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有哪些故事讓我發自肺腑地覺得干這份工作很值得?
文/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作為一個心理咨詢師,我的職業常常給身邊人兩種截然相反的印象:要么是每天都有很多的小確幸——每次咨詢、每次回答問題都能收獲來訪者的感動與謝意;要么是每天都沉浸在小確喪中——日復一日地聽著他人的煩惱與抱怨,負能量爆棚卻難以排解。
面對他們的這兩種印象,我往往會笑著告訴他們,事情不是他們想象的那樣。
是的,接待了幾千名來訪者之后,現在已經鮮有令我耳目一新的故事,但每一次與來訪者真誠接觸時,他們的喜怒哀樂還是會撥動我的心弦,只是無論是“確幸”還是“確喪”對我造成的影響與波動。
都能被我的內心相對快速地調適平穩——除了那些我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閃耀瞬間,那種喜悅和感動會久久地留在我心中,進入我的三觀,成為它的基石與力量。
讓我來回憶一個這樣的例子吧。
曾經有位來訪者,我給TA做了好幾年的咨詢。到了咨詢后期,我發現TA其實已經成長成熟了,但卻因為對我的依戀而遲遲無法自己面對生活。
最終,我下定決心將TA逐步推出了我們的關系,那時的心情,就像是母親看著被自己親手推出家門的孩子逐漸遠去那樣,悲傷、擔憂、期盼等種種感情交織于胸。
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里,我經常會不自禁地想到TA,并為了自己的做法反復糾結,焦灼不已。我無數次問自己:我這樣做真的對嗎?TA能不能承受得住呢?
又過了幾年,TA忽然再次和我聯系,談到了這幾年自己的成長和懂得,對我們過往情誼的懷念。
讀著TA的來信,我不禁淚盈于睫,那個孩子已經長大成人,我們終于實現了這么多年來共同立下的那個目標。我知道TA明白我的,正如TA在寫下那封信時,也一定明白了我當年的心情。
為此付出的這一切,都很值得。
作者簡介: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咨詢實踐超千小時,主擅領域包括婚戀情感、人際交往、兩性心理、人生規劃、家庭關系等。自2011年開通新浪微博以來,粉絲六萬多人,堅持定期回復私信,無私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詢,咨詢解答超千萬字。《婚姻與家庭》雜志特邀專家,多家媒體簽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