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孫瑞希
寫在前面:
最近由姚晨、馬伊琍主演的電影《找到你》熱播。當了媽媽以后女人的兩難,成為朋友圈熱議的話題。
“這個時代對女人要求很高。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職場女性,會有人說,你是個糟糕的媽媽;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全職媽媽,又有人會覺得,這不算是一個職業。”
每一個當了媽媽的女性都有一個本能——我要做個好媽媽!然而,即便如此樸素的愿望,在殘酷的現實中,都顯得無比艱難。
又有多少媽媽們,人到中年,在劇烈地撕扯中,煎熬著苦澀的人生。
01
職場媽媽的艱難,有誰能懂
電影里,姚晨飾演的律師李捷,在職場上是一個外人看起來風風火火、事業有成的女性。
一個橋段,看得我落淚。
忙于工作的李捷,把孩子交給保姆孫芳照料,結果,保姆帶著孩子跑了。
李捷哭著求警察找孩子,警察問她:孩子白天失蹤,怎么晚上才來報案?
一句:“我白天要上班,下班才知道”,換來的是眾人的不解。
婆婆恨不能殺了她,罵她不配為人母。
丈夫正在和她鬧離婚,罵她不像個女人。
她披頭散發,心里滴著血。
人們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恣意地踐踏這個“不稱職的媽媽”,卻忘了,此時此刻,最需要安慰的是瀕臨崩潰的她。
李捷這個角色,很好地詮釋了無數職場媽媽的心酸,留在職場,陪不了孩子;回歸家庭,養不起孩子。
每一位堅守在職場的媽媽們,背后都有不為人知的艱辛。
姚晨曾經在星空演講現場坦言:過去五年里,我生了兩個孩子,錯過了很多好導演的好項目,等再回到職場中時,我的事業已處于十分尷尬的境地。
她說:“我見識到了地心引力的強大,從臉部肌肉開始,身上該下垂、不該下垂的地方都下垂了。”
在完成了成為“偉大母親”的愿望之后, 本以為可以重整旗鼓雄心勃勃擼起袖子干事業的時候,現實卻狠狠地抽了她一巴掌。
她找了一棟寬敞明亮的二層小洋樓,有漂亮的小花園,到處是綠植。隔壁是吳宇森導演的工作室,出門前行30米是管虎導演的工作室,出大門左轉是寧浩導演的工作室。
就在慶祝喬遷之喜的那一天,最后一位員工抱著紙箱離職了。
她站在空曠的辦公室里,才明白生育的這5年,她錯過了什么。
馬伊琍在剛生完小女兒后,接了《北上廣不相信眼淚》這部劇。當時,她在劇中的OL造型引起了廣泛關注。
但是,也有一些觀眾對她的身材提出了疑問:“馬伊琍胸下垂”,“不穿內衣拍戲”。后來馬伊琍在微博上回應網友:“因為我邊拍戲邊喂奶一直到殺青。哺乳期媽媽不能穿任何緊身或塑形內衣,只能穿松垮沒型的哺乳內衣,等你當了媽媽就知道了。”
馬伊琍曾經在接受采訪時感嘆當媽媽不容易,平衡家庭和事業需要付出。她說,自己從當媽媽開始,晚上就不會出去應酬。如果有人找自己談工作,就單純談工作,不要吃飯,也不要找地方喝酒,因為自己實在沒有空。
如果遇到不得不去的飯局,馬伊琍晚上八點半前也會回家,先和大女兒聊天,把她哄睡覺,再哄小女兒睡,等孩子們都睡著后,再打開手機看劇本,回短信,處理工作上的事情。
馬伊琍還表示,大女兒上學后,家長群很多,類別也繁多,打開手機后,要花很多時間處理孩子的事情。
在哺育孩子的過程中,明星媽媽們尚且如此艱辛,更何況普通人了。
02
低價值感對全職媽媽的折磨
有人說:職場媽媽的隱痛,大約都是一致的——不能如自己所愿地陪孩子。
那么,做個全職媽媽就能如愿嗎?
