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好詩詞(二)詞部
—— 為潛學者支快招
二、詞的寫法
詞起源于唐末、成熟于宋代,實際上相當于現在的歌詞,常被后人稱之為“宋詞”。所不同的是,現在的歌曲是先有詞、后配曲,而宋詞是先有曲(稱為“曲牌子”)、后填詞。正因為是后填詞,所以它的句型、字數和格律都是固定的。
宋詞是唐詩的延續和發展。與唐詩比較,宋詞在形式上出現了長短抑揚、參差錯落的特點,在韻腳上也出現了仄聲韻,平仄兼有、兼用,體現了更大的靈活性。所謂“詞牌子”,實際上除部分屬于詞牌名外,大部分屬于唐教坊曲牌名,都是宮廷樂曲,只有極少數是流傳于民間的曲牌名。
下面列舉出具有代表性的“詞牌”格律,以供初學者參考。順便說明一點,這里所介紹的詞牌都是“正格”(正體),其他“變格”形式這里從略。詞韻有平、有仄,也有平仄交用者。韻腳處皆用特定的符號表明:▲為平韻韻腳,▼為仄韻韻腳。格式中均有句數顯示:凡用逗號“,”或韻腳符號“▲”、“▼”標注著,均為一句;用頓號“、”標注著為半句。
1.采桑子
唐教坊大曲有《楊下采?!贰!恫缮W印芳磸拇笄稐钕虏缮!方厝《傻莫毩⒃~牌。全詞44字,八句,上、下闋個四句22子,雙調。所謂雙調,即上、下兩闕的句型、字數、平仄聲律完全一樣。上、下闕起句均為仄收,以下三句均用平韻。又名《羅敷媚》、《羅敷媚歌》、《丑奴兒令》。
聲律格式如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毛澤東《采桑子·重陽》:
人 生 易 老天難老, 歲 歲重陽。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今 又重陽, 戰 地黃花 分 外香。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一 年 一 度秋風勁, 不 似春光。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勝 似春光, 寥 廓江天 萬 里霜。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2.蝶戀花
唐教坊曲名,原名《雀踏枝》,宴殊詞改今名《蝶戀花》。調名取自梁簡文帝蕭綱詩句“翻階蛺蝶戀花情”中之三字。雙調,60字,共十句。上、下闕各五句、四仄韻。又名《一蘿令》、《黃金縷》等。
聲律格式為: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例如,(宋)趙令畤《蝶戀花·卷絮風頭寒欲盡》:
卷 絮 風頭寒欲盡, 墜 粉飄香,日 日紅成陣。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新酒 又 添殘酒困,今 春不 減前春恨。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蝶去 鶯飛無處問, 隔水高樓, 望 斷雙魚信。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腦 亂 橫波秋一寸, 斜 陽 只與黃昏近。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3.卜算子
《詞譜》以蘇軾詞為正體。《詞律》以為此詞取義于“賣卜算命之人”。雙調,44字,共八句,上、下闕各四句,兩仄韻。奇句末字用平聲,偶句末字用仄韻。另有《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黃鶴洞中仙》、《缺月掛疏桐》等名。
聲律格式為: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例如,毛澤東《卜算子·詠梅》:
風 雨送春歸, 飛 雪迎春到。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已 是 懸 崖百丈冰, 猶 有花枝俏。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俏 也不爭春, 只 把春來報。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待 到 山 花爛漫時, 她 在叢中笑。
(仄)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4.浪淘沙
唐教仿曲名。此詞實為兩首七言絕句演變而來,白居易詞有“卻到帝都重富貴,請君莫忘浪淘沙”句,詞牌由此得名。劉禹錫作的《浪淘沙》即屬此體。以后的雙調小令《浪淘沙》以李煜詞為正體,雙調,54字,共十句,上、下闕各五句、四平韻,這里標明的就是此體。此外還有長調《浪淘沙慢》,是別調,從略。
格式為: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例如,毛澤東《浪淘沙·北戴河》:
大 雨落幽燕, 白 浪滔天, 秦 皇 島 外打魚船。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一 片 汪 洋都不見, 知 向誰邊?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往 事越千年, 魏 武揮鞭, 東 臨 碣 石有遺篇。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蕭 瑟 秋 風今又是, 換 了人間。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5、木蘭花
宋人《木蘭花》詞,皆為《玉樓春》體。此調正體是:雙調,七言八句,56字,上、下闕各四句,三仄韻。五代多人各有《木蘭花》調,均為此調正體。另有魏詞54字,毛詞52字,還有韋詞55字者,此處從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例如,(宋)晏幾道《木蘭花·東風又作無情計》:
東 風 又 作無情計, 艷 粉 嬌 紅吹滿地。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碧 樓 簾 影不遮愁, 還 似 去 年今日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誰 知 錯 管春殘事, 到 處 登 臨曾費淚。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此 時 金 盞直須深, 看 盡 落 花能幾醉。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6、減子木蘭花
《減字木蘭花》是由《偷聲木蘭花》上、下兩闋的兩個出句各減三字而成。雙調,八句,44字。每闕四句、兩種韻,均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宋)盧炳《減字木蘭花·莎衫筠笠》:
