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繪畫作品,在畫幅完成以后,都必須要題款。給畫面題款是從元代開始,畫面題詩和題字,可以補充和豐富一張畫的主題思想,加強畫面的感染力,同時也是一幅畫的重要組成部分。
畫面上的題款一般都有恰當的位置,大多題寫在畫面空白的地方,起著填補畫面空白的作用,同時體現畫面左右兩方的均衡關系。
提款的字數有多有少,有長有短,有單有雙,也有橫寫或者豎寫,要和畫面的布局相配合,如果題款的位置不當,那么整張畫就會不協調。題款之前可以把畫掛在墻上,站的遠一點看,就可以看出來題款的位置來,但也有作者,在經營位置的時候,在畫面上預留出來適當的位置,以供題寫。題款的字體還要與畫面相配合,比如畫工筆畫的,用楷書題寫,畫寫意的要用行書或草書題寫,大畫用大字,小畫用小字,如果畫面的顏色設色較淡,那么題款的字,也用次墨來寫。如果你的字寫的好,可為畫面增色,如果你的字不好,那么可以學習古人,在縫隙里面寫上姓名。款題好以后,還要在下面加蓋印章,印章也能彌補題款的不足,如款式的長度不夠,可以用印章續之,如果題款的字數長短夠了,印章可以蓋在字的旁邊。如果畫面的某個部分空白太多,也可以蓋上一方印章,這個章叫“壓角章”,壓角章一般用成語或詩句等,如“大好河山”丶“余事作畫人”。
中國繪畫作品上面的題款丶印章,它也是這張畫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分割,畫作丶題字丶印章,互相關聯,互相增色,這樣整幅畫才能協調統一。
在題款的形式上,只簡單寫上年月姓名的叫“窮款”,題長篇詩文的叫“長款',只寫詩文丶作者姓名的叫'單款”,如果寫明畫贈與某人叫'雙款',在雙款之中寫贈予者姓名的叫'上款',寫作者自己姓名的叫“下款',下面舉例說明。
潘天壽的這幅作品就屬于單款,只寫了畫名和作者的姓名,也叫窮款。
潘天壽的這幅作品就屬于雙款,它屬于長款。
這幅畫由于中間太空,作者將題款寫在中間,將上下畫面聯系在一起,題款的書法作品,筆法與畫法協調一致。
這幅作品出于畫面的需要,在別的地方題寫會影響畫面的氣勢,所以作者將款題寫在石塊里面。
這幅作品,作者將上款與下款合在一起,上款寫贈與某人,下款寫上作者的名字,整個題款延伸了畫面內容,畫面上鮮紅的印章,豐富了畫面,破除了荷花的單調。
在中國畫的題款方面,清代的石濤,現代的黃賓虹,尤其是潘天壽先生,他們的畫面題款,題得最好,可作為我們學習的范本。
以上敘述不當之處,歡迎大家交流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