電影里,全職太太朱敏是一位高知女性,朱敏當了媽媽后選擇回歸家庭,照顧老公和孩子。然而,丈夫出軌后要離婚,因為沒有工作,沒有收入,她連孩子的撫養權都爭取不到。
多年來,在我經手的生涯咨詢案例中,一部分職業女性在做了媽媽后,選擇階段性或永久性退出職場,做了全職媽媽,陪伴孩子成長。
一些人的朋友圈里是“歲月靜好”的溫馨畫風,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全職媽媽都面臨著低價值感和低安全感的雙重折磨。
我的一個來訪者李瑞(化名),生了二寶后,由于沒人帶孩子,請保姆又太貴,就辭職做了全職媽媽。現在二寶三歲了,準備上幼兒園,原本想退出職場的她打算重新復出。
她說:帶二寶的這三年,是她人生中最艱難的三年。
生大寶的時候,公婆身體還不錯,一直幫她帶孩子。雖然生活中不可避免有一些摩擦,但總的來說,工作和生活也算兼顧得不錯。
二寶出生的時候,公婆身體不好,已經帶不了孩子了。她辭職在家,意味著老公一個人的收入要養活全家。對此,兩口子都感覺壓力很大。
她開始精打細算,節約開支。買衣服也不去大商場了,盡是淘寶貨。有次雙十一,想在淘寶上買件便宜的大衣,卻被老公責怪:“你一個家庭婦女,穿那么體面干嘛?”
還有一次,二寶在小區玩耍,不小心摔倒,蹭破了一塊皮,婆婆狠狠地埋怨她:“天天啥事兒不干,連個孩子都看不好。”
她看到朋友圈里昔日的同事們曬升職、曬旅游、曬這曬那,羨慕的同時總是伴著深深的失落。
一次和老公的同事吃飯,席間得知那個同事的妻子是一名很不錯的口腔科醫生。同事問她做什么工作,老公漫不經心地回答:“她在家帶孩子,沒工作。”
這件事,讓她深深地意識到全職媽媽的艱難。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中來,換來的卻是極低的價值感,而這些,極大地消耗了夫妻倆的感情。
03
困住全職媽媽的,還有安全感
我的另一個來訪者安嘉旭(化名),是一名闊太太。在做了十年全職媽媽后,她開始謀劃著復出。比李瑞更難的是,安嘉旭的富豪老公出軌了,而她卻不能立刻離開這個男人。每天,她都飽受著精神的折磨。
安嘉旭的老公有一家不小的工廠。十年前,為了照顧創業中的老公和剛剛出生的孩子,她選擇離開職場,做了全職太太。
隨著生意越做越好,錢賺得越來越多,外面關于老公出軌的風言風語也越來越多。有幾件事,老公也是默認了的。之所以敢默認,因為他篤定安嘉旭不敢離婚。
她的確不敢離婚,家里的固定資產全都在老公名下,她十年沒有工作,沒有收入。離婚,意味著她不但可能凈身出戶,還拿不到孩子的撫養權。
所以,她選擇了隱忍。
“忍”字心頭一把刀。
她在我這里做了職業測評和咨詢,之后用私房錢偷偷開了一家烘焙店。
她想把賬面的流水做得好看一點,為日后離婚時爭取孩子的撫養權增加籌碼。
但小店剛剛起步,經濟上的積累起碼還要兩三年。
全職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職業,也是最艱難的職業。
當你選擇了全職媽媽,就意味著你押上了自己的青春和職業生涯,賭的是丈夫的良心。
幸運的姑娘們遇到了知冷知熱、懂得疼惜自己的愛人,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但總有那么一些運氣差了點的姑娘,她們被命運捉弄,被男人捉弄,青春散場時發現,除了增長的皺紋,收獲的只有一顆破碎的心。
04
女人這一生太難
偏見比無知離真理更遠
