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冬被別讓噱頭忽悠了
天氣降溫,讓沈陽有了冬天的感覺。11月15日,記者從商業城(600306,股吧)、中興、鐵百等大型商場及一些大型超市了解到,入冬以來,由于天氣偏暖,冬被市場一直不溫不火,但最近幾天隨著天氣變冷,到商場挑選冬被的市民明顯多了起來。
家里挺長時間沒添置新被子了,劉女士打算把家里的幾床舊被子換一換,可轉了幾家商場之后,發現僅憑自己的經驗想買床合適的被子并不那么容易。一些冬被的新名稱、新叫法、新說法讓劉女士感覺自己太落伍了。
在沈陽商業城,有多年床品銷售經驗的金女士告訴記者,消費者不管去哪兒買被子,都不要被稀奇古怪的名字給蒙住了。就被子的填充物來說,不外乎蠶絲、羽絨、羊毛、棉花、化纖五大類。填充物不同,價格相差也比較大,蠶絲被比較貴,化纖被就很便宜。如果用的是同一種填充物,品質也有高下之分,價格差當然也很大。所以,買冬被挺有學問的。
金女士告訴記者,目前商場里銷售最好的冬被為蠶絲被,約占冬被市場的60%左右,其次是羽絨被和羊毛被。棉花被市場需求不是很大,但也有不少顧客只挑純棉被買。
另據記者了解,在一些大型購物網站上,賣得最火的是一種超細纖維被,價格從幾十元至幾百元不等。一款標價298元、200厘米×230厘米的標準雙人纖維被,某網店近期成交了1000余筆。在沈城大型超市里,各種冬被均有銷售,但價位普遍低于大商場,以兩三百元至七八百元的被子居多。
專業人士稱,普通消費者雖不是專家,但也應該了解一些挑選冬被的常識。例如,羽絨比較流行,但敏感體質的人,如哮喘病患者就不適合使用。還是說羽絨被,如果商家稱填充物是100%的鵝絨或鴨絨,那一定是在說謊,因為目前含絨量達95%差不多是最高的了。再有,蠶絲含量在50%以上的,都可以叫蠶絲被,但100%含量和50%含量的蠶絲被,價格相差得可就大了。
被子也奢侈?
買一床被子得花多少錢?如果您長時間沒逛家居商場,您的答案一定不靠譜。王女士要給剛上大一的兒子買床厚實點兒的冬被,一進商場才發現兩三百元一床的被子已難覓蹤影。
據了解,在沈陽市場上,賣得最好,價格也最高的是蠶絲被。一款標準尺寸的雙人蠶絲被(200厘米×230厘米,4斤),在某商場的標價竟然高達2.7萬元。銷售人員稱,因為蠶絲被有“絲絲不斷”的喻義,購買這種高檔被子的消費者一般是作為禮物送人。
業內人士稱,蠶絲被有桑蠶絲和柞蠶絲之分,4斤的柞蠶絲被目前的價格一般在600元至8000元,桑蠶絲被的價格則在1000元左右至萬元以上。銷路最好的蠶絲被主要集中在1000元至2000元這個區間內。
而品質好的羽絨被主要是鵝絨或鴨絨。含絨量高的高檔鵝絨被售價在8000元上下,價格低一點的也得3000多元。鴨絨被要便宜一些,價格區間在700元左右到2000多元不等。羊毛被的價格一般在300元至1000元左右。相比之下,纖維被,如常見的七孔被要便宜多了,三四百元到五六百元一床的較為普遍。 (時勤)
挑選冬被 教你幾招
蠶絲被:首先要看標識。蠶絲被價格高低、品質好壞,主要取決于蠶絲種類及含量的多少。所以,購買蠶絲被時要看清標識。同樣都叫蠶絲被,但不等于含蠶絲量都是100%。其次是看絲質。好的蠶絲被,拉開被套拉鏈就能看到蠶絲,有光澤、無雜質、絲路整齊的才好。如果使用的是經過漂白的蠶絲,就會顯得“蒼白”,無光澤,而且彈性差。另外,選購時還可以聞氣味辨別好壞。有堿味的屬正常蠶絲。如果有油味,就要當心了。在商家允許的情況下,可抽出一根絲,用手拉一拉,好的蠶絲延伸度很好。