莎 衫 筠 笠, 正 是 村 村農務急。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綠 水千畦, 慚 愧秧針 出 得齊。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風 斜 雨 細, 麥 欲 黃 時寒又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馌 婦耕夫, 畫 作今年 稔 歲圖。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7、鷓鴣天
此調由唐人鄭嵎詩句“春游雞鹿塞,家在鷓鴣天”而來。兩闕共55字,平韻,由七律演變而成。上闕28字,四句三平韻,后兩句對偶;下闕27字,四句三平韻,頭兩個三字句對偶。又名《思佳客》、《思越人》。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蘇軾《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墻》:
林 斷山明竹隱墻, 亂 蟬 衰 草小池塘。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翻 空 白 鳥時時見, 照 水紅蕖細細香。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村舍外,古城旁。 杖 藜 徐 步轉斜陽。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殷 勤 昨 夜三更雨, 又 得 浮 生一日涼。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8、漁家傲
此調為北宋年間流行曲牌,雙調,62字,每闕五句,句句用仄韻。上、下闕各有四個七字句、一個三字句。又有《吳門柳》、《游仙詠》、《荊溪詠》、《忍辱仙人》等名。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例如,(宋)朱服《漁家傲·小雨纖纖風細細》:
小 雨 纖 纖風細細, 萬 家 楊 柳青煙里。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戀 樹 濕 花飛不起,愁 無 際, 和 春 付 與東流水。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九 十 光 陰能有幾? 金 魚 解 盡留無計。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寄 雨 東 城沽酒市,拚 一 醉, 而 今 樂 事他年累。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9.浣溪沙
曲牌因西施浣紗于若耶溪而得名,故又名《浣溪紗》、《浣紗溪》等。全詞共 42字,每闕三句七言,21字。平韻為正體,上闕三句全平韻;下闕三句中,末兩句為兩平韻,頭一句與中間一句常成對偶聯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蘇軾《浣溪沙·蔌蔌衣巾落棗花》:
蔌 蔌衣巾落棗花, 村 南 村 北響繅車,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牛 衣 古 柳賣黃瓜。
(平)平(仄)仄仄平平▲
酒 困 路 長惟欲睡, 日 高 人 渴漫思茶。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敲 門 試 問野人家。
(平)平(仄)仄仄平平▲
10.踏莎行
調名自唐韓翃詩句“踏沙行草過春溪”而來。雙調,58字,每闕五句、三仄韻;應注意兩闕的頭兩個四言句多用對偶句。又有《江南曲》、《喜朝天》等多個別名。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例如,(宋)周紫芝《踏沙行·情似游絲》:
情 似游絲, 人 如 飛 絮。 淚 珠 閣 定空相覷。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 吸 煙 柳萬絲垂, 無 音 系 得蘭舟住。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雁 過斜陽, 草 迷 煙 渚。 如 今 已 是愁無數。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 朝 且 做莫思量, 如 何 過 得今宵去。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11.清平樂
此乃祈求四海清平之樂曲。仄、平轉換格,兩闕共八句,46字。上闕四句22字,四仄韻;下闕四句24字,三平韻。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
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例如,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
天高 云 淡, 望 斷南飛雁。
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不 到 長 城非 好漢, 屈 指 行程 二 萬。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六 盤 山 上高峰, 紅 旗 漫 卷西風。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今 日 長 纓在手, 何 時 縛 住蒼龍?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12.滿江紅
此調原名《上江虹》,後改今名。全詞93字:上闕八句47字,四仄韻;下闕十句46字,五仄韻。每闕中相連兩個七字句互成聯句。本詞之仄韻多用入聲。又名《傷春曲》、《念良游》。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例如,岳飛《滿江紅·怒發沖冠》:
怒 發沖冠、 憑 欄 處, 瀟 瀟 雨歇。
(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平(平)仄▼
抬 望 眼 仰 天 長 嘯, 壯 懷 激 烈。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三 十 功 名塵與土, 八 千 里 路云和月。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莫 等閑, 白 了少年頭,空悲切。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
