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給徐會
徐會:
你好,今天是星期三——星期三是我和孩子們的節日!每當這一天,走在上班路上,我總情不自禁地想:今天,會有什么樣的意外之喜在等我呢?
小泉水, 丁丁丁,一滴泉水一個音。泉水唱歌大山聽,聽得滿山草青青。
在我的耳中,在我的心里,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音樂啊。當時我和了一支兒歌,作為敬意的表示,現在送給你——你且試著閉上眼睛,想象我讀的樣子和聲音。
孩子齊讀老師聽,讀書聲,輕又輕。一支兒歌一個音,老師聽了笑盈盈。
下操了,我習慣地去班里轉轉,翻看孩子們的日記和兒歌。
我看見過去一周,每一頁上,你都根據兒歌意思,給孩子編了閱讀理解題——很多字都是用拼音表示的。比如:
青蛙上山
兩只小花狗,守著山門口。沒長尾巴的,不許往里走。
咦,青蛙怎么進去了?花狗說他當過小蝌蚪。
1,兩只( ),守著( ),沒長( )的,不許往里走。
2,( )上山了,因為它當過( ),以前是有( )的。
蝴蝶花
追、追,蝴蝶飛。飛遠啦,不見啦,飛過竹籬笆,變成一朵花。
媽媽問:小朋友在追什么?
人人叫我好兒童
青菜青,綠瑩瑩,辣椒紅,像等籠。
媽媽煮飯我提水,爸爸種菜我捉蟲。
好孩子,愛勞動,人人叫我好兒童。
青菜是( )色的,辣椒是( )色的。辣椒的樣子像( )。
十四首,每首你都這樣做了!
然后我看孩子的日記本——不,是你和孩子合寫的日記。讀著讀著,我的眼睛熱了。因為我想起了自己,當年我也是這樣做的。
你兒子來了,告訴我:“老師老師,我媽媽天天給我寫。”我說:“孩子,你媽媽很了不起。老師被你媽媽深深感動了。我們要一起好好努力,否則,對不起你的母親。”
看下面——宋體是孩子寫的(很多是拼音),楷體是你的。
2004年12月8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晚上,我姨媽有事了,把我哥哥送到我家里來。
孩子語文(5-8)課的單元測驗成績下滑得令我吃驚。我急!我怕……不行,我得干勁找原因,想辦法,幫助他趕上去,否則再這樣下去,后果不堪設想。
2004年12月9日 星期四 晴
下午,第二節數學課上,李老師表揚我了,說我有進步,因為我聽課很認真。
今天,和班主任老師做了一番傾心之談,再仔細分析他最近兩個單元的語文試卷,深刻感受到孩子在閱讀理解和看圖寫話上存在很大困難。
2004年12月10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是我妹妹的生日,晚上,我和妹妹一起吃蛋糕,我很開心。
老師說了:“孩子是否有定性,直接關系到成績的好壞。現在想想,這話一點也不錯,我的孩子天性好動,無論做什么都缺乏定性。稍微長一點的兒歌或者小故事,他就要分幾次,用比較長的時間才能讀熟、理解、背誦。
2004年12月11日 星期六 晴
下午,我一個人在家做作業。因為我爸爸媽媽都上班去了。爺爺奶奶家。晚上下班后,我媽媽表揚了我。
看來,從現在開始,就必須慢慢糾正他,從培養教育定性開始,改掉一切生活和學習上的不良習慣。同時我也要逐步改掉對他的學習和生活事務大包大攬的做法,使他能獨立完成學習任務。
2004年12月12日 星期日 晴
中午,爸爸給我買了四條金魚。我看見有兩條黃色的,兩條白色的。它們真可愛。
這幾天,我從兒歌入手。讓他先讀三遍再把意思講給我聽,背誦之后做我自編的閱讀題——開始的時候我發現,他簡直找不到北,隨意亂答一氣。
2004年12月13日 星期一 晴
姨媽帶李瑞冬到我家來。媽媽讓我和他比賽做試卷,看誰做得快又對。
經過幾天的訓練,我感覺他好像找到門路了,但是還得繼續努力,才能趕上大踏步前進的大部隊。
2004年12月14日 星期二 大霧
下午,我在上學的路上遇到了薛老師。薛老師說我聽課不夠專心,她希望我早日改正這個壞毛病。
從日記情況看,他好像對自己的不足有所認識,這讓我感到十分欣慰,我表揚了他。
“只要想到最缺乏主動性的孩子,他的閱讀量也是教材額定字數的N倍時,我就無法不對他們的將來充滿信心。無論如何,再難再累,也要挺住——將讀書進行到底。
“差距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教師沒有帶領讀題。否則,80、70分者,很多人分數能上一個檔次——而90多分的,則不會有多大變動。閱讀理解能力的差距是客觀存在的,不讀題,就是用分數的形式把遠本隱藏的差距凸顯出來。這是遲早要面對的差距,我不想蓋著葫蘆搖,我相信,此番刺激能讓一部分家長奮起直追。
“至于那刺激無效的,等也是白等。”
徐會,這是我在《心平氣和的一年級》里的教學思考——這話我跟你當面說過。從你這里,我知道,刺激產生效果了。我感到欣慰!
