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35歲以上的程序員,工作真不好找。
昨天面試了一整天,來的大部分都是二十多歲的,我公司人事總監背地里跟我說:
“看簡歷,35歲直接自動略過了(除非是大廠出來的)。
因為二十五六歲的投簡歷的大把大把,我要他35歲的干嘛?
我們最近招進來的人,他們都有三個共同點:年輕的,沒結婚的,男的!”
聽完HR的這番話,小編驚訝于她的直接,也對即將到來的35歲感到深深的擔憂和焦慮。
不得不說,現在的職場對三十來歲的中年人是真的不友好。
年輕的時候,想跳槽就跳槽,想辭職就辭職,因為年輕就可以篤定:
今天從這家公司出來,一周之內肯定能找到新工作。
哪怕自己經驗方面不足,但公司也樂意花時間教新員工。
但是中年人跳槽可就沒這么簡單了。
對于中年人來說,若非是這個工作實在做不下去,或者公司本身倒I閉,輕易是不會辭職跳槽的。
因為無數的經驗和別人的告訴中年人:
35歲之后,除非你之前有亮眼的履歷、有足夠證明實力的項目經驗和管理經驗,否則跳槽只能是越跳越低。
之前跟幾位三十多歲的程序員同行朋友聊天,他們分別都在各自的公司工作了五年以上,這么多年也都沒怎么提升過工資,更不要說升職了。
更是有個同行苦笑著說:
“我部門里二十歲出頭的應屆生,起步月薪一萬二。而我作為小組長,月薪才九千,這還是漲過兩次了呢?!?/strong>
別人問:
“那你為什么不跳槽呢?你有管理經驗,也是七八年的老程序員了?!?/p>
他搖搖頭回答:
“三十多歲的程序員,不止我一個人有管理經驗。我對自己的斤兩還是有數的。
就我現在的能力和技術水平,跳槽之后工資只會比現在更低。
去別的公司,人家也不可能讓我繼續做主管、做小組長,我就得跟那些剛畢業的小伙子一起,被比我年輕的主管呼來喝去?!?/strong>
他說的這些并非悲觀,也不是聳人聽聞,而是正在很多35歲左右的中年職場人身上發生的事實。
人到中年,原本很多篤定的事情變得不確定了。
在二十幾歲的時候,人人都有理想有愿景,幻想自己人到中年肯定是成功人士,住著大房子開著豪車,年薪至少百萬起步,過著影視劇里的中產生活。
然而真到了35歲才發現:
上述愿望一個都沒有成真,僅僅是為了保住一份月薪幾千的工作就要竭盡全力。
35歲左右的中年人,應該如何更從容地應對“中年危機”呢?
小編分享如下三個建議。
第一,如果你要跳槽,盡量去找業務端和銷售端的工作。
為什么強調這兩個端呢?
首先是因為這兩類的工作,相對好找一些。
任何一個公司,不管他什么行業,是做什么的,它肯定都需要“制作”和“賣出”兩個環節,否則就無法閉環。
業務端和銷售端關系到公司的生存和前途發展,所以老板通常會更舍得在這兩個端上付出人力成本。
比如互聯網公司,老板通常愿意花高價去聘請優秀的程序員、架構師、設計師、產品經理。
而貿易公司,老板愿意付出重金挖來金牌銷售,一個優秀的、有人脈的銷售,帶來的合同可能抵得上十幾個普通的銷售。
再退一步想,既然這兩個端比較重要,所以哪怕公司有一天遭遇了危機,老板想要裁I員,一般也不會裁這兩個部門。
順帶一提,在公司里,最容易被“優化”的,往往是XX總監,XX副總這樣的崗位。
因為這種崗位產出不了多少實際的價值,很多高管只想著保住位置而不是為公司著想,還拿著普通員工幾倍甚至十幾倍的月薪,自然容易被“優化”給盯上。
所以越是艱難的時候,普通而重要的崗位越是安全。
第二,行事盡量保守謹慎,不要看一些表面現象就沖動。
小編有個朋友,三十五歲從公司辭職,拿著打工十年積攢的五十萬存款進行創業。
去年因為等因素,很多學生都沒辦法出門上課了,于是我這朋友就覺得自己看到了商機:
既然孩子們沒法出門,而一時半會兒也沒有結束的意思,那么在線教育是不是很有前景呢?。?/p>
于是把五十萬全投了進去,做在線教育。
到了今年,你懂得。
先不說方面的影響,關鍵就算沒有外力的打擊,你仔細想想:
在大環境比較差的情況下,家長們掙錢辛苦,光是供孩子正常吃飯上學都已經竭盡全力,誰還上什么在線課程啊。
人到中年,很多人都想覺得自己一定要創一把業,有時候就會被沖昏了頭腦。
第三,認真工作,適度粗糙,重視健康。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件事,那就是:工作都是痛苦的。
沒有人的工作不痛苦,哪怕是那些號稱自己正在從事“自己喜歡、愛好并擅長”的工作的人,在工作中依然會感到痛苦、也想偷懶。
打工人沒必要從工作里尋找快樂,快樂是從其他地方獲取的,比方說家庭、友情、親情、自己興趣愛好的小天地等等。
也應適當地降低自己的物欲,三餐健康、管飽即可。
生活適度粗糙,不要被消費主義所捆綁,攀比和無止境的欲望只會讓自己越活越累。
討論
作為中年人,你有什么應對中年危機的好辦法嗎?
歡迎評論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