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當前核苷(酸)類似物主要適合慢性乙肝(CHB)的長期應用,恩替卡韋或替諾福韋酯的耐藥發生率也很低,但并非所有的乙肝感染者都需要立即抗病毒,且因個人免疫應答水平也不同,主要與年齡、感染病史、DNA病毒量、免疫狀態等有關。
乙肝核苷類似物的應用,乙肝病毒潛伏期,免疫應答水平并不理想
乙肝數量雖然龐大,并非都要追求表面抗原陰轉,尤其是對非活動性乙肝,定期監測肝功能、乙肝兩對半、HBV-DNA為主。導致長期慢性攜帶乙肝狀態,主因是嬰幼兒時期感染乙肝病毒,在此之后,由于身體免疫功能發育不健全,免疫系統將外來的乙肝病毒當作自身正常細胞,乙肝病毒就此潛伏。
這個時期醫學上,稱為免疫耐受時期,而母嬰傳播也是乙肝傳染最主要的傳播途徑之一,長期攜帶乙肝病毒是日后乙肝慢性化的原因。許多人都處在免疫耐受時期,即無癥狀乙肝大三陽或無癥狀乙肝小三陽,根據《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提倡的,應有充分證據或指標數據證明,已有肝組織炎癥發生,才考慮核苷類似物或干擾素。
感染乙肝病毒或HBV-DNA高載量,都不能夠判斷藥物和免疫應答水平相關。應遵醫囑,按照肝科臨床醫生指導規范檢查與科學合理用藥。免疫耐受期,若無明顯肝組織炎癥或轉氨酶長期保持穩定,應視為免疫系統與乙肝病毒“相處相對和平階段”,應用核苷類似物,在大量循證醫學中也證明無法收到良好成效。
同時,更多人由于盲目的,在無醫囑下使用核苷類似物如恩替卡韋或替諾福韋酯,抗病毒藥物如果在劑量或療程方向使用不當,反而可能因為過早進行抗病毒,誘發藥物性肝損傷,導致慢性乙肝提早發作或進展為遷延性肝炎。免疫耐受期多屬于“無癥狀”或指標基本正常,肝損害相對輕微,應定期復查肝功能和病毒標志物。
掌握抗病毒藥物藥理也非常關鍵,對成人慢性乙肝防治都有影響。以核苷類似物為例,全球使用比例較高,口服給藥到副作用都可以耐受,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雖然已經不是一線治療藥物,但并非退出乙肝藥物市場。因為核苷類似物主要是針對乙肝病毒核酸進行強效抑制,是對癥治療藥物,短期即可抑制病毒。

另外一種是干擾素,相對獲得的臨床治愈或功能性治愈率高于使用核苷類似物,但不良反應比較多,對身體耐受要求更高。所以,干擾素偏向于青少年或耐受較好者使用;核苷類似物適應癥更廣,一些肝功能失代償者或不適合使用干擾素者,可以改用核苷類似物。
激活免疫系統,抗病毒藥物與免疫細胞共同阻擊乙肝病毒,是藥理上抗病毒達到理想效果的方法。因此,即便體檢乙肝兩對半屬于大三陽、小三陽、小二陽等類型,也不一定表示需要立即進行抗病毒;反而是一些轉氨酶基本正常,HBV-DNA長期保持陽性,有條件要進行肝組織檢查。具體的乙肝抗病毒治療時機,請CHB按照肝病臨床醫生指導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