靖 康 恥,猶未雪。臣 子 恨,何時滅?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駕 長 車踏破、賀蘭山缺。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壯 志 饑 餐胡虜肉, 笑 談 渴 飲匈奴血。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待 從 頭, 收 拾舊山河,朝天闕。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13.念奴嬌
念奴,是唐朝的著名歌妓,本調得名于此。調分平仄兩體,仄體為正格。全詞 100字:上闕十句 49字,四仄韻;下闕十句 51字,四仄韻。此調例用入聲韻。上、下闕結句例用拗句。“拗句”,即由于動情而失去節奏之句。此詞宜于抒發豪邁感情。又有《大江東去》、《千秋歲》、《酹江月》、《杏花天》、《赤壁謠》、《壺中天》、《百字令》、《大江西上曲》等十多個名稱。東坡赤壁賦詞是變格,此處從略。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例如,石子翁《念奴嬌·何當吹曬殘虜》:
綠原千古,看青風, 刮 在白云移處。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一 時 開 荒林墾熱, 惜 負 清 聲鳩杜。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生 態難衡,森根 淚 目, 地 反皚皚露。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內 河千里, 何 消 憾 恨流速!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時 遇 突 起風潮,花驚 蕾 萎, 園 事誰當主?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紅 衛 串 聯邊遠處, 國 計 群 壇爭訴。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塔 里河頭, 泉 源 竭 盡, 瀝 血求生護。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橫 空當世, 何 當吹曬殘虜?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14.水調歌頭
唐大曲《水調歌》是隋煬帝開鑿汴河時所作,大曲由幾個樂章組成,“歌頭”就是開頭一段,此調就是摘取《水調歌》開頭的一段另創的新調。全詞共95字:上闕九句48字,四平韻;下闕十句47字,四平韻。上闕的三、四句和下闕三字句后的兩句,有作上六、下五的,也有作上四、下七的,不拘一格。另有《凱歌》、《元會曲》、《臺城游》、《花犯念奴》等名。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例如,(宋)蘇軾《水調歌頭·中秋》:
明 月幾時有 , 把 酒問青天。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不 知 天 上宮闕, 今 夕是何年。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我 欲乘風 歸 去, 又 恐瓊樓 玉 宇, 高 處不勝寒。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起 舞 弄 清影, 何 似在人間。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轉 朱 閣, 低 綺戶,照無眠。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不 應 有 恨,何事偏向別時圓。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人 有悲歡 離 合, 月 有陰晴 圓 缺, 此 事古難全。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但 愿人長久, 千 里共嬋娟。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15.憶王孫
此詞為單調,由北宋秦觀首作,因其詞的起句有“憶王孫”三字而名。全詞31字,共五句,句句平韻。又有《獨腳令》、《豆葉黃》、《畫蛾眉》、《欄桿萬里心》等名。另有雙調54字者,是別調;也有單調仄韻者,名《憶君王》。其格式此處均從略。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宋)李重元《憶王孫·萋萋芳草憶王孫》:
萋 萋 芳 草憶王孫, 柳 外樓高 空 斷魂。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杜 宇聲聲 不 忍聞。欲黃昏, 雨 打梨花 深 閉門。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16·憶秦娥
此調始見于宋代黃升所編《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因詞中有“秦娥夢斷秦樓月”句,故名《憶秦娥》,又名《秦樓月》。全詞46字,10句,上、下闕各五句、四仄韻,例用入聲韻。兩闕中間的兩個三字句,皆為上句末三字的迭句(重復)。又有謂“兩結句第一字必用仄聲,以去聲尤妙。”但觀群作,亦未見盡然。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例如,石子翁《憶秦娥·從新安到石家莊》:
歸 心 熱,飛車 涼 路天懸月。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天懸月, 道 盤 十 八,下山如跌。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車 隨 夜 月殘天落, 險 須 墜 入洺河壑。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洺河壑, 虛 驚 平 后,石門天闊。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17·菩薩蠻
《菩薩蠻》本為女弟子舞隊名,全詞八句44字。上闕四句24字,下闕四句20字。均為兩仄韻轉兩平韻。又有《子夜歌》、《花間意》、《花溪碧》、《梅花句》、《重疊金》、《城里鐘》、《晚云烘日》、《巫山一片云》等名。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例如,(宋)張元干《菩薩蠻·春來春去催人老》:
春 來 春 去催人老, 老 夫 爭 肯輸年少?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醉 后 少 年狂, 白 髭殊末妨。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插 花還起舞, 管 領 風 光處。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把 酒共留春, 莫 教 花 笑人。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18·生查子
調見《尊前集》。雙調,全詞八句,共40字。每闕的奇數句末字限用平聲;偶數句用仄韻。上、下闕各為一首仄韻五言絕句。“查”字這里應讀作zha(一聲)。又有《梅和柳》、《梅溪渡》、《楚云深》、《遇仙楂》、《愁風月》、《綠羅裙》、《晴色入青山》等別名。
(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例如,歐陽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時》:
去 年元夜時, 花 市燈如晝。
(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月 上柳梢頭, 人 約黃昏后。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今 年元夜時, 月 與燈依舊。
(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不 見去年人, 淚 滿春衫袖。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19·臨江仙
唐教坊曲名。最初是詠水仙的,調見《花間集》,后作一般詞牌使用。雙調,十句60字,上、下闕各五句,三平韻。另有《畫屏春》、《雁后歸》、《謝新恩》等名。還有54字、58字者,此處從略。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例如,(宋)歐陽修《臨江仙·池外輕雷池上雨》:
池 外 輕 雷池上雨, 雨 聲 滴 碎荷聲。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小 樓 西 角斷虹明。 闌 干私倚處, 遙 見月華生。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燕 子 飛 來窺畫棟, 玉 鉤 垂 下簾旌。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冰 波 不 動簟紋平。 水 晶雙枕畔, 猶 有墮釵橫。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0·賀新郎
此調始見于蘇軾詞,原名《賀新涼》,因詞中有“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句,故得名。后將“涼”字誤作“郎”字,而成《賀新郎》。兩闕共二十句116字,上闕十句57字,下闕十句59字,均為六仄韻。又有《乳燕飛》、《金縷曲》、《金縷詞》、《金縷歌》、《金縷衣》、《風敲竹》、《貂裘換酒》、《雪月江山夜》等名稱。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例如,(宋)葉夢得《賀新郎·睡起流鶯語》:
睡 起流鶯語。掩蒼苔、 房 櫳向晚, 亂紅無數。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摧 盡殘紅無 人 見, 唯 有垂楊自舞。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漸 暖 靄、 初 回輕暑。
仄(平)仄、(仄)平平仄▼
寶 扇 重 尋明月影,暗塵侵、 上 有乘鸞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驚舊恨,遽如許!
平仄仄,仄平仄▼
江南夢斷橫江渚,浪粘天,葡萄漲綠,半空煙雨。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無 限 樓 前蒼 波 意, 誰 采蘋花寄與?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但 悵 望、蘭舟容與。
仄(平)仄、平平平仄▼
萬 里 云 帆何 時 到?送斷鴻、 目 斷千山阻。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誰為我,唱金縷?
平仄仄,仄平仄▼。
21·玉樓春
詞調每闋四句,28字,三仄韻,雙調。全詞儼然一首七律衍生體,不過聲律有對無粘、韻腳由平變仄而已。每闋四句、三仄韻,無韻之句尾為平聲。全詞中間的兩聯,即三與四句、五與六句多用對偶句;亦有不做對偶之例。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例如,石子翁《玉樓春·夕陽留照》:
東 營 漸 見風光妙, 水 面 綠 波浮小棹。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草 坪 白 蠟曉寒輕, 榴 果 紅 玫春意鬧。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油 工 曾 恨孤陽燥, 老 叟 今 飛童面笑。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翁 君 把 酒敬斜陽, 試 在 花 間留晚照。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22·訴衷情
唐教坊曲名。單調,44字,共十句:上四、下六;共六平韻:上三、下三。又名《桃花水》、《畫樓空》、《步花間》、《偶相逢》、《試周郎》等。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例如,(宋)黃庭堅《訴衷情·一波才動萬波隨》:
一 波 才 動萬波隨, 蓑 笠一鉤絲。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金 鱗 正 在深 處, 千 尺也須垂。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吞又吐,信還疑,上鉤遲。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水寒江靜,滿目青山, 載 月明歸。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23·青玉案
