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引出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下稱新解釋)自2018年1月18日實施以后,原有的夫妻共同債務認定規則將發生重大變化。實務中,法院也已適用新解釋對案件進行裁判(有關適用新司法解釋后的判決觀點總結見下文:《盤點全國各地中級法院夫妻共債新規施行后的裁判觀點》,鏈接:http://mp.weixin.qq.com/s/TjvfBXRgWhFpdP-kMQCdzw)。因此,今后的總體趨勢應是:認定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在外所負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的難度將大大增加,由此也必將在執行程序中大大催生本文問題發生之概率。
值此之際,本文對共有房產執行中的實務觀點作一小結。筆者發現,各地法院在實務中對本文問題的觀點存在諸多分歧。因此,本文僅羅列筆者已搜集到的相關實務觀點,未詳盡之處歡迎大家共同探討。
共有權性質不同,執行操作亦有不同,故下文將區分房屋的共有權性質分開討論。
二、按份共有房產的執行
(一)執行債務人份額
房屋由債務人與非債務人按份共有 ,根據《物權法》第94條“按份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按照其份額享有所有權。”和第101條第1句“按份共有人可以轉讓其享有的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份額。”之規定,債權人可徑直執行債務人的份額,執行過程中僅發生《物權法》第101條第2句和《物權法司法解釋一》第10至14條中所規定的其他按份共有人優先購買權的問題。
筆者在淘寶司法拍賣網上搜索后發現,確存在拍賣房產份額的情況,且此種情況不在少數。僅舉一例如下:
(二)可否對房產進行整體處置?
法律及最高院司法解釋對此問題未有明文規定。
僅浙江高院明文作出可進行整體處置的規定。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執行局關于執行共有財產若干疑難問題的解答》
五、如何確定共有財產的分割方案?
答:在份額已經確定的情況下,共有財產可以分割,并且分割不會減損共有財產價值的,人民法院可以先行實物分割后再予變現。
如不能進行實物分割,或分割后會導致共有財產價值明顯減損的,應當整體變價后執行相應的價款。
案例一
楊某1與陳玲玲、許成相、楊某2、張曉娟、楊沈煥執行異議案【案號:溫州市鹿城區人民法院(2016)浙0302執異218號執行裁定書】
本院認為,雖被執行人張曉娟與異議人楊某1各享有涉案房產50%的份額,但該房產及車位均系整體財產,不能進行實物分割。本院要求實際居住人騰空涉案房屋,由本院予以整體拍賣、變賣或抵債,符合上述解答的規定。涉案房產處置后,本院將會給異議人保留其相應份額的價款,即使涉案房產系異議人的唯一住房,也足以解決異議人的居住問題。異議人要求中止對涉案房產的處置,于法無據,本院不予支持。
實務中有法院認為不可對非債務人的份額進行處置。
案例二
蔡粉扣與葛有峰、葛廣嚴合同糾紛執行案【案號: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2017)蘇執復152號執行裁定書】
本案中,雖然異議人蔡粉扣主張其對涉案房屋享有共有權,且申請執行人吳學云和執行法院對該共有權亦予以認可,但對于被執行人與他人共有的財產,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凍結,并對被執行人在其中所享有的份額依法采取執行措施。因此,執行法院查封涉案房屋并依法評估并無不妥,但在執行過程中應根據評估結果停止對蔡粉扣所享有份額內財產的執行。
筆者觀點:雖對按份共有房產進行整體處置有利于保護債權人,可能可以省卻債權人因后續變現所帶來的麻煩,但此操作卻與民法理論相違背。按份共有情形下,共有人僅以份額對共有物享有所有權,換言之,非債務人的份額與債務人的責任財產無關,如徑行處置非債務人的份額,則顯屬侵害非債務人的所有權。其次,債務人的份額被處置后,已完成債務人以其責任財產對債務的清償,至于債務人份額的受讓人進入按份共有關系后如何處置其份額,則由其自行決定,屬私法自治的領域,法院應無權越俎代庖對按份共有的房產進行強制分割。再者,即使債務人的份額在執行程序中無法變現,最終以抵債形式抵給債權人,債權人進入按份共有關系后可再再行處置受讓份額或要求分割(《物權法》第99條:按份共有人可以隨時請求分割),以達變現的目的,難謂不整體處置房產將導致債權人利益受損。因此,浙江高院的上述規定應值商榷。
三、共有共有房產的執行
(一)先進行析產
《物權法》第95條規定:共同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共同享有所有權。而根據民法理論,共同共有人在共有物上不享有份額。據此,共同共有房產在未轉化為按份共有關系并確定債務人份額前,顯然無法推進債務人共有房產的執行進程,否則屬于侵害非債務人的所有權。
案例三
葛有峰、葛廣嚴合同糾紛執行案【案號: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2017)蘇執復120號】
本院認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第十四條“對被執行人與其他人共有的財產,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凍結,并及時通知共有人。共有人協議分割共有財產,并經債權人認可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有效。查封、扣押、凍結的效力及于協議分割后被執行人享有份額內的財產;對其他共有人享有份額內的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予以解除。共有人提起析產訴訟或者申請執行人代位提起析產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準許。訴訟期間中止對該財產的執行。”的規定,泰州中院在查明興化市昭陽居委會海池花園14幢1、2、3網點房產為長泰公司與葛有峰共同共有且未作分割(筆者注:此處的“分割”其實指析產,即明確各自份額)的事實后,停止對案涉房屋的評估行為并無不當。
(二)債務人與非債務人不自行析產情形下是否必須由債權人代位析產?
