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適法研究 欄目
闡釋、交流法律適用過程中存在的疑難問題,整理類案裁判思路,推送相關執法意見,解讀法律精神和司法理念。
編者按
針對民事審判中的熱點難點法律適用問題,本欄目近期將從繼承及婚姻家庭糾紛案件、侵權糾紛案件、房屋確權及買賣糾紛案件、公房居住權糾紛案件、勞動爭議糾紛案件等方面進行探討。
本專題圍繞繼承案件中打印遺囑、形式瑕疵遺囑、戀愛期間購房的處理等問題,提出適法觀點,促進同類案件的法律適用統一。
【民事審判中熱點法律適用問題系列之一】
繼承及婚姻家庭糾紛案件
若干法律適用問題觀點
全文字數: 1575
閱讀時間: 5分鐘
打印遺囑的性質認定
打印遺囑的法律屬性應當結合被繼承人是否具有計算機操作能力、遺囑形成過程等方面的證據來綜合予以認定。根據最高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條規定,公民在遺書中涉及死后個人財產處分的內容,確為死者真實意思表示,有本人簽名并注明了年、月、日,又無相反證據的,可按自書遺囑對待。因此,對打印遺囑,有遺囑人簽名,注明年、月、日,并能舉證證明確為遺囑人真實意思表示,如遺囑人有計算機操作能力、有其他證據材料與遺囑內容相互印證等,則可以認定為是遺囑人的自書遺囑。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
形式瑕疵遺囑的效力認定
遺囑屬于要式行為,但法律規定遺囑要式性的初衷即是為了確保遺囑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因此,為保障遺囑人的最終真實意思表示能夠得以實現,對形式要件上稍有欠缺的遺囑,如果內容合法,又有充分證據能證明其為遺囑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并能夠通過其他方式彌補遺囑形式上的不足的,可認定遺囑有效。
祖父母立“公證遺囑”將財產
給孫子女,其性質為遺囑繼
承還是遺囑贈與?
法定繼承人是指依照法律規定的范圍和順序直接承受被繼承人遺產的繼承人。根據繼承法第十條關于法定繼承人范圍及繼承順序的明確規定,孫子女、外孫子女并不在法定繼承人之列,其繼承祖父母或外祖母遺產的方式是代位繼承或轉繼承。因此,祖父母、外祖父母即使通過“公證遺囑”的形式將遺產留給孫子女、外孫子女,其性質仍屬于遺贈,而不是遺囑。同時,根據繼承法規定,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后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接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繼承的時效問題
被繼承人死亡后,遺產未分割且繼承人未表示放棄繼承,視為接受繼承,繼承人的繼承權已經實現。其后產生的糾紛應為物權共有糾紛。按照通說,物權請求權不受訴訟時效限制,不論該物是動產或是不動產。
被繼承人生前,法定繼承人
簽訂的分家協議效力問題
協議是法定繼承人對個人期待利益的合法處分,雖然簽訂協議時遺產繼承尚未發生,但法定繼承人對遺產繼承存在期待利益,該種期待利益也屬于財產性權利,可以通過協議的方式自主處分。且上述協議約定遺產繼承與贍養義務相關聯,也符合法律規定和公序良俗。
若被繼承人死亡時,其遺產范圍無變化,且其生前亦未對遺產作出處分,承擔贍養義務人也按照協議約定履行義務的,則其要求按照協議分割遺產的主張可以予以支持。
戀愛期間購房的處理
根據案件查明事實,可以確認盡管產權登記在一方名下,但戀愛雙方有以結婚為目的共同購房的意思表示的,宜認定為共同財產,并根據雙方的貢獻大小對房產進行分割。
婚后購房涉父母出資錢款
的性質認定及處理原則
借貸關系還是贈與關系,應根據雙方提供的證據及查明的案件事實來確定。在處理結果上,若確系父母贈與出資購房,離婚糾紛中分割房屋時可考慮一方父母出資事實,在份額上可適當多分;若認定為借貸關系,且是夫妻共同債務的,則在房屋份額分割時應考慮夫妻均等享有產權份額。
婚內購房,房屋產權登記份額
與嗣后約定份額不符,離婚訴
訟中如何分割產權?
根據《婚姻法》第19條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房屋產權登記后,夫妻雙方就調整各自的份額進行約定,系婚內約定財產權利的調整,對雙方具有約束力,當事人基于約定主張產權分割的,可予支持。但以協議離婚為條件的財產分割協議除外。
特約編輯 / 上海高院民一庭 余冬愛
責任編輯 / 高佳運
執行編輯 / 吳濤
? 轉載請標明本公號和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