電影里,職場媽媽李捷說:“我這么拼命工作,就是為了還能有選擇的權利。”但她還是走進了一個困局。
而底層勞動婦女孫芳(馬伊琍出演)面對的,是無望的深淵。
孩子患有先天性膽道閉鎖,老公是個渣男,不但待她粗暴,也不想拯救自己的孩子。
孫芳拼盡全力,陪男人喝酒掙錢、吃別人扔掉的剩飯省錢,也沒能挽回孩子的性命。
大雨滂沱的夜里,她跪在地上,孩子倒在她的懷里……
三個女人,一臺人生大戲。當了媽以后,天下女人的難處,都濃縮在這一部電影里。
正如《找到你》編劇秦海燕所說:“在事業和家庭中間,做媽媽的沒有兼顧,只有犧牲。”
馬伊琍在《找到你》的路演采訪中說,“不為人母,不太理解,一個女人怎么會把自己活得這么狼狽。”
事實上,社會對于“母親”這個角色,遠比我們想象的嚴格。
心理學有個概念叫“行為者與觀察者歸因偏差”。說的是對于同一行為,實施行為的人與旁觀者所作的歸因是不同的、有分歧的。旁觀者常常強調并高估實施行為的人自身的、內在的因素。
什么意思呢?舉個例子。
本文中李瑞照看孩子時,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婆婆說:“天天啥事兒不干,連個孩子都看不好”。她對這件事進行歸因時完全忽略了情境和孩子本身的原因,就是簡單地歸因為:兒媳婦不是粗心就是無能。
一個做了母親的女人,面對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旁觀者的歸因偏差。特別是當這些偏差來自親密關系時,對人造成的中傷是無比巨大的。
媽媽必須是個超人。
忙于工作不能陪孩子的媽媽不是個好媽媽;全職媽媽不賺錢不是個好媽媽;孩子磕磕絆絆受了傷,也都是媽媽的錯。
你必須有三頭六臂,能陪伴孩子還能賺錢,還要讓孩子毫發無損,更要把孩子教育得聰慧大方、博學多才,這就是很多中國媽媽的真實寫照。
做個好媽媽,太難太難了!
人們在對媽媽們百般苛求的時候,又有誰真正體諒過她們?關心過她們?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唐納德·溫尼科特一生中一共觀察了6萬對母親和孩子,他提出了“足夠好的媽媽”這一概念。英文是Good enough mother,意思是,媽媽不能是差勁的匱乏性的媽媽,也不必是完美媽媽,剛剛好就可以了。國內知名精神分析學家曾奇峰老師將它翻譯為“60分媽媽”。
寫到這里,我想說一句,請整個社會多給媽媽們一些包容。從思維上接受:誰都做不到完美媽媽,60分已經夠了。
作為母親,女性本能地為家庭全心全意地付出。所以,請給她們提供足夠包容的環境。當她們選擇回歸家庭時,不要罵她們不賺錢、沒有用。她為你生兒育女,難道買卷廁紙都要看你的臉色?
當她們在職場拼殺時,不要罵她們不像個女人、不顧家。如果你一個人能扛得起房貸、扛得起車貸、養得了家,給她們足夠的安全感,她們還用把自己活成一條漢子嗎?
女人這一生太難,不要讓你的偏見成為刺傷她柔軟心房的尖刀。
女人是水做的。當歲月染上了霜雪,光陰里一成不變的還是那句溫暖而誠實的對白:愿女人被世界溫柔以待。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關于作者
孫瑞希,生涯咨詢師,個人成長教練。十余年HR從業經驗,經歷了從一線員工到高管的職業發展歷程。熱衷并努力踐行“向上生長,正向影響年輕人”的理念,如果你正處在職場困境中,請為自己找一個靠譜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