羽絨被:選購羽絨被時,有個非常實用的“七字訣”,即看、按、摸、拍、揉、聞、掂。其中,“看”指的是看標識,目前最好含絨量為95%,含絨量越高越好。將羽絨被平鋪,用手向下按下,如果三分鐘以后羽絨被能夠“鼓起來”,恢復到原狀,說明羽絨中沒有夾雜其他填充物。“摸”主要目的是檢驗羽絨的軟硬程度,有毛管的、大毛片的不好。如果短小的毛梗較多,可能使用了“粉碎毛”。“拍”是指猛拍幾下被子,看有無粉塵飛出。而用手揉一下,看看接縫的地方有無羽毛出來,以鑒別被子的好壞。“聞”是指聞氣味,好的羽絨應該無異味。“掂”是指掂分量,體積大而輕的比較好。
羊毛被:選購羊毛被時,主要看有無其他纖維混入,如以部分腈綸冒充羊毛。除了經驗之外,還可以通過掂分量來進行鑒別。如果是全羊毛的,拎在手上會略微壓手。 (時勤)
市場難尋老棉被
立冬以來,各大百貨商場、超市里的“暖消費品”逐漸升溫。記者發現,棉拖鞋、棉睡衣、棉手套都在促銷,唯獨棉被難覓蹤影。相反,冠以各種美容、保健功能的“概念被”隨處可見。
超市咋不賣老棉被?
11月14日,記者走訪沈城部分超市,發現暖冬消費品銷量開始增加,在堆放著棉拖鞋、棉手套的貨堆前,購買者絡繹不絕。其中不少超市還專門為冬被開辟了銷售專區。琳瑯滿目的被子很多,卻沒有看到一床棉被。
“被子上標注著純棉被,也只是被面是棉的,里面裝的不是棉。”銷售人員表示。當記者問為什么都不賣棉被時,銷售人員說:“棉被最容易吸水吸汗,不經常曬就會變味甚至生螨蟲,還擔心各種黑心棉,年輕人又嫌棉被太沉。”
記者了解到,現在不僅超市很少有棉被出售,大商場里也難覓老棉被蹤影。老棉被普遍價格低、利潤低,商家不太愿意銷售。
“概念被”忽悠人?
棉被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蠶絲被、羽絨被、羊毛被等。記者看到,包裝精美的被子還被冠以 “牛奶潤膚被”“大豆蛋白被”的名稱,價格都在500元左右,最貴的一床被子要價達2000多元。
“這些功能被都是什么成分?”記者問銷售人員。對方答道:“含有牛奶纖維,可以滋潤皮膚,蓋起來沒那么干燥。這床含有大豆蛋白纖維,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改進血液循環,適合各個年齡段。”但是記者看到被子標簽上寫的卻是聚酯纖維等成分,這些功能被到底有多大功效,銷售人員表示不敢承諾。
在一家直銷產品專賣店,店員極力向記者推銷一種納米功能被,號稱能充分改善人體微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提高人體免疫力,消炎、鎮痛。對中風、高血壓、血栓、血栓性脈管炎、動脈硬化閉塞癥、偏癱、腫瘤、骨質增生、肩周炎、頸椎炎、腰痛、脈管炎等疾病有極好的預防和輔助治療作用。對失眠、神經衰弱、消除疲勞、恢復體力亦有良好的作用,乍一看以為進了藥店。記者追問如何保證療效,對方眼皮一抬說:“這又不是藥,保證什么療效?”
網絡銷售老棉被
采訪中一些中老年人表示,盡管現在被子越來越花哨,但是天冷時,還是蓋著新棉花的被子最舒服。許多人還為此托關系找朋友從河北、新疆等處購買棉花,自己做被。“有些人呼吸道很敏感,容易感染,化纖被、羽絨被可能引起靜電和飛塵。蓋傳統的棉被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了。”淘寶網上一家出售棉胎的店里,記者看到有些款式的棉被銷量已經上千。店主說,選擇棉被的網友都是沖著天然健康來的。“與那些人造纖維之類的材料比起來,天然的棉花讓人踏實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