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國釵等故意傷害、聚眾斗毆案
(一)首部
1.判決書字號
一審判決書: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人民法院(2004)港刑初字第107號。
二審裁定書:福建省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04)泉州終字第887號。
2.案由:故意傷害、聚眾斗毆案。
3.訴訟雙方
公訴機關: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人民檢察院,代理檢察員陳榮茂。
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黃晟罡。
委托代理人:葉志懷、王建忠,福建閩榮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上訴人):石國釵。因涉嫌犯聚眾斗毆罪,于2003年10月30日被逮捕。
一審辯護人:李琴聲、吳南海(實習),福建義全律師事務所律師。
二審辯護人:李琴聲,福建義全律師事務所律師。
二審辯護人:林欣,福建信得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上訴人):魏巖平。因涉嫌犯聚眾斗毆罪,于2003年10月30日被逮捕。
一審辯護人:黃宏生、黃金濤,福建信得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上訴人):彭德銀。因涉嫌犯聚眾斗毆罪,于2003年10月30日被逮捕。
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上訴人):彭德金。因涉嫌犯聚眾斗毆罪,于2003年10月30日被逮捕。
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上訴人):楊秀章。因涉嫌犯聚眾斗毆罪,于2003年10月30日被逮捕。
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上訴人):張如培。因涉嫌犯聚眾斗毆罪,于2003年10月30日被逮捕。
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張天國。因涉嫌犯聚眾斗毆罪,于2003年10月30日被逮捕。
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張如華。因涉嫌犯聚眾斗毆罪,于2003年10月30日被逮捕。
4.審級:二審。
5.審判機關和審判組織
一審法院: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人民法院。
合議庭組成人員:審判長:林建樂;審判員:童愛云;代理審判員:黃旭輝。
二審法院:福建省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合議庭組成人員:審判長:洪完明;審判員:鐘波洪;代理審判員:陳少杰。
6.審結時間
一審審結時間:2004年9月28日。
二審審結時間:2004年12月13日。
(二)一審情況
1.一審訴辯主張
(1)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人民檢察院指控稱
2003年9月24日早上8時許,在本區山腰街道世紀新城工地做扎樁工的被告人彭德銀和彭德江(另案處理)等人,用水泵把工地上的積水抽到路邊,因而與被告人魏巖平引起爭執。被告人彭德銀、彭德金伙同彭德江、彭德海、張如豪、白濤(均另案處理)等人毆打被告人魏巖平,后被勸止散開。被告人魏巖平被毆打后,打電話告訴被告人石國釵,被告人石國釵便打電話糾集莊劍峰(另案處理)等十多個社會青年,由被告人魏巖平指認,持鋼管、鐵棍等工具去毆打扎樁民工。被告人彭德銀、彭德金、楊秀章、張如華、張如培、張天國及彭德江、彭德海、白濤、張如豪等人聞訊便糾集一起在工地料場,手持鐵棍、角鐵等工具欲進行還擊,雙方開始互相扔擲石頭。本區山腰派出所民警林智龍、黃晟罡接警后趕到現場制止,在制止過程中黃晟罡被打傷右眼。經法醫鑒定,黃晟罡的損傷程度為重傷。對上述事實,公訴機關向法庭提供的證據有證人證言、現場勘查筆錄、法醫學鑒定書、工作說明、戶籍證明及被告人供述等,公訴機關認為,被告人石國釵、魏巖平、彭德銀、彭德金、楊秀章、張如培、張天國、張如華聚眾斗毆,致人重傷,其行為已觸犯《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
二百九十二條、第
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第
