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雨村為什么做不了皇帝的“忠臣”,而只能做賈府的“家奴”?
——讀《紅樓夢》第4回札記
魏建寬
(當代著作畫家戴敦邦《紅樓夢》插畫——呆霸王指使豪奴當街打死馮淵,搶走甄英蓮)
賈雨村的每一次墮落,都是清醒的墮落!
曹雪芹寫賈雨村,看似寫的是一個賈雨村,其實是在為千萬個那個時代的賈雨村畫像!
曹雪芹為讀者畫出了一幅肖像——封建社會中的千千萬萬個做不了皇帝的忠臣而只能做權勢熏天的權臣的家奴的宦海掙扎者的肖像。
賈雨村面對冤死者的家屬“告了一年的狀”的案子——薛霸王指使豪奴打死馮淵強奪甄英蓮的案子,他也曾大怒道“豈有這樣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這樣白白的走了,再拿不來的”!他也曾“發簽差公人立刻將兇犯族中人拿來拷問”!他也曾準備“動海捕文書”對薛蟠進行全國通緝。
(陳力演唱《香菱嘆》'87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插曲)
不過,經過門子的提醒,再經與門子于密室的一番對話,他終于明白他所斷的案子非同尋常,它牽扯到賈史王薛四大家族。明白了這一切,他便完全“成了個沒主意的人了”。
門子也趁此時間節點進言,給他出主意——“小的聞得老爺補升此任,亦系賈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賈府之親,老爺何不順水行舟,作個整人情,將此案了結,日后也好去見賈府王府?!?/span>
賈雨村聽了門子的這一番話,其實已經打定了主意,即準備徇情枉法,根本不去想昔日有大恩于他的甄士隱,對甄士隱與馮淵的因緣也竟以“孽障遭遇”來形容!更可恥的是,可不想救英蓮還罷,他竟還拿腔拿調、道貌岸然地對門子說:“你說的何嘗不是。但事關人命,蒙皇上降恩,起復委用,實是重生再造,正當竭力圖報之時,豈可因私而廢法?是我實不能忍為者?!?/span>
賈雨村說這番話,當然是在表演!但也不能據此完全否定他的這番話中沒有包含他想做一個皇帝的忠臣的心志。賈雨村讀了那么多年圣賢之書,他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然后據此得以躋身仕途,他不可能不想秉公執法以報答皇帝的大恩,他也絕對不想徇私情而枉國法。
問題是他現在面對的是一個“二難選擇”——你忠于皇帝,還是效力賈府,二者必選其一!
門子的一聲“冷笑道”,終于讓賈雨村于“二難選擇”的搖擺中,倒向了賈府,最終將自己的良知給拋卻了。
門子“冷笑”著說出的一番話是這樣的——“老爺說的何嘗不是大道理,但只是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豈不聞古人有云:'大丈夫相時而動’,又曰:'趨吉避兇者為君子’。依老爺這一說,不但不能報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還要三思為妥?!?/span>
賈雨村說的“大道理”,是個什么道理?這個“大道理”就是儒家所標榜的臣子必須對君王盡忠的大道理”!
門子說的是什么道理?門子說的是官場的每一個官吏所信奉的“潛規則”。
這個“潛規則”與賈雨村所說的“大道理”,于處理某一特定問題時而恰恰又是不相容的!
為什么不相容?
其深層次的、文化層面的原因是什么?
我覺得費孝通先生于其《鄉土中國》的“差序格局”一章中的一段闡述,有助于我們解讀這一“不相容現象”。
費孝通先生是這樣說的——
孔子的道德系統里絕不肯離開差序格局的中心,“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因之,他不能像耶穌一樣普愛天下,甚至而愛他的仇敵,還要為殺死他的人求上帝的饒赦——這些不是從自我中心出發的??鬃幽??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這是差序層次,孔子是絕不放松的。孔子并不像楊朱一般以小己來應付一切情境,他把這道德范圍依著需要而推廣或縮小。他不像耶穌或中國的墨翟,一放不能收。
我們一旦明白這個能放能收、能伸能縮的社會范圍,就可以明白中國傳統社會中的私的問題了。我常常覺得:“中國傳統社會里一個人為了自己可以犧牲家,為了家可以犧牲黨,為了黨可以犧牲國,為了國可以犧牲天下?!?/span>
(選自費孝通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年9月版《鄉土中國》第35頁)
賈雨村最后為了他所攀附的“賈府”這個“家族”,他便犧牲了皇帝所頒布的“國法”。
賈雨村姓賈,他憑著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的一紙薦書,才得以“依附黛玉”進得了榮國府。
賈雨村進了榮國府,給賈政投進去的名帖,寫的輩份可是“宗侄”啊。也就是說,憑著林如海的請托,賈雨村一直想“攀扯”而攀不上的賈府讓他給攀扯上了,而且賈政對這個“家奴”也極為欣賞,并趁著向皇帝“題奏”的機會,為賈雨村“輕輕謀了一個復職候缺”,“不上兩個月,金陵應天府缺出”,賈雨村就“補了此缺”,成了應天府知府。
賈雨村當了應天府知府,現在薛呆子打死人的案子就在他手中,作為榮國府的家奴,他能不投桃報李?
是為皇帝秉公執法斷案,還是回報榮國府的私恩給薛霸王網開一面?
面對這一二難選擇,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徇私枉法!
他這個過程,很痛苦,很糾結,但他最終的抉擇是很清醒!
賈雨村,他是一個清醒的墮落者!
2022年3月14日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