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國專家建議企業應將客戶名單視同商業秘密
IPRdaily導讀:曾幾何時,客戶名單只是一份簡單羅列出客戶名稱與聯系人的文檔,而現如今的企業卻早已知道要借助某些客戶關系管理(CRM)工具來對這種名單進行深度挖掘與分析,從而得到更加寶貴的客戶數據。這些數據對于維持住現有客戶以及在未來獲取到更多客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將這種客戶名單看成是一種寶貴的知識產權。本文將著重介紹一些涉及以商業秘密的形式為客戶名單提供保護的案例,并為各家企業提供一些可用來保護其寶貴客戶名單的建議。
通常,企業會投入大量的時間與資源來維持好手中的客戶群體。曾幾何時,客戶名單只是一份簡單羅列出客戶名稱與聯系人的文檔,而現如今的企業卻早已知道要借助某些客戶關系管理(CRM)工具來對這種名單進行深度挖掘與分析,從而得到更加寶貴的客戶數據,例如客戶的聯系信息、個人信息、產品信息、營銷資料、社交媒體信息、購買記錄以及購買偏好等。這些數據對于維持住現有客戶以及在未來獲取到更多客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將這種客戶名單看成是一種寶貴的知識產權。特別是,一旦這種知識產權落入到那些別有用心之人的手中,那么企業將會面臨極大的風險。正是看到這一點,本文將著重介紹一些涉及以商業秘密的形式為客戶名單提供保護的案例,并為各家企業提供一些可用來保護其寶貴客戶名單的建議。
眾所周知,各種類型的知識產權都可以在美國得到保護。然而,與專利、版權和商標不同的是,商業秘密是唯一一個不需要披露自身信息就可以獲得保護的知識產權。由于客戶名單只有在處于機密狀態時才具有價值,因此以商業秘密的形式為其提供保護才是最適合的方式。
其實,無論是美國的聯邦政府還是州政府,都出臺了諸多用于保護商業秘密的法律。這些法律中的某些條款存在著相似之處,而本文則更加關注聯邦政府所出臺的法律。具體來講,于2016年生效的《保護商業秘密法案(DTSA)》首次為人們在聯邦政府就商業秘密糾紛提起訴訟提供了法理依據。根據DTSA的定義,商業秘密涵蓋所有類型的“金融、商業、科學、技術以及工程信息”。為了保護好自己的權利,商業秘密的所有人必須要證明下列內容:其已經采取了合理的措施來保守秘密;這些信息正是因為公眾對其一無所知也無法合理推測出來才具有獨立的經濟價值。
根據聯邦法律的規定,客戶名單是否可視同商業秘密?
實際上,自DTSA正式對外公布后,美國的法院一直在忙著跟民眾解釋到底哪些類型的信息可以構成商業秘密。然而,直至今日,對于客戶名單是否屬于商業秘密這個問題,各家法院看起來仍然未能達成一致的意見。例如,美國第九聯邦巡回上訴法院曾經表示客戶名單是可以作為商業秘密來獲得保護的,因為這些名單會“被其他的競爭對手用來開展銷售工作,并以此來接觸到那些已經與商業秘密持有人開展過合作的客戶群體”。而另一些法院則認為客戶名單、定價信息、長期的銷售策略以及客戶的購買習慣并不一定會構成商業秘密。
那么,企業究竟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來提高自家客戶名單被視同商業秘密并獲得保護的可能性呢?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將基于美國聯邦法院的具體判例來提供一些建議,從而為那些想提前采取某些預防措施的企業提供幫助。
保證以書面的形式來保存客戶名單
對于那些難以被證明是否真的存在的信息,法院很難將其視為某種商業秘密。如果客戶名單并不是以某種實際存在的形式而保存的,那么盜用該名單的人士完全可以為自己的行為進行辯解,例如他只是憑借以前工作中的記憶編制出了這個名單,而非直接盜用。
要利用某些技術手段來保護客戶名單,并對員工的訪問權限作出規定
除了必須要以書面的形式來保管好客戶名單,這種商業秘密的所有人還需要證明自己已經采取了合理的預防措施來保守這些名單的機密性。實際上,美國的很多法院都要求商業秘密所有人應該提供雙層保護機制,即提供密碼保護以及簽署相關的保密協議。同時,企業還應該確保在員工離職或者辭職后立刻刪除掉這名員工的訪問憑證,并在離職談話中向該員工重申保護商業秘密的重要性。
此外,企業自己是否能夠充分落實這些商業秘密保護策略也很重要。例如,如果有些員工壓根就沒有收到過或者簽署任何的保密協議,或者企業自身就沒有落實一些內部規章制度的話,那么法院很難將相關的信息看成是一種商業秘密。
對有權訪問客戶名單的員工人數作出限制
顯然,從法院的角度來看,一份公司全體員工都能隨意看到的客戶名單是無法作為商業秘密來獲得保護的。換句話來講,企業應該按照實際需求來設定客戶名單的訪問權限,即只有需要上述信息來履行工作職責的員工才能有權看到這個名單。
確保客戶名單不只包含普通的客戶身份信息
從法院的表態來看,如果企業想以商業秘密的形式來為自己的客戶名單提供保護,那么這份名單不能只包含客戶的身份信息。舉例來講,如果客戶名單含有某些未經公開的聯系信息的話,那么法院將這份名單看成是商業秘密的概率將會大幅提升。此外,如果客戶名單中同時還包含銷售記錄、客戶需求與偏好、定價準則以及歷史購買信息等機密信息的話,那么其作為商業秘密而獲得保護的可能性會更高。
確保要及時更新客戶名單
一般來講,如果法院發現企業并未及時更新客戶名單,那么這份名單很難會被看成是一種商業秘密,因為從法律的角度來看,這種過時的信息是不具備獨立的經濟價值的。
不要對外公開客戶名單中的信息
雖然這件事看起來很容易,但實際上企業在開展營銷工作時很容易忽視掉這個規定。例如,各家公司在開發新的業務時很容易想到拿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客戶進行對外展示。因此,作為一項基本原則,企業絕不應該對外公開任何此類機密信息。
企業要詳細記錄下自己在創建客戶名單時所投入的時間與資源
如果企業能夠證明自己在編制客戶名單時投入了大量時間與資源的話,那么法院將這份名單看成是商業秘密的幾率將會大大提升。不過,在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某份客戶名單只是將那些易于公眾查找的信息進行了匯編的話,那么即使企業在創建該名單時已經花上了數百個小時,這些信息仍無法作為商業秘密來獲得保護。
來源:中國保護知識產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