示,在排除了年齡、性別、基礎代謝率(BMI)及吸煙等主要冠心病危險因素的混雜影響后,餐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與冠心病仍呈顯著正相關。
餐后高血脂癥對健康的危害已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那么,哪些人需查餐后血脂呢?如何發現餐后高甘油三脂血癥呢?一般認為,對血脂正常的中年以上人群,特別伴有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應檢測餐后血脂。通常是讓病人吃高脂肪餐后,在規定的時間內抽血,化驗甘油三酯濃度。根據血脂水平判斷餐后是否增高。目前脂肪餐無標準配方且無評價餐后高血脂的標準,國內一般以餐后6小時甘油三酯仍高于空腹水平,作為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癥的診斷標準。
對餐后高血脂應及早預防,防治結合;重點在防,無病防病,有病防進展??茖W家們正不斷致力于尋求能有效控制餐后高血脂癥的方法,主要是在非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進行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包括飲食調整、生活方式改善以及影響因素的控制:定期檢查身體;調整生活方式,減少工作壓力,戒煙限酒,多做運動;調整飲食習慣,少吃肥肉,少吃煎炸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建議多吃白肉,如雞、魚;煮食宜用植物油,少吃如漢堡包類的快餐;蔬菜類中如大蒜、靈芝、香茹、韭菜等,都有減低血脂的作用,不過,必須長期堅持,才有效果。
其次是藥物治療,目前已有資料表明,貝特類、他汀類、煙酸和ω-3脂肪酸等藥物可有效降低患者餐后血脂代謝異常,從而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其中,苯扎貝特能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苯扎貝特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干預試驗(BECAIT),在年輕心肌梗死后患者中進行的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臨床試驗,經5年觀察,可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減少冠狀動脈事件的發生,對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癥的患者尤為適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