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貞觀二十五位文武功臣王侯將相大觀

縱觀中國歷史上的幾個強盛王朝,貞觀之治的唐朝是中國的任何一個王朝都無法比擬的。貞觀王朝的文明程度在當時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正因為有了貞觀之治的基礎,武則天才能做到政啟開元,從而為開元盛世奠定基礎。開元盛世的富庶有大詩人杜甫的一首詩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為證。與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相適應,唐王朝的國際威望也達到了頂峰,是國際上公認的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治績一直為后世所傳頌。唐太宗即位后,因親眼目睹大隋的興亡,所以常用隋煬帝作為反面教材,來警誡自己及下屬。他把人民和君主的關系比作水與舟,認識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因此留心吏治,選賢任能,從諫如流。他唯才是舉,任人廉能,知人善用,不計出身,不問恩怨;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虛心納諫,重用魏征等諍臣;并采取了一些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當時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貞觀十七年,唐太宗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是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比例皆真人大小,畫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時常前往懷舊。閣中分為三層:最內一層所畫為功勛最高的宰輔之臣;中間一層所畫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層所畫則為其他功臣。以上二十四位文武功臣,再附加一位貞觀良相——岑文本,共二十五位文臣武將,一曲貞觀長歌,世人歌頌。

 

    長孫無忌                   房玄齡                              杜如晦

       魏征                    岑文本                   侯君集

          李靖                    長孫順德               尉遲敬德 

        程咬金                      秦叔寶                   李績

 

  貴戚豪族,英冠人杰——長孫無忌(趙國公