調名出于漢朝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句。全詞共67字,上闕33字,下闕34字,各六句、四仄韻。另有別名《西湖路》、《橫塘路》、《青蓮池上客》等。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例如,(宋)辛棄疾《青玉案·東風夜放花千樹》:
東 風 夜 放花千樹,更 吹 落、星如雨。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寶 馬 雕 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一 夜魚龍舞。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蛾 兒 雪 柳黃金縷, 笑 語盈盈暗香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眾 里 尋 他千百度, 驀 然回首, 那 人卻在, 燈 火闌珊處。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24·定風波
唐教坊曲名。始見于后蜀歐陽炯詞。全詞62字,上闕五句,30字,三平韻、兩仄韻;下闕六句,32字,四仄韻、兩平韻。上、下兩闋的仄韻可以不同,但平韻應為一韻,且下闋的前兩個仄韻也在平韻之中。另有別名《定風流》、《定風波令》、《卷春空》、《醉瓊枝》等。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宋)黃庭堅《定風波·萬里黔中一漏天》:
萬 里黔中一漏天, 屋 居 終 日似乘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及 至 重 陽天也霽,催醉, 鬼 門 關 外蜀江前。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莫 笑 老 翁猶氣岸, 君看, 幾 人 黃 菊上華顛?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戲 馬 臺 南追兩謝,馳射, 風 流 猶 拍古人肩。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5·惜分飛
全詞 50字,雙調,上、下闕各四句,句句用仄韻。又名《惜芳菲》、《惜雙雙》等。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例如,(宋)毛滂《惜分飛·富陽僧舍作別語贈妓瓊芳》:
淚 濕 闌 干花著露, 愁 到眉峰碧聚。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此 恨平分取, 更 無 言 語空相覷。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斷 雨 殘 云無意緒, 寂 寞朝朝暮暮。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今 夜山深處, 斷 魂 分 付潮回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26·虞美人
此調得名于項羽所寵虞姬,全詞 56字,共八句;雙調,上、下闋各四句,都是兩仄韻轉兩平韻。平仄韻腳可以分屬不同韻部。兩闕的結句都可以使用不同的句式,一般使用四、五式者居多,也有使用五、四式,三、六式或六、三式的。又有《玉壺冰》、《宣州竹》、《憶柳曲》、《虞美人令》、《一江春水》、《巫山十二峰》等名。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石子翁《虞美人·賞雨》:
兒 時 觀 雨西廊哨, 滿 院鈴鈴泡;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學 生 聽 雨館樓中, 天 闊霂濃、 雛 燕累春風。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而 今 雨 打青桐葉, 兩 鬢斑斑雪。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崢 嶸 歲 月賽流螢, 一 抹淚睛、 卻 見度余生!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27·唐多令
調見劉過《龍洲詞》。全詞 60字,雙調,上、下闋各五句,四平韻。兩闕的第三句多做上三、下四式,結句多作上三、下三式。又有《糖多令》、《南樓令》、《箜篌曲》等名。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宋)劉過《唐多令·蘆葉滿汀洲》:
蘆 葉滿汀洲, 寒 沙 帶 淺流。 二 十年、 重 過南樓。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柳 下 系 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黃 鶴斷磯頭, 故 人 曾 到否? 舊 江山、 渾 是新愁。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欲 買 桂 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28·醉花陰
調名來自北宋毛滂《自度曲》“人在翠陰中,……勸君對客杯須覆”句。全詞八句,52字。兩闕各四句、三仄韻。各闕的第二個五言句,有用二、三式的,有用一、四式的,也有在上、下闕分別用上面兩式的。兩闋的結尾九字句,前人多用上四、下五式。又名《憶吹蕭》。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例如,(宋)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薄 霧 濃 云愁永晝, 瑞 腦消金獸,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佳 節又重陽, 玉 枕紗櫥、 半 夜涼初透。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東 籬 把 酒黃昏后, 有 暗香盈袖。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莫 道不消魂, 簾 卷西風、 人 比黃花瘦。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29·望江南
全詞共52字,雙調。上、下闋各27字,五句、三平韻,尾字見平則韻。兩闋之中的兩個七字句,各自構成對偶句。
