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歷史文學天文地理偉人軍事時政生活收藏圖片網絡教程音畫娛樂素材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革命史戰爭史和平史黨 史紀念館【古代史】歷史廣場《漢光武帝劉秀皇后簡介》
【上古先秦】目錄 【秦漢三國】目錄 【兩晉南北朝】目錄 【隋唐五代】目錄 【宋遼夏金】目錄 【元 明 清】目錄 漢光武帝劉秀皇后簡介
東漢光武帝劉秀皇后——郭圣通
郭氏(東漢藁城人),出身于名門望族。父親郭昌因讓田宅財產數百萬于異母弟,受到國人贊譽,入仕為郡功曹。更始二年(公元23年)劉秀征伐王郎至真定,納郭圣通為妾(但劉秀之前就先娶南陽陰麗華為妻)。
公元24年,劉秀在今河北高邑稱帝后,立為貴人。建武元年(公元25年)生皇子劉強。第二年六月,立為皇后,劉強立為皇太子,他的同母弟郭況也封侯。這時,群雄角逐,劉秀東征西討,郭皇后留守洛陽皇宮,隨著時光的流逝,本不秀麗的郭皇后容貌消褪。而此時光武帝劉秀的寵妃陰麗華在他三十四歲那年為他生下兒子劉莊。郭后逐漸失寵。她因失寵而懷怨,屢違教令。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廢為中山王太后,進其次子劉輔為中山王。隨后立陰麗華為后。做了十五年皇后的郭圣通因色衰而被廢。一紙詔書,就輕易地被摘去后冠的她。隨其兒子劉輔去了中山國。 二十年(公元44年),郭圣通在中山國的都城在盧奴(今河北定縣)王宮度過了三年的時光,劉輔被徙封為沛王,她也改封為沛太后,從盧奴搬去沛國國都相縣(今安徽濉溪西北)。其子劉強見母親被廢,便奏請革去皇太子稱號,做個藩王。光武帝覺得劉強無過,最后下詔,封劉強為東海王,另立陰后之子劉莊為皇太子。光武帝覺得有負郭家,所以十分優遇圣通之弟郭況,提升他為大鴻臚,皇帝多次幸臨其宅第,賞賜金錢縑帛甚豐,京城人稱郭況府為“金穴”。
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郭圣通的母親去世,光武帝親臨送葬,遣人迎其父郭昌靈樞與郭夫人合葬,追贈郭昌為陽安侯印綬。這一切對郭圣通來說,是個安慰。
二十八年(公元52年),郭圣通抑郁而死。郭圣通生前被逐出皇宮,死后又入葬皇陵區。
東漢光武帝劉秀皇后——陰麗華
陰麗華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皇后。她出生于南陽新野,是當地有名的美人兒。
年輕的劉秀對陰麗華一見鐘情,當時還是一介布衣的劉秀有兩大人生目標:“仕宦當做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想不到時勢造英雄,后來劉秀竟成了中興漢室的光武帝。
當時,義軍四起,28歲的劉秀和哥哥劉縯一起,借機利用宗族勢力起兵,并與進入南陽的綠林軍聯合起來。為了順應人心思漢的潮流,他們推立漢朝宗室劉玄為皇帝,以“反莽復漢”為口號,改元更始,一路攻略,戰無不勝,中原地區盡皆歸復“綠林軍”。威望日增的哥哥受到更始皇帝劉玄的猜忌和排斥,被更始帝以莫須有的罪名殺了。
正領兵在外的劉秀自知勢單力薄,強忍悲痛,主動回到宛城謝罪。就在此時,隨劉秀作戰的陰氏兄弟,深感劉秀前程遠大,抓住機遇,說服家人,把陰麗華嫁給了劉秀。劉秀忍辱負重,不為哥哥舉辦葬禮,反而與傾慕多年的愛人陰麗華舉行了婚禮,洞房花燭夜之后,天天花天酒地,一副及時行樂的模樣。讓劉玄對他沒有了戒心,才他得以躲過殺身之禍。
