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修訂的《刑事訴訟法》生效已歷時五年有余,這為我們全面評估其實施效果提供了充足的素材。
小編所在的數據團隊使用專門工具對超過303萬刑事一審判決書進行數據挖掘,嘗試對刑事訴訟實施效果做出系統評估。
數說司法(id: justice_data)將按照刑事辯護、強制措施、訴訟效率、審判效率等主題分期發布大數據報告。
更多詳細的背景與方法說明,可參見小編發表在《清華法學》2018年第6期的論文《論刑事訴訟的象征性立法及其后果——基于303萬裁判文書的自然語義挖掘》。
▌樣本的選擇
在司法公開的“紅利”之下,學術界近年來興起了針對裁判文書的大數據研究。
小編所在的數據團隊從網絡平臺上獲取了刑事法律文書5,697,578份,并對重復、空白、殘缺文書進行清洗,獲得有效樣本5,415,046份。詳見下表:
在完成文書清洗的初步工作之后,小編還將樣本聚焦在2013年至2017年的五年時間內的刑事一審文書,總樣本為3,032,307件。這是因為:
“12刑訴”從2013年生效,到2017年正好形成五年觀察周期。
一審是所有刑事案件的必經階段。二審、再審并非必經階段,而刑罰變更則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刑事審判程序(沒有控辯審三方結構)。
更多詳細說明可參見小編發表在《清華法學》2018年第6期的論文《論刑事訴訟的象征性立法及其后果——基于303萬裁判文書的自然語義挖掘》。
▌數據挖掘的方法
如果大家閱讀過刑事判決書就會知道,在每份文書首部的被告人信息之后都會對辯護人信息做詳細的說明,包括姓名、身份、律所等。
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可以獲取被告人的人數,同時識別其對應辯護人的情況,進而獲得有關刑事辯護的詳細數據。
盡管通過司法公開平臺可以獲取以案件為單位的基礎數據,如法院層級、地域分布等,然而上述結構化數據較為有限。因此就必須開發專有的數據挖掘工具。這也是小編所在團隊的主要工作。
就辯護率這組數據的挖掘而言,有兩個難點:
其一,基于“人”而不是基于“案”——辯護率=有辯護人的被告人數量÷被告人總數。以“案”為單位計算辯護率是極不精確的。舉例而言,一個案件可能有10個被告人,如果按照“案”為單位,只要一名被告人有辯護人,計算出的辯護率為100%;如果按照“人”為單位,則辯護率為10%。
其二,部分被告人有兩名辯護人,此時需要精準區分,仍標記為一人有辯護。
▌刑事辯護率的大數據
好了,前面的一大堆“啰嗦”是為了交代數據的獲取過程,下面咱們直接進入正題。
1. 律師辯護率:按照刑事訴訟的一般原理,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律師辯護人是落實平等對抗原則的根本所在。“12刑訴”在修訂時就前移律師的辯護階段并新增、強化了辯護人的相關權利,那么律師辯護率是否提升了呢?
圖1:2013年至2017年一審律師辯護率
從圖1數據來看,律師辯護率有所提升,2013年至2017年五年間,從19.07%提升到22.13%,增幅為16.05%。(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可以將辯護人的身份進行區分,從而篩選出由律師進行辯護的被告人)
2. 辯護率:按照法律規定,律師之外的特定人員也可以擔任被告人的辯護人,因此,辯護率要略高于律師辯護率。圖2數據顯示,“12刑訴”生效的五年時間內,辯護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圖2:2013年至2017年一審辯護率
3. 委托律師辯護率:律師辯護率中包含了法律援助律師提供的辯護,還不能充分反映出被告人一方主動聘請律師辯護的意愿與能力。為此,筆者引入了“委托律師辯護率”這一指標。
圖3數據顯示,委托律師辯護率呈現上升態勢,從16.07%上升到19.41%,增幅20.78%。(從數據挖掘角度來說,只要把法律援助部分剔除,就可以得到被告人委托律師辯護的情況)
圖3:2013年至2017年一審委托律師辯護率
4. 被告人/辯護律師比:從事刑事辯護律師群體數量的提升是被告人獲得充足刑事辯護的基礎條件,為此小編提取了“被告人/辯護律師人數比”這一指標。
圖4:被告人/辯護律師比
從圖4數據來看,2013年至2017年五年間,辯護律師配備情況有所下滑。2013年,每名刑辯律師只需要代理6.65名被告人即可實現全案覆蓋,而這個數據在2017年上升到7.83。
▌刑事辯護率的評析
大數據挖掘顯示,刑事辯護呈現出優化的面貌:
刑事辯護的覆蓋面在持續擴大。越來越多被告人獲得了律師辯護。這一點從律師辯護率的數據可以體現。
刑事辯護的專業化水平穩步提升。盡管辯護率有所下降,但此種下降只是表現為非職業辯護人日益退出刑事辯護。實際上,正如下表所示,隨著“12刑訴”的實施,辯護率中律師辯護的占比持續上升。也就是說,辯護率數據下降背后實際上伴隨著刑事辯護專業化程度的提升。
被告人聘請律師的意愿不斷增強。這表現在委托律師辯護率持續上升。
當然,大數據挖掘同樣顯示,刑事辯護仍然有一些有待改善之處:
刑事辯護率仍然偏低。盡管律師辯護率持續上升,但仍然只有五分之一的被告人能夠獲得律師辯護。
刑辯律師資源缺口加劇。盡管從總數來看,辯護律師的群體在不斷擴大,但是受制于刑事案件更高的增速,刑辯律師的資源缺口相較于五年前不僅沒有改善,反而有所加劇。這一點可以從“被告/律師比”的提升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