格式如下: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宋)吳潛《望江南·家山好》:
家 山 好, 負 郭有田園。 蠶 可 充 衣天賜予,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耕 能 足 食地周旋。 骨 肉盡團圓。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旋 五 福, 歲 歲樂豐年。 自 養 雞 豚烹臘里,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新 抽 韭 薺薦春前。 活 計不須添。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0·江城子
此牌屬于唐詞,單調,始見于《花間集》韋莊詞,七句、35字。宋代改為雙調,共十四句、70字,上下闋都是七句、五平韻。此處所注者便是宋詞雙調。又名《江神子》、《村意遠》等。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宋)蘇軾《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
老 夫 聊 發少年狂,左牽黃,右傾蒼。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錦 帽貂裘, 千 騎卷平岡,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為 報 傾 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酒 酣 胸 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持 節云中, 何 日遣馮唐?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會 挽 雕 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31·西江月
全詞共50字,雙調,兩闋都是四句、25字,兩平韻、一仄韻:都是第二、三句尾字為平韻,結句尾字為仄韻。
格式如下: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例如,(宋)張孝祥《西江月·問訊湖邊春色》:
問 訊湖邊 春 色, 重 來 又 是三年。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東 風 吹 我過湖船, 楊 柳 絲 絲 拂 面。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世 路如今 已 慣, 此 心 到 處依然。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寒 光 亭 下水連天, 飛 起 沙 鷗 一 片。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32·如夢令
全詞共33字,單調,除第三句為平聲外,其他各句皆用仄韻。五、六句為兩個疊字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例如,(宋)吳潛《如夢令·江上綠楊芳草》:
江 上 綠 楊 芳 草, 想 見 故 園 春 好。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一 樹海棠花, 昨 夜 夢 魂 飛 繞。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驚曉,驚曉, 窗 外 一 聲 啼 鳥。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33·柳梢青
《詞譜》以秦觀、劉鎮詞為正格,全詞49字,上闋六句、24字,下闋五句、25字,各為三平韻。又名《云淡秋空》、《雨洗元宵》等。另有入聲韻一體,此處從略。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例如,(宋)仲殊《柳梢青·岸草平沙》:
岸 草平沙, 吳 王 故 苑, 柳 裊煙斜。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雨 后寒輕, 風 前 香 軟, 春 在梨花。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行 人 一 棹天涯, 酒 醒 處、殘 陽 亂鴉。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門 外秋千, 墻 頭 紅 粉, 深 院誰家?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34·阮郎歸
據南朝《幽明錄》記載,東漢劉晨、阮肇入天臺山采藥,遇二仙女,留住半年,二人思歸甚苦;歸來則見鄉里凋零,時已歷經七世。詞名此出。全詞47字,上闋四句24字,句句平韻,下闋五句23字,四句平韻;換闋后頭兩個三字句多用對仗。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例如,(宋)晏幾道《阮郎歸·天邊金掌露成霜》:
天 邊 金 掌露成霜, 云 隨 雁 字長。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綠 懷 紅 袖趁重陽, 人 情 似 故鄉。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蘭佩紫,菊簪黃, 殷 勤 理 舊狂。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欲 將 沉 醉換悲涼, 清 歌 莫 斷腸。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35·點絳唇
此調因梁江淹《詠美人春游》詩句“白雪寧瓊貌,明珠點絳唇”而得名?!对~譜》以馮延巳詞為正體。全詞41字,上闋四句、三仄韻,下闋五句、四仄韻。《詞律》認為,上闋第二句首字宜用去聲,因“作平則不起調”,但不盡然,也有作平起調者。又名《點櫻桃》、《萬年春》、《尋瑤草》、《沙頭雨》、《南浦月》、《十八香》等。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例如,(宋)謝逸《點絳唇·九日登高》:
