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聽語音
簡體:顏氏家族
繁體:顏氏家族
拼音:yán shì jiā zú
注音:ㄧㄢˊ ㄕㄧˋ ㄐㄧㄚ ㄗㄨˊ
榮耀:一門三世四節鉞(督撫),五部十省八花翎。
在當時,與武將世家賴家并稱“文顏武賴”。并以“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三十六字官箴受到后人的推崇和敬仰。顏氏三代以清正廉潔、親民愛民、忠貞愛國的精神惠澤后世。
一門三世四節鉞(督撫),五部十省八花翎
聽語音
解放前,連平縣城
顏檢故居“
宮保第”正廳兩旁圓柱上,掛著一副筆法十分清秀的對聯,其文曰:“一門三世四節鉞(督撫),五部十省八花翎。”(節鉞(yuè):指總攬地方軍政大權的封疆大吏。節是指古代地方官授職時皇帝頒賜的旌節,鉞是指皇帝頒賜的一種青銅制形如板斧而較大名叫斧鉞的兵器,凡是不聽將令者皆可斬殺,二者都象征著極大的權力。《禮記·王制》:“諸侯賜弓矢然后征,賜鈇(斧)鉞然后殺。”)
這副對聯看似平平,但要詳細解釋,也頗為不易。
對聯第一句“一門三世四節鉞”,意思是:這一家人,三代當中,出了四個做過巡撫、總督的封疆大吏。他們分別是:第一代的
顏希深,依次做過湖南巡撫、貴州巡撫、云南巡撫;第二代的
顏希深之子
顏檢,做過河南巡撫、
直隸總督、貴州巡撫、浙江巡撫、
福建巡撫、漕運總督;第三代的
顏希深之孫
顏伯燾,做過陜西巡撫、云南巡撫、云貴總督、閩浙總督,及顏希深的另一個孫子
顏以燠,做過河東河道總督(東河總督)。
對聯第二句是“五部十省八花翎”。
先說“五部”。清代中央設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等六部,而連平顏氏一門分別有人在除吏部之外的禮部、戶部、工部、刑部和兵部等五個部擔任過官職。具體是:
顏檢先后做過禮部員外郎、戶部侍郎、工部侍郎;
顏培瑚做過刑部給事中;
顏希深、顏伯燾、
顏以燠分別做過兵部侍郎、尚書等職。
再說“十省”。清朝把全國劃分為十八個省、五個將軍轄區、兩個辦事大臣轄區和實行盟、旗制度的內蒙古地區。清政府分別設立總督、將軍、辦事大臣等高級地方官管理這些省區。計有:
直隸總督(轄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兩江總督(轄江蘇、江西、安徽三省),陜甘總督(轄陜西、甘肅兩省),湖廣總督(轄湖南、湖北兩省),兩廣總督(轄廣東、廣西兩省),云貴總督(轄云南、貴州兩省),閩浙總督(轄福建、浙江兩省),四川總督(轄四川一省),盛京將軍(轄遼寧),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伊犁將軍,烏里雅蘇臺將軍,西藏辦事大臣,
西寧辦事大臣。而顏氏一門曾有人在十八個省中的十個省做過封疆大吏。即:
顏希深在湖南、貴州、云南三省做過巡撫;
顏檢在河南、貴州、浙江、福建四省做過巡撫,而他一次護理兩次實任的直隸總督(人稱“三次督直”)則轄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四省;
顏伯燾在陜西、云南做過巡撫,而他做過的云貴總督又轄云南、貴州二省,閩浙總督則轄福建、浙江二省,將他們祖孫三代重復任職的省合并記作一省,則剛好是湖南、云南、貴州、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浙江、福建、陜西十省。
最后說說“八花翎”。清代時,朝廷用頒發花翎(也稱賞戴花翎)來嘉獎官員。花翎插在官帽邊緣,以示榮耀。花翎是用孔雀尾部的羽毛加工而成的。根據翎尾上似眼狀的彩色斑紋的多寡,花翎又分三眼花翎、雙眼花翎和花翎三種,沒有“眼”的稱為
藍翎。顏氏一門曾有八人得到過朝廷賞戴的花翎,共計八支。分別是:
顏希深在四川西北高原金川前線時,以轉運糧儲有功,乾隆皇帝賞戴花翎;
顏檢在嘉慶七年(1802年)以兵部尚書銜任直隸總督,嘉慶皇帝賞戴花翎賜
黃馬褂,后又加太子少保銜;
顏伯燾在道光七年(1827年)隨朝廷大軍征討回疆,因轉運糧草及兵馬輜重有功,道光皇帝賞賜了花翎;顏培壿,翰林院待詔,誥贈中憲大夫,花翎道銜;顏培文,安徽銅陵、
宣城、東流、懷寧、宿松等縣知縣,軍功保舉同知
直隸州,欽加道銜,寧國府知府,賞戴花翎;顏培高,督糧道,二品頂戴,欽加按察使銜,云南候補道,賞戴花翎;
顏培瑚,翰林院檢討,山西、陜西道監察御史,刑部給事中,
淮安府知府,淮徐揚海
兵備道,欽加按察使銜,賞戴花翎;顏鐘俊,三品銜,浙江補用知府,署湖州、
臺州、定海廳同知,賞戴花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