明天考試。本來,這封信該明天發出。今天,因為你的原因,我不等了。
因為我跟你說過:“分數本身不重要。通過考試發現問題,找到努力方向,目的也就達到了。孩子成長,是一件緩慢美麗的事情。讓我們耐心些,一抓就靈,那是吃激素呢。”
一次考試分數的高低是偶然的,可是家長是否負責任,卻必然地決定了孩子發展的方向。你所擔當的焦灼、辛苦,教師也正承受著。像你這樣的家長,班上有很多,他們盡心盡力,各自以合適方式在幫助孩子。因為你們的原因,教師不敢懈怠。謝謝了——讓我們一起努力。
我還要說的是:教師的一視同仁總是相對的。對于教育責任感特別強、“跟”得特別好的家長,教師對他的孩子自然要特別關注一些——這很公平。因為沒有家庭配合,教師努力全然是做無用功。作為家長,誰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攤上甘做無用功的笨家伙,對不對?
還要謝謝孩子的父親。那天你說:關于孩子的教育,你們作過深入交談,各自反省自己,確定了努力方針并作了大致分工。
這真好。李旭冉真幸福!
一年級語文教師
12月15日
(二十)不要性急
家長:
學期接近尾聲,是疲憊襲來的時候,也是更要抓緊的時候——對于一部分孩子來說,新知識還沒有學完,舊知識正在忘記。
12月20日 。教師問:“孩子們,說說每天在家必做的事情吧。”
回答幾乎一致:“先背課文和兒歌,然后讀一篇200來字的小故事,然后寫話。”
“我還要寫媽媽布置的作業。”一個孩子說。
“我也是,我做《課課練》。”
“快考試了,我就做卷子。不會的題目,爸爸出了給我做。”
一些人如夢方醒地搶著回答。
“說到日記,老師再說一遍:上次考試寫話,很多人的分丟在標點符號。不會用的同學,讓父母給日記加上,然后你們連著標點符號再寫一遍——這樣慢慢的就會用了,慢慢的就不需要每次寫兩回了。都記住了嗎?”
“都——記——住——了!”
聽見聲勢浩大的回答,教師笑了:“都記住?怎么可能!其實,這是在給家長提要求啊。”
一年級上學期要求會用標點(主要就是逗號,句號),已是“超綱”了。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有一批孩子,在模范父母的幫助之下,已經往前跑得太遠,不跟上——他們很寂寞;不跟上,白白浪費了不可資利用的榜樣之力。
越來越多的孩子,日記寫得語句通順,標點正確。這個功勞,全要歸在父母身上。
還有寫話內容,有心的家長總結如下:“不就是兩種類型嗎?一是根據提問寫話,二是看圖寫話。我讓他一天記日記,一天看圖寫話!”
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源于親情的創造力和洞察力是不可估量的。
一天區別看不出,一周只差一小步——一學期下來,就在全然不同的兩個檔次了。你說,資質相同的孩子,攤上不同的父母,其發展,怎么可能一樣?
問那些“甩手爹娘”:身邊有這么好的榜樣,你視而不見,聽任孩子跟不上,那么,你怎能開口要孩子“向***學習?”當然,可能你對孩子學習原本沒有要求,那就對了——否則,必定委屈了孩子。
與之相反的是,一部分孩子的負擔稍重了點。提醒這些家長:愛護孩子的學習興趣。不要性急,不要跟別人比,有些因素是不能比的。不要只盯著分數,請你只跟自己孩子比——跟三個多月之前比,或者跟其他學校一年級孩子的閱讀能力比。當你覺得付出沒有得到充分回報的時候,要這樣想:如果我不做,孩子的潛能將更不能發掘。
然后心平氣和——做該做的事情。
下雪了,瑞雪兆豐年。作為教師,作為父母,因為愛與付出,我們才可以對他們豐碩美好的未來——充滿期待。
一年級語文教師
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