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
作品:居魯士的頭被帶到托米麗斯女王身邊
英文:Head of Cyrus Brought to Queen Tomyris
類型:布面油畫
時間:1622-1623年
尺寸:205厘米 × 361厘米
收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居魯士的出身充滿傳奇色彩,故事類似于波斯版的《趙氏孤兒》。根據西方 “歷史之父 ” 希羅多德在他的名著 《歷史 》的記載:在公元前7世紀的伊朗地區,有兩個強大的部落,米底在南,波斯在北。公元前6l2年,米底聯手巴比倫摧毀了強大的亞述帝國,從此作為一個帝國崛起于西亞,成為西亞最強大的國家之一,波斯人則成為它的臣屬。有一天,米底國王阿斯提阿格斯在睡夢中夢見他的女兒芒達妮引發了一場可怕的洪水。大水奔涌,惡浪滔滔,很快吞沒了米底王國。阿斯提阿格斯認為,芒達妮是不吉之人,如果將她留在王國,那么大災隨時會降臨。于是?他決定將女兒嫁給地位較低且性格溫順的波斯王子岡比西斯。但女兒懷孕后?這位國王又被一個惡夢驚醒,他夢見從女兒的肚子里長出的葡萄藤?遮住了整個亞細亞 。經過占卜,阿斯提阿格斯認為,芒達妮將生下兒子,而這個孩子就是米底王國的終結者。為防不測?國王決定外孫一降生就把他處死,這個新生的嬰兒就是居魯士。他一生下來?就被交給國王的親信大臣哈爾帕哥斯處理,大臣不敢自己動手?便把孩子轉交給個牧人?命他棄之荒野,牧人的妻子恰巧剛好生下一個孩子夭折?于是他們便留下了居魯士?用自己的死嬰頂替交差。居魯士在10歲的時候,他和同村孩子玩扮演國王的游戲時被孩子們推舉為國王,在游戲中他鞭笞了一個抗命的貴族之子,結果雙方產生爭端,事件最終越鬧越大,最終提交到國王阿斯提阿格斯那里裁決,導致居魯士的身份被發現。但當時的宮廷祭司說 ?這個孩子已經在游戲中成為國王?不會第二次成為國王,于是阿斯提阿格斯消除疑慮?將居魯士送回波斯。白駒穿隙,斗轉星移,居魯士長大成人,他高大英俊,舉止優雅。他聰敏、慷慨、謙恭、友好,而且具有很強的領導力。公元前559年,居魯士的父親岡比西斯一世去世后,他成為波斯人的首領,統一了波斯各部落。曾奉命處死居魯士的大臣哈爾帕哥斯便與他聯絡,要他起兵攻打米底,自己則為內應。原來,當初國王發現哈爾帕哥斯未殺死居魯士,一氣之下,把此大臣13歲的獨生子殺死,并烹成菜肴,讓哈爾帕哥斯當面吃下。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說,這位大臣"沒有被嚇住,也沒有失去自制力",刻骨的仇恨讓他開始思考如何報殺子之仇。果不出哈爾帕哥斯所料,志存高遠的居魯士并不滿足于像父輩那樣,僅僅做個小邦之君臣服于米底。公元前553年,居魯士起兵反抗米底。為了說服波斯人追隨自己,他命令全體波斯人帶鐮刀集合,讓他們在一天之內將超過3公里見方的土地開墾出來。完成這項任務之后,居魯士發出第二道命令,讓他們在次日沐浴更衣后集合。居魯士宰殺了他父親所有的綿羊、山羊和牛、并準備了酒和各種美食搞勞波斯全軍。第二天,波斯人聚集在草地上,盡情飲宴。此時,居魯士問他們喜歡第一天的勞苦還是第二天的享樂。大家都選擇了后者,居魯士說∶"波斯人啊,如果你們聽我的話,就會每日都享受今天的快樂,那我們的命運就會像這兩天這樣,苦盡甘來。路怎么走,你們自己挑吧。"于是,波斯人奉居魯士為領袖,起兵攻打米底。征服米底的戰爭持續了3年,公元前550年,居魯士終于攻克了米底都城,正式建立波斯帝國,這一年也是孔子出生的第二年。吞并米底之后,波斯成了人類已知歷史上規模空前的中央集權制大帝國。而這只是居魯士和波斯帝國霸業雄圖的開端。