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為二,有姓有氏,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團的徽示,氏是一個姓分出的小氏族支系的標志。三代以后,姓氏合而為一。按古代這種嚴格意義上的區分,今日的黃姓,只能說是氏,而不是姓,它是從贏姓中分離出來的。贏姓的始祖是東夷集團的大首領少昊。《后漢書·郡國志》、《路史》、《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辨證》等古籍都記載黃為贏姓;《國語·鄭語》說:“贏,伯 之后也。”而伯益是少昊的曾孫 陶的長子,因此,黃姓以少昊為遠古始祖,以伯益為血緣祖先。
因為伯益助禹治水有功,舜不但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封他于費,而且又賜伯益贏姓。不過,贏姓不是始于伯益,贏姓是伯益的先祖少昊氏之姓,《說文解字》就說過:“贏,少昊氏之姓。”舜帝賜伯益為贏姓,實際上只是任命他擔任贏姓部落的首領,繼承贏姓正統。前面說過,舜曾賜伯益父親 陶為偃姓。少昊氏于是就成了贏姓和偃姓共同的遠古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