二十五條第一款之規定,應以故意傷害罪追究其刑事責任。在共同犯罪中,被告人石國釵起組織、領導作用,應認定為主犯;其余被告人應認定為從犯。被告人魏巖平到案后,能協助公安人員指認、抓獲同案犯,具有立功表現。
(2)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及其委托代理人訴稱
請求判令各被告人共同賠償原告人的住院治療費45795.53元、護理費3737.70元、交通費4819元、住宿費5112元、住院伙食補助費585元、傷殘補助費48120元,合計人民幣108169.23元,扣除被告人石國釵已付的39070元,各被告人還應共同賠償原告人經濟損失人民幣,69099.23元。
(3)被告人的辯解及其辯護人的辯護意見
被告人石國釵庭審中提出,其主觀上是為了制止犯罪,并不是叫人來打工人;其有協助公安機關抓人,有自首情節;同時提出其已賠償被害人39070元,具體賠償按法律規定。其辯護人提出的辯護意見是:指控被告人石國釵的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適用法律錯誤;對被害人的傷情被鑒定為重傷有異議,請求重新鑒定;從本案現有證據看應是重慶籍被告人用石子擊中被害人眼部;重慶籍被告人有重大過錯,應負本案的主要責任;民警未按規定著裝,也是導致被打傷的重要原因之一。綜上,建議宣告被告人石國釵無罪。
被告人魏巖平辯稱其打電話給石國釵是讓他來解決糾紛,不是為了報復,其未參與斗毆,不應由其承擔賠償責任;其協助公安機關抓獲犯罪嫌疑人彭德銀、彭德金。其辯護人提出如下辯護意見:指控被告人魏巖平聚眾斗毆轉化為故意傷害的證據不足;重慶籍被告人構成妨害公務轉化為故意傷害罪,被告人魏巖平不是他們的共犯,不構成故意傷害罪。
被告人彭德銀對起訴書的指控不持異議,對被害人的賠償要求請求按法律規定辦。
被告人彭德金辯稱不是聚眾斗毆,且不能指定誰打傷警察,其不是兇手,對被害人的賠償要求請求按法律規定辦。
被告人楊秀章辯稱當時是在保護自身安全,警察被打傷時其已跑掉,對警察被打傷的事根本不了解。對被害人的賠償要求請求按法律規定辦。
被告人張如培辯稱警察到時其已跑掉了,警察被誰打的不知道。對被害人的賠償要求請求按法律規定辦。
被告人張天國辯稱不知道警察被誰打,其未打警察。對被害人的賠償要求請求按法律規定辦。
被告人張如華辯稱不知道警察被誰打,對被害人的賠償要求請求按法律規定辦。
2.一審事實和證據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人民法院經公開審理查明:2003年9月24日上午8時許,在泉港區山腰世紀新城工地做扎樁工的被告人彭德銀和彭德江(在逃,另案處理)等人,用水泵把工地上的積水抽到路邊,被告人魏巖平阻止他們,雙方發生口角引起糾紛。被告人彭德銀、彭德金伙同彭德江、彭德海、張如豪、白濤(均在逃,另案處理)等人將被告人魏巖平按倒在地上毆打,被管理員勸阻散開。被告人魏巖平被毆打后即打電話告訴工地建筑商即被告人石國釵,被告人石國釵在到工地途中打電話要莊劍峰(在逃)糾集幾個人到工地,莊劍峰即糾集了十多個社會青年趕到工地,由被告人魏巖平指認,持鋼管、鐵棍等工具去毆打扎樁民工。被告人彭德銀、彭德金、楊秀章、張如華、張如培、張天國及彭德江、彭德海、白濤、張如豪等人聞訊便聚集在工地料場,手持鐵棍、角鐵等工具欲進行還擊,雙方開始互相扔擲石塊。山腰派出所民警林智龍、黃晟罡接警后趕到現場制止,責令雙方停手,被告人張如華、張如培、張天國看到警察來后逃離現場,后被公安人員抓獲。被告人楊秀章在逃離現場后即被警察林智龍抓獲。其余人員繼續進行斗毆,在制止斗毆過程中黃晟罡被打傷右眼,由隨即趕到的“110”民警送醫院急救,莊劍峰等十多個社會青年及被告人彭德銀、彭德金等人才逃離現場。被告人魏巖平帶警察在泉港至石獅的公共汽車上抓獲被告人彭德銀、彭德金。經法醫鑒定,黃晟罡的右眼傷殘等級為七級,損傷程度為重傷。被害人黃晟罡住院期間的醫療費、伙食補助費、護理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合計人民幣99042.24元。被告人石國釵家屬已支付被害人黃晟罡醫療費用計39070元。
上述事實有公訴機關提供的下列證據證明:
(1)被害人黃晟罡的陳述,證實2003年9月24日9時30分許,其與同所(山腰派出所)民警林智龍接到港三街昌茂工地(世紀新城工地)有人在打架的報警電話后,一同趕到現場制止時看到工地上有約十個外地民工,其中有七、八個左右一只手持鍍鋅管、鋤頭或鐵鏟等工具,另一只手揀石頭往一個方向扔,當其與林智龍表明警察身份叫這伙民工不要動時,這伙民工都把身上的工具放下站好后,林智龍朝民工扔石頭的位置跑過去。一會兒,這伙民工有些人又揀起工具。這時看到一個綽號叫“二嚇”(莊劍峰)的山腰人帶著十來個男子過來,“二嚇”一過來就喊“打”,隨后就和一個男子各抓一個民工毆打,當其制止“二嚇”時一轉頭右眼眶不知被何物擊中倒下了。隨后“110”民警將其送到華僑醫院,因傷情較重隨即又轉到泉州180醫院。