在隨后的20年之內,他又用駱駝軍,滅亡了呂底亞王國,然后掉頭向東占領了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巴比倫城。在巴比倫城這里,他的寬容達到了頂峰,他嚴令軍隊不許擾民,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他還把歷代巴比倫國王擄掠來做奴隸的各民族人民釋放,派軍隊護送他們回故鄉,并以人力物力支援他們重建家鄉和文明。這其中就有曾被稱為“巴比倫之囚”的以色列先民,正是居魯士大帝使他們回到了那塊“流著奶和蜜的寶地——迦南”、也正是居魯士大帝幫助他們重建了耶和華圣殿,重建了猶太教,居魯士大帝的事跡也因此而載入《圣經》。通過征服戰爭,居魯士的波斯帝國已經擁有了廣袤的領土。公元前530年,已經登基三十年的居魯士也已經進入暮年,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他依然拿起了武器,把目光投向更遠的地方,準備把北方的土地納入波斯的領土。。當時,波斯帝國的北部,里海東岸廣闊草原上存在著一個由馬薩格泰人建立的國家,馬薩格泰人是斯泰基人或者說北方民族的一支,當時,這個國家的統治者為女王托米麗斯。托米麗斯的丈夫已經去世,不過她的兒子斯巴噶斯皮斯也已經和居魯士的兒子一樣長大成人了,而且她的兒子不僅是王位的繼承人,還是他們國家軍隊的統帥。居魯士制定的第一個計劃便是通過聯姻來吞并馬薩格泰王國,于是,在舉兵北進的同時,居魯士還派人出使了馬薩格泰王國,使者的任務便是向女王托米麗斯求婚。不過,女王清楚地知道,居魯士之所以這么做,并不是想真的娶她,而是想以此為手段吞并她的國家。因此,她拒絕了居魯士的求婚,并讓使者帶話給居魯士,讓他放棄他的計劃,停止前進,率軍返回自己的國家。當居魯士率軍到達雙方的邊境線阿斯河邊時,托米利斯派使者建議雙方公平一戰,或者由波斯人退避三舍,由馬薩格泰人過河在波斯土地上交戰;或者馬薩格泰人退避三舍,由波斯人過河在馬薩格泰王國土地上交戰。最終,居魯士聽取了曾經呂底亞國王克羅伊斯的建議,過河在對方的國土上交戰。這場戰爭有點類似于波斯版的“背水一戰”,但最終的勝利方卻與中國的故事不同。居魯士率軍到達雙方約定地點后,只是在當地駐扎了一支誘敵的部隊,同時還在大營中留下了大量的輜重和其他貴重物品,以及大量的美酒。而他率主力部隊悄然后撤,并埋伏了起來。當馬薩格泰女王的兒子率領前鋒部隊成功劫營,“截獲”了居魯士大軍的輜重和其他數不盡的戰利品后,為了慶祝勝利,進入居魯士大營的馬薩格泰人開始狂歡,很多士兵包括斯巴噶斯皮斯王子喝的酩酊醉,居魯士回兵殲滅敵軍,俘虜了女王之子,王子羞憤自殺。得知愛子被殺,女王撂下了狠話∶“憑馬薩格泰人的太陽神起誓,不論你多么嗜血如渴,我都會讓你把血飲飽!”最終,雙方的大戰最終爆發,這是居魯士一生經歷過的最殘酷的戰斗。在雙方弓箭手射完所有的箭之后,兩軍展開肉搏廝殺,最終的勝利屬于馬薩格泰人,波斯軍隊幾乎全軍覆沒,居魯士陣亡。馬薩格泰女王找到居魯士的尸體,割下他的頭顱,放進盛滿波斯人鮮血的革囊,實現了她曾經的誓言。這就是曾經的居魯士大帝的結局,戰敗被殺,頭顱被敵人砍下并放置在一個盛滿鮮血的陶盆中。

居魯士征戰一生,留下了赫赫戰功,但是他所到之處卻并非是一片哀鴻遍野的景象。這位大帝一生征服了大大小小十余個國家,但這些國家所代表的文明,卻沒有因為他的征服而遭到毀滅。甚至與之相反,不少原本已經銷聲匿跡或是茍延殘喘的文明,因他的到來而煥發新生。他所創建的阿契美尼德王朝也是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但也最終成為希波戰爭落敗、亞歷山大帝國崛起的背景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