賢惠的陰麗華時常勸慰他:“更始皇帝氣量狹小,小具規模便沉迷酒色。為求自保,不如向河北發展,也好相機獨樹一幟。”陰麗華雖是婦道人家,但劉秀十分聽她的話。她的話給劉秀指明了一條正確的道路,指明了方向。通過一番計劃,19歲的新娘陰麗華回到娘家暫住,劉秀以有名無實的特使虛銜,帶領數百人馬渡過黃河,一路廢除苛政,排除萬難,爭取民心,贏得了河北百姓的愛戴和擁護。劉秀就是以此地做根據地,建立了東漢。
當時,河北邯鄲有一個以卜卦為生的術士王郎,乘群雄并起之際,詐稱是漢成帝的兒子劉子輿,自立為王,聲勢浩大,真定王劉揚聚兵10多萬,聽命邯鄲王郎,不肯歸附劉秀。劉植親自前往勸說劉揚,劉揚勉強同意,卻提出與劉秀結親的條件。劉揚有一個外甥女叫郭圣通,欲為其擇一良婿。作為權宜之計,劉秀只好答應娶郭氏為妻,終于借得精兵擊敗王郎,廓清河北。他拒絕了更始皇帝給予的封號,另樹一幟,不久即帝位于部南的千秋亭,以建武為年號,定都河南洛陽。
劉秀稱帝的第二年,議立皇后。于是出現了一個問題,一邊是郭氏與劉秀患難相隨的紅粉知己,并已身懷六甲;一邊是陰麗華這個劉秀夢寐以求,終于如愿以償的結發妻子。
他認為陰氏先娶,又雅性寬仁,欲立之為后,但陰麗華卻拒絕了,她認為郭氏已有子嗣,堅決辭讓。聽了他的話,光武帝更加敬愛陰氏,封她為貴人。劉秀在稱帝后的10年,勤政務實,恩威并濟,終于使天下歸心,成就了大一統的局面。其間,劉秀對陰氏始終念念不忘,一直非常寵愛,陰麗華也陸續生養了五個子女,這便使得郭皇后對劉秀“數懷怨懟”。這種怨懟之情明顯違背了劉秀倡導的“宮教”,劉秀于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一紙詔書廢除了郭皇后,立陰麗華為皇后。陰麗華之所以能得到冊封,與她的謙德關系密切,也與她的家風是密不可分的。劉秀還親自草擬的詔書,說明廢郭皇后、立陰麗華的道理:
我在微賤的時候,就娶了陰貴人,由于兵荒馬亂,被迫別離。幸虧老天有眼,我和她都從戰亂中劫后余生,再次團聚。對她的美德我非常了解,因此想要立她為皇后,她卻堅持推辭,甘愿為姬妾。我敬慕她的謙讓高尚,曾經想要封她的弟弟們為侯爵。可是沒想到,他們沒有得到我的封爵,卻陡遭禍患,母子俱喪。我十分愧疚傷懷。雖然他們不能活著享受高官厚祿,身后也應該得到尊榮。貴人陰麗華,是鄉間良家女子,在我當平民的時候就嫁給了我。如今已經3年沒有見過面。她的品性,足以母儀天下。大臣們照從前皇帝廢后立新的規矩,把儀式辦好。這件事的前因后果,對于我來說,是人生的不幸,更不是國家的福氣。你們都不必上書祝賀。”
陰麗華雖然真的沒有當皇后的念頭,但由此也明白了劉秀對她的真情厚意,心中自然是十分滿足。她的兒子劉莊成為新任太子。
陰麗華一生謙德做人,相夫教子,不曾干預朝政,卻把后宮治理得井井有條,她不僅以身作則,更能約束家人,使劉秀無后顧之憂,專心國事,才出現了與“文景之治”并稱的“光武中興”時代。
劉秀死后,陰麗華的兒子即位,即為漢明帝,尊陰麗華為皇太后。中元三年,陰麗華的孫子章帝北巡路過真定時,特地按照陰麗華的叮囑和郭氏家族聚會,賞賜萬斛粟米和五十萬錢。
永平七年(公元64年)正月,60歲的陰麗華去世了。她被合葬在光武帝劉秀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