(2)被害人黃晟罡及被告人石國釵、魏巖平辨認筆錄,證實經他們分別辨認照片2003年9月24日上午參與斗毆的有“二嚇”(莊劍峰,別名莊劍揚)的事實;
(3)證人林智龍的證言,證實2003年9月24日上午9時許其在山腰派出所值班時接到報警電話稱昌茂房地產工地(世紀新城工地)有人打架后,與黃晟罡一道趕到工地,看見有十來個外地工人手拿鐵棍等工具往另一方扔石頭,另一方七、八個本地人也用石頭朝這些外地工人扔過來。雙方扔來砸去時,其與黃晟罡叫雙方停手并表明警察身份,外地工人聽到后停手把工具扔在地上不動并站成一列,但那些本地人卻還在扔石頭,其即跑過去制止,二三個本地人即分散跑掉,其追過去時抓住一個外地工人(楊秀章)帶到現場時發現打架雙方都已逃散,也找不到黃晟罡,后“110”民警告知黃晟罡在現場制止時眼睛被打受傷送往醫院了,具體不知黃晟罡是如何受傷的。
(4)證人包宗遠(現場管理員)的證言,證實2003年9月24日上午8時許,其手下的工人重慶酉陽人“三毛”(名字不詳)在工地抽水,把水抽到工地圍墻外前面的路上。這時另一現場管理員小魏(魏巖平)過來制止時發生沖突打起來,“三毛”的老鄉六七人都沖過來用拳頭毆打小魏,其便和江西籍管理人員“小勇”(姓名不詳)上前勸止。后小魏打電話給石老板(石國釵),石老板在辦公室內打電話給山腰當地的地痞,后來過來十多個當地人進辦公室坐了一會兒。其便進辦公室叫小魏算了不要再鬧,但石老板說這件事不能算,他叫山腰的這些人過去打“三毛”及其老鄉。于是這些人就手持角鐵要沖過去打,但被“三毛”他們扔石頭沖不過去,這些人就揀石頭扔對方,公安人員過來時,雙方還在互扔石頭。公安民警要抓“三毛”他們時,“三毛”他們往山腰方向跑,民警追過去,“三毛”他們邊跑邊朝公安人員扔石頭,一會兒其看到兩個穿警服的扶著一個沒穿警服的用手捂著眼部出來坐車走了。因當時站得比較遠,沒看清楚沒穿警服的人是怎么受傷的,估計是在追“三毛”他們時被石頭砸傷的。
(5)證人尹能發(外號“老表”)的證言,證實2003年9月24日早上,世紀新城工地扎樁組工人用水泵把孔里的積水抽出去公路上,被魏巖平制止時與工人彭德銀等人發生爭吵,魏巖平先動手推一下工人,雙方即打起來,彭德銀等人把魏巖平按在地上毆打,其和包宗遠即上前勸止。爾后,魏巖平打電話將被打一事告知石國釵,石國釵到后又打電話叫來十幾個山腰的本地青年人來,魏巖平就帶著那十幾個本地人手持鋼管、角鐵等工具要去毆打外地工人,外地工人見狀也拿起鐵棍等工具,雙方就用石頭、磚塊互相對扔。隨后接到報警的警察趕到現場制止抓人,后見一個穿警服的警察扶著一個穿便服而眼睛受傷的人上警車。
(6)證人莊珍娘的證言,證實其看見工地上很多人在吵架,有的穿短褲,有的光膀子,互相扔石塊,后來一輛警車開過來要抓人時雙方分散逃跑了,事后聽說一個人被石頭砸傷送醫院。
(7)證人莊亞紅的證言,證實其看見有十來個民工圍住一男青年施工員按倒在地上毆打,后來工地上一個較老的管理員過來勸架才停手。沒過多久,又看見工地上一些本地人和外地民工打起來,一個穿便服的民警聽說被人打傷送醫院搶救。
(8)證人莊惠平、莊龍寶、陳美華證言,證實其看見世紀新城工地上有二伙人正在打架,雙方手上都持有鐵棍等工具相互向對方扔石頭,山腰派出所二個民警趕到現場制止時那些民工停手了,但另一方的本地人仍繼續圍過來,雙方又開始拉扯對扔石頭,后見一個光膀子的民工(未看清面目認不出具體是誰)揀起一石塊砸中便衣民警的眼睛,后“110”民警趕到將受傷的民警送醫院搶救。
(9)泉州市公安局泉港分局巡邏警察隊出警經過,證實2003年9月24日上午9點17分,該隊民警接到分局指揮中心指令前往昌茂工地出警,到現場時見民警黃晟罡押著一個人而旁邊還圍著十多個人,該隊民警三人跑步趕去支援時,有十多個人分兩派又對打起來,后見黃晟罡右眼處流血,駕駛員便用警車將其送到山腰醫院先行治療。
(10)泉州市公安局山腰派出所情況說明,證實2003年9月24日上午9時許,該所接華洲房地產公司報案稱工地發生斗毆,隨即指派民警林智龍、黃晟罡趕赴現場,發現工地管理人員與外地工人發生糾紛,外地工人欲持械毆打管理人員,經警告,雙方矛盾趨于緩和,后工地又沖進一伙十人左右的山腰本地人,與外地工人又沖突互扔石頭,導致民警黃晟罡右眼被石頭砸中。
(11)泉州市公安局山腰派出所抓獲經過,證實抓獲八名被告人的過程。
(12)現場圖、現場照片,證實被告人斗毆的地點。
(13)泉州市公安局刑事警察大隊工作說明,證實該大隊民警根據證人證言組織涉嫌人員照片供相關證人辨認參與斗毆的人及砸傷民警的人,均無法指認出及涉案犯罪嫌疑人莊劍峰(外號“二嚇”)、郭惠彬(外號“阿三”)、彭德江、彭德海、白濤、張如豪(又名張如雙)等人經多次組織抓捕未果的情況以及斗毆雙方所持工具和砸傷黃晟罡的石頭經多次尋找未能找到的情況。