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第14條規定:
對被執行人與其他人共有的財產,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凍結,并及時通知共有人。
共有人協議分割共有財產,并經債權人認可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有效。查封、扣押、凍結的效力及于協議分割后被執行人享有份額內的財產;對其他共有人享有份額內的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予以解除。
共有人提起析產訴訟或者申請執行人代位提起析產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準許。訴訟期間中止對該財產的執行。
對此規定實務中有不同理解。
有實務觀點認為,如債務人與非債務人無法自行析產,則應中止執行程序,先由債權人提起代位析產訴訟,待債務人在共有房產上的份額明確后再繼續執行其份額。
案例四
徐梅霞與南京鐵豐物資貿易有限公司、李文忠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糾紛案【案號: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2017)蘇民申2043號民事裁定書】
本院認為,南京中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第十四條規定,認為案涉房產應先進行析產并中止對案涉房產的執行于法有據。
另,筆者在無訟案例上搜到上海市多家法院有關代位析產的判決【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15)滬一中民一(民)終字第1226號民事判決書、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15)滬一中民一(民)終字第1187號民事判決書、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法院(2017)滬0118民初6867號民事判決書等】,據此也可反向推論,上海法院的觀點應是:如債務人與非債務人無法自行析產,債權人應先行提起代位析產訴訟。
也有實務觀點認為,如債務人與非債務人無法自行析產的,無須由債權人先行代位析產,可由法院強行析產。
如浙江高院規定: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執行局關于執行共有財產若干疑難問題的解答》
二、執行共有財產,是否必須先經訴訟明確共有份額才能執行?
答: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第十四條之規定,共有人協議分割共有財產并經債權人認可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有效;共有人提起析產訴訟或者申請執行人代位提起析產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準許。因此執行法院在告知共有人有權協議分割共有財產或者提出析產訴訟后,共有人沒有協議分割或者訴訟,則執行法院可以繼續執行。
三、執行共有財產的一般程序?
答:共有財產的執行程序一般包括:
(一)對共有財產先行采取扣押、查封、凍結等控制性措施,同時將查控情況以書面或者其他確認知悉的方式告知其他共有人。
(二)確定被執行人在共有財產中所占的份額。
(三)確定分割和變價方案,對共有份額進行強制分割變價。
以上第(二)、(三)項為裁定事項解決。
四、如何確定被執行人在共有財產中所占的份額?
答: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零三條、第一百零四條的相關規定確定被執行人在共有財產中所占的份額,有登記公示的,以登記記載為準;未登記但有書面約定的,依其約定;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按照出資額確定;不能確定出資額的,視為等額享有。
小結:債務人和非債務人阻礙對債務人共有房產的執行時,從執行程序效率角度出發,似應采用浙江高院的上述觀點,由法院強行析產。但民法理論認為,共同共有關系轉化為按份共有關系屬法律行為中的處分行為,如共有人無法就析產事宜達成一致意見,則應通過訴訟作出形成判決后,共有權性質才應發生變更,未經審判不應擬制析產的處分行為。筆者在此僅對現有實務觀點作一小結,此問題最終應如何處理尚需法律或最高院作出明確規定。
(二)共同共有房產析產后執行債務人份額
共同共有房產一旦完成析產,則轉變為按份共有關系,債務人在房產上的份額可被執行。具體見上文“按份共有房產的執行”中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