九日登高, 倚 樓 人 在秋空半。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汝江如練, 碧 景涵云讞。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醉 看茱萸, 定 時明年健。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青尊滿,菊花黃淺, 偏 入陶潛眼。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36·蘇幕遮
唐教坊曲名。“蘇幕遮”本乃西域舞曲,三字是當時高昌國語言音譯?!短茣?#183;宋務光傳》:“比見都邑坊市,相率為渾脫隊,駿馬戎服,名蘇幕遮。”由而得名。全詞62字,雙調。上、下闋各七句、四仄韻。兩闋的前兩個三字句,常以對偶句形式出現。又名《云霧斂》。
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例如,(宋)范仲淹《蘇幕遮·碧云天》:
碧云天,黃葉地, 秋 色連波, 波 上寒煙翠。
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山 映斜陽天接水, 芳 草無情, 更 在斜陽外。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黯鄉魂,迫旅思, 夜 夜除非, 好 夢留人睡。
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 月樓高休獨倚, 酒 入愁腸, 化 作相思淚。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37·燭影搖紅
據(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記載,王詵所作之詞《憶故人》,徽宗對其詞義十分喜歡,但以為文字不夠豐榮婉轉,便令大晟府另譜新曲。樂官周邦彥據王詵之詞加以增刪,而成新調,并以首句為名。王詞原是單調小令;周氏改為雙調,共96字:上、下闋各48字,九句、五仄韻。后此調成為正體。又名《憶故人》、《歸去曲》、《秋色橫空》、《玉珥綴金環》等。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例如,(宋)虞世美《燭影搖紅·題安陸浮云樓》:
靄 靄春空, 畫 樓 森 聳凌云渚。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紫 云 登 覽最關情, 絕 妙夸能賦。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惆 悵 相 思 遲 暮,記當日、朱欄共語。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塞 鴻 難 問, 岸 柳河窮,別愁紛絮。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催 促年光, 舊 來 流 水知何處?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斷 腸 何 必更殘陽, 極 目傷平楚。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晚 霽 波 聲 帶 雨,悄無人、舟橫野渡。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數 峰 江 上, 芳 草天涯,參差煙樹。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38·水龍吟
調名出自李白詩句“笛奏水龍吟”?!对~譜》分兩譜:一譜是起句為六字、第二句為七字者,以秦觀詞為正格。這里介紹的正是此譜此格,全詞共102字,上闋十一句、四仄韻,下闋十句、五仄韻。下闋的兩結句是:9字一句,4字一句。9字句有多種組合形式:有三、六式的,四、五式的,還有五、四式的;另有一譜是起句為七字、第二句為六字的,以蘇軾詞為正格,全詞也是102字,上闋十一句、四仄韻,下闋十句、五仄韻,此譜這里從略?!端堃鳌酚置洱堃髑?、《豐年瑞》、《鼓笛慢》、《莊春歲》、《小樓連苑》、《海天闊處》等。
秦觀詞正格如下: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例如,(宋)辛棄疾《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
楚 天 千 里清秋, 水 隨 天 去秋無際。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遙 岑遠目, 獻 愁供恨, 玉 簪螺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落 日樓頭, 斷 鴻聲里, 江 南游子,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把 吳 鉤 看 了, 闌 干 拍 遍, 無 人會、登臨意。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休 說 鱸 魚堪膾,盡西風, 季 鷹歸未?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求 田問舍, 怕 應 羞 見, 劉 郎 才 氣。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可 惜流年, 憂 愁風雨, 樹 猶 如 此!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倩 何 人、 喚 取 紅 巾翠袖, 揾 英 雄 淚。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39·高陽臺
調見(宋)蔣捷《竹山詞》,調名出自《高唐賦》中楚懷王游高唐,夢見巫山神女的故事?!对~譜》以南宋劉鎮詞為正體,全詞100字,上闋49字,下闋51字,各有十句、四平韻。下闋的第二句多用一字逗句法。又名《慶春宮》、《慶春澤慢》。
格式如下: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例如,(宋)周密《高陽臺·送陳君衡被召》:
照 野旌旗,朝天 車 馬, 平 沙 萬 里天低。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寶 帶金章, 尊 前 茸 帽風敧。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秦 關 汴 水經行地,想 登 臨、 都付新詩。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縱英游, 疊 鼓清笳, 駿 馬名姬。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酒 酣 應 對燕山雪,正冰河月凍, 曉 隴云飛。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投 老殘年, 江 南 誰 念方回?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東 風 漸 綠西湖柳,雁 已 還、 人 未南歸。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最關情, 折 盡梅花, 難 寄相思。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40·御街行