(14)泉州市公安局泉港分局泉港公刑技醫字(2003)163號、(2004)18號法醫學鑒定書、泉檢技法(2004)第106號關于黃晟罡傷情、傷殘程度的檢驗鑒定報告,證實2003年10月24日經法醫初步鑒定被害人右眼球的損傷程度至少為輕傷(建議其右眼治療終結后進行再次鑒定),另其右側顴弓骨折的損傷程度為輕傷,2004年2月12日經法醫再次鑒定,證實被害人右眼部受傷后引起右眼球鞏膜破裂、晶狀體脫位后摘除、視網膜脫位等損傷,現右眼視力無光感,其右眼球的損傷程度為重傷,另外其右側顴弓骨折的損傷程度為輕傷,2004年8月30日泉州市人民檢察院法醫室對被害人黃晟罡傷情、傷殘程度的檢驗結論為損傷程度重傷,傷殘程度七級。
(15)戶籍證明八份,分別證實八個被告人身份的基本情況。
(16)八個被告人的供述,證實犯罪過程。
(17)被告人魏巖平、彭德銀、彭德金的供述,分別證實案發后,被告人魏巖平帶警察在泉港至石獅的公共汽車上抓獲被告人彭德銀、彭德金的事實。
(18)泉州市公安局山腰派出所工作說明,證實被告人石國釵在泉州看守所寄山腰派出所保管現金人民幣4070元,由于被害民警黃晟罡住院治療費不足,已將此款支付住院治療費的事實。
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黃晟罡向法庭提交如下證據:(1)中國人民解放軍醫療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180醫院)專用收費票據1份、廣東省醫療機構(中山大學附屬眼科醫院)住院收費票據、門診收費票據計4份,以此證實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共花費醫療費45795.53元。(2)南京軍區眼科中心(中國人民解放軍180醫院眼科)門診病歷手冊、病案首頁、住院病歷、CT檢查診斷報告,中山大學附屬眼科醫院疾病證明書、出院小結、臨時醫囑單、長期醫囑單、視網膜脫離病歷記錄、超聲波檢查報告、X線檢查報告書、視覺電生理測試報告單等,以此證實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的傷情和治療情況。(3)泉州市公安局泉港分局泉港公刑技醫字(2004)52號關于黃晟罡傷殘等級鑒定的檢驗報告,以此證實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黃晟罡的損傷經泉州市公安局泉港分局法醫鑒定,其右眼的傷殘等級為七級。(4)交通費票據45張,以此證實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花費交通費4819元;(5)住宿費票據6張,以此證實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花費住宿費5112元。(6)護理人員居民身份證2份及月收入證明復印件1份,以此證實護理人員的身份及收入情況。(7)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的委托代理人當庭陳述,案發后原告人有收到石國釵家屬支付的醫療費用計39070元(包括被告人石國釵在泉州看守所寄山腰派出所保管現金人民幣4070元)的事實。
3.一審判案理由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石國釵、魏巖平、彭德銀、彭德金、楊秀章、張如培、張天國、張如華為了私仇,糾集多人持械聚眾進行斗毆,其行為均構成共同犯罪。警察到現場制止時,被告人楊秀章、張如培、張天國、張如華逃離現場,被告人石國釵、魏巖平、彭德銀、彭德金仍在現場繼續斗毆,致人重傷,故被告人石國釵、魏巖平、彭德銀、彭德金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部分成立。在共同犯罪中,被告人石國釵起組織、指揮作用,系主犯,被告人魏巖平、彭德銀、彭德金、楊秀章、張如培、張天國、張如華系從犯。被告人魏巖平、彭德銀、彭德金的作用相對較大。被告人石國釵案發后積極賠償被害人黃晟罡39070元,可對其酌情從輕處罰。被告人魏巖平案發后協助公安機關抓住犯罪嫌疑人彭德銀、彭德金,有立功表現,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處罰。被告人楊秀章、張如培、張天國、張如華在警察制止其斗毆時逃離現場,被害人黃晟罡受傷與其無直接的因果關系,對被害人黃晟罡的受傷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4.一審定案結論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人民法院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
二百九十二條第一款第(二)、(四)項、第二款、第
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第
二十五條第一款、第
二十六條第一款、第
二十七條、第
六十八條第一款、第
三十六條第一款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
一百一十九條、第
一百三十條之規定,作出如下判決:
(1)被告人石國釵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
(2)被告人彭德銀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
(3)被告人彭德金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
(4)被告人魏巖平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
(5)被告人楊秀章犯聚眾斗毆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
(6)被告人張如培犯聚眾斗毆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
(7)被告人張天國犯聚眾斗毆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
(8)被告人張如華犯聚眾斗毆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
(9)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黃晟罡醫療費等費用合計人民幣99042.24元,由被告人石國釵承擔人民幣39042.24元(已支付人民幣39070元),被告人魏巖平、彭德銀、彭德金各承擔人民幣20000元,限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付清,被告人石國釵、魏巖平、彭德銀、彭德金互負連帶賠償責任。
(10)被告人楊秀章、張如培、張天國、張如華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三)二審訴辯主張
一審判決宣告后,被告人張天國、張如華服判,未上訴。被告人石國釵、魏巖平、彭德銀、彭德金、楊秀章、張如培不服,分別向福建省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石國釵及其二審辯護人訴稱:被告人石國釵沒有叫人打工人,沒有斗毆及傷害警察的故意,要求宣告無罪。
魏巖平、楊秀章訴稱:其未參與斗毆,不構成犯罪。
彭德銀訴稱:其沒有向警察扔石頭,要求減輕處罰。
彭德金訴稱:其行為屬于自衛,未參與傷害警察,要求從輕處罰。
張如培訴稱:其行為屬于自衛,不應承擔刑事責任。
(四)二審事實和證據
福建省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查明的事實及證明事實的證據與一審法院認定的事實及證據相同。
(五)二審判案理由
福建省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上訴人石國釵、魏巖平、彭德銀、彭德金、楊秀章、張如培及原審被告人張天國、張如華為了私仇,糾集多人持械聚眾進行斗毆,規模大,社會影響惡劣,當公安人員到現場制止時,上訴人楊秀章、張如培及原審被告人張天國、張如華逃離現場,其行為均已構成聚眾斗毆罪;上訴人石國釵、魏巖平、彭德銀、彭德金仍在現場繼續斗毆,致一人重傷,其行為均已構成故意傷害罪。原審判決定罪準確,量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聚眾斗毆罪中,雙方均有傷害的故意,且實施了致被害人重傷并致殘的嚴重后果,依法應按故意傷害定罪處罰。本案中雖未能查清致被害人重傷的兇手,但不影響以故意傷害罪對上訴人石國釵、魏巖平、彭德銀、彭德金定罪處罰。故上訴人石國釵及其辯護人提出其行為不構成故意傷害罪的訴、辯意見,缺乏事實以及法律依據,不予采納。上訴人彭德金、張如培均積極參與斗毆,其行為不符合防衛的條件,故其對此的辯解,不能成立,不予采納。在共同犯罪中,上訴人石國釵起組織、指揮作用,系主犯,上訴人魏巖平、彭德銀、彭德金、楊秀章、張如培及原審被告人張天國、張如華系從犯;上訴人魏巖平歸案后協助公安機關抓獲同案人,有立功表現;上訴人石國釵案發后積極賠償辯被害人經濟損失,原審據此予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量刑并無不當。上訴人彭德銀、彭德金、楊秀章要求改判較輕刑罰的理由不能成立,不予采納。上訴人石國釵、魏巖平、彭德銀、彭德金的犯罪行為給原審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黃晟剛造成的經濟損失,依法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且負連帶賠償責任。上訴人石國釵、魏巖平、彭德銀、彭德金應當賠償原審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黃晟剛醫療費人民幣45795.53元、殘疾人生活補助費人民幣48120元、住院伙食補助費人民幣585元、護理費人民幣541.71元、交通費和住宿費酌情確定各人民幣2000元,合計人民幣99042.24元。原審判決確定的賠償項目和數額,合理合法,應予以支持。上訴人石國釵辯解其不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理由不能成立,不予支持。
(六)二審定案結論
福建省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
一百八十九條第(一)項、《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
二百九十二條第一款第(二)、(四)項、第二款、第
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第
二十五條第一款、第
二十六條第一款、第
二十七條、第
六十八條第一款、第
三十六條第一款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
一百五十三條第(一)項、《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
一百一十九條、第
一百三十條之規定,作出如下裁定: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院評論
這是一起建設施工管理糾紛而引發的聚眾斗毆,并轉化為故意傷害的案件。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對各行為人的行為如何定罪存在不同看法,一種意見認為應全部定聚眾斗毆罪,另一種意見認為因直接實施傷害的人無法查清,故對發生重傷時仍參與聚眾斗毆的行為人及主犯應定故意傷害罪,對發生故意傷害時已逃離現場的行為人定聚眾斗毆罪。一、二審法院均按第二種意見作出認定。
聚眾斗毆罪,是指為了私仇、爭霸一方或者其他不正當目的,糾集多人成幫結伙地互相進行毆斗的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聚眾斗毆,致人重傷、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該款規定,如果在聚眾斗毆中致人重傷、死亡的則不能再按聚眾斗毆罪處罰,而應當依照故意傷害或者故意殺人罪處罰。如果是在聚眾斗毆中致人輕傷的則應按聚眾斗毆罪定罪處罰。因此,聚眾斗毆罪雖然沒有死刑,但如果在聚眾斗毆中致人重傷、死亡,罪行極其嚴重的,也可以依法判處死刑,即轉換為結果加重犯。
結果加重犯,是指實施基本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由于發生了刑法規定的基本犯罪構成要件以外的重結果,刑法對其規定加重法定刑的犯罪形態。
本案中,行為人人石國釵、魏巖平因建筑工地施工管理,與行為人彭德銀、彭德金、楊秀章、張如華、張如培、張天國發生糾紛,并糾集莊劍峰等人,持鋼管、鐵棍等工具聚眾斗毆,雙方的行為符合聚眾斗毆的基本犯罪構成要件。派出所民警接警后趕到現場制止,責令雙方停手。此時,楊秀章、張如華、張如培、張天國看到警察來后逃離現場,后被公安人員抓獲。其余人員繼續進行斗毆,在制止斗毆過程中黃晟罡被打傷右眼,莊劍峰等十多個社會青年及被告人彭德銀、彭德金等人才逃離現場。被告人石國釵、魏巖平、彭德銀、彭德金在警察制止其斗毆時,繼續進行斗毆,其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重傷害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對被害人的重傷后果持放任的態度,故應定故意傷害罪。發生傷害時楊秀章、張如華、張如培、張天國已逃離現場,對被害人的傷害行為沒有共同故意,故應定聚眾斗毆罪。
依照我國刑法規定,聚眾斗毆致人重傷、死亡的,應轉換為故意傷害罪和故意殺人罪,但法律也未明確規定轉換罪名時是一人轉化還是數人同時轉化,是直接責任人轉化還是共同轉化。本案有在逃人員,且斗毆當時情況混亂,無法確認直接實施傷害行為的兇手。聚眾斗毆致人重傷、死亡的,如果不進行轉換,法定最高刑為十年有期徒刑,與危害結果不符,罪責刑不相適應,其結果將放縱犯罪。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人民法院 林建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