調見柳永《樂章集》,又名《孤雁兒》。雙調,《詞譜》定柳永76字體“燔柴煙斷”、范仲淹78字體“離懷”詞為正體。兩詞均為上下闋各七句、四仄韻。柳詞上下闋的第二句是五言句;范詞則將此五言句增一字為“折腰體”六言句,詞譜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例如,(宋)范仲淹《御街行·離懷》:
紛 紛 墜 葉飄香徹,夜寂冷、寒聲碎。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珍 珠 罕 卷玉樓空, 天 淡 銀 河垂地。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年 年 今 夜, 月 華 如 練, 長 是人千里。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愁 腸 已 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殘 燈 明 滅枕頭欹, 諳 盡 孤 眠滋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都 來 此 事, 眉 間 心 上, 無 計相回避。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三、怎樣起筆寫詩詞
在動筆學寫詩詞之前,必須掌握詩詞內在的基本規律。從上述古人撰寫的詩詞看,我們從中應該學到三條規律:
第一、必須掌握漢字的平仄聲律。不管是寫詩還是寫詞,你所使用的每一個字、詞是屬于平聲還是仄聲,你必須心中有數。特別是本應仄聲、卻很容易當成平聲使用的入聲,必須下些力氣學習和掌握。為了便于大家學習和參考,我們特意編纂出一張《入聲漢字表》,附于文后。這張表中所列的漢字是按秦趙語系選定的,基本不包括吳越語系所用的入聲字,因此入聲字的數量不是那么寬泛,比較容易掌握。如果結合現代普通話的廣泛施用,這個表列雖然保守一些,但卻非常實用,而且可能使得詩詞寫作會有一些新的發展空間。這個入聲表,可以對你起到吸收和排除兩個功能:既可以幫助你尋找、吸收、使用入聲韻腳字,又可以幫助你排除在平聲字位誤用入聲字的可能。
第二、掌握平仄之間的換聲規律。對于絕句和律詩而言,一個是有“奇數字不論”的規律,但有另一個規律作為補充,即“寧以平換仄、不以仄換平”,這從詩詞格律的通式中盡可發現,它與盡量“避免孤平句、防止無平句”是協調一致的。對于寫詞而言,除了有“奇數字不論”之律大體與詩律相同外,還有與詩律不同之處。從上述通式可見,在有的詞牌中 “()”內所標之平或仄,盡管該字處于偶數字位,但卻亦為可平、可仄之聲,這一點需要初學者特別注意。
第三、如何起筆寫作?我認為通式要背,但不一定全都背會才開始寫作,完全可以采取“學一寫一”的方法循序前進。寫詩,你可以先從絕句開始,先寫五言,再寫七言;寫好絕句,再寫律詩,因為律詩中有兩個對聯比較難寫。把詩寫好以后,再著手寫詞。不管是詩還是詞,其格律通式都是可以背會的。你可以一首一首地學,一首一首地背,甚至可以把平仄通式抄在面前照著寫。其實對于寫詩而言,只要把第一句寫出來了,第二句、第三句……按照相對和相粘的關系,即可自然推衍出來。詞要難記、難寫一些,雖然它的句型長短參差自由,但每句的字數和格律都是固定不變的,這樣要求反而更高。如果你把詩句寫熟了,對舊體詩的平仄格律一旦掌握,寫詞就比較容易了。比如,你想寫一首《蝶戀花》,只要把《蝶戀花》的通式背熟,或者抄錄在前,就可以動筆寫作。寫好以后,再去分析、修飾其中的平仄聲律,使其符合通式。這樣一首一首地學寫,你就可以穩步前進。我相信用不了幾年時間,你就會成為一名熟練的詩詞寫作者了。
第四、寫好韻腳。初學者在安排韻腳用字的時候,完全可以按照現代普通話的拼音來做,這樣做絕不會違背古韻,而只能更加上口易讀。當然,你要好好學學《入聲漢字表》。你會很快掌握其中的規律,如果你能比較自由地使用入聲,學會古韻的用法,那在寫詩、特別是寫詞時,會使你的路子更加寬敞明亮。
韻腳的用字是非常嚴格的,要求必須嚴格地“押韻”,亦說“葉(xié)韻”;對于慣用和限用入聲字韻腳的詞牌子,其韻腳就一定要使用入聲字。偉人毛澤東之詞作,絕大多數都非常地嚴謹,但有一首《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中有“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句,其中的“迫”字,似應是“逼”字之誤。因為只有用“逼”字才合“急”字的韻腳。當然,古人、名人有時也是寧可殺“聲”成“仁”,不愿舍“義”求“聲”的。對于我們初學者來說,仍以遵從詩詞格律為好,不可輕易脫離規律而自行其是。
第五、關于書寫格式。關于舊體詞的書寫格式,作者也在這里提出自己的見解。現在,幾乎所有的出版物都把唐詩分句印刷,使讀者看上去非常清晰明朗。這對愿意學習舊體詩的人,是十分有利的。然而,卻很少有把宋詞也按每句一行的形式印刷的,幾乎所有的文學印刷品仍然按照古人所用的散文形式印刷,使人看起來缺了層次感。其實,在過去所有的線裝古書中,唐詩和宋詞都是以豎行的散文形式自右向左印刷的?,F在的出版社,不知為什么只把唐詩按照現代詩的分行書寫方式印刷,而卻一直不愿把宋詞也實行分行印刷,大概是由于宋詞不好分行的原因所至吧。其實,宋詞是最需要分段、分句印刷的。因為,每一個詞牌子不論字數多少,都是分作兩段的:前段叫“上闋”或“上篇”、“上片”,后段叫“下闋”或“下篇”、“下片”。每一段的句數都是一定的,每一句的字數也是一定的。只要搞清“上闋”、“下闋”各有幾句,則分段、分句印刷的困難便迎刃而解了。在本文中,作者便有意列出了各詞牌中的句數,以便大家按照每句一行的方式書寫。在作者自己的詞作品中,也全部按照每句一行的方式來書寫。但愿今后在新的出版物中,對于宋詞的印刷都能夠按照新的印刷方式來進行,這對愿意學習的青年朋友是很有益處的。
最后,我再給大家概括地指出兩個寫作要點:一是記住或復制上面講述的詩、詞中的平仄通式,不妨把那些通式擺在寫字臺旁,作為“公式”加以引用;二是把下面的《現代拼音與古代入聲漢字對照表》復制下來,與“詩詞通式”一起擺放,以避免出現仄聲字誤作平聲之用。這樣,你在不用死記硬背的情況下,不僅可以試著“填詞”,也可以大膽“寫詩”了。估計用不了多長時間,你就可以步入自由階段了。
愿在不久的將來,能夠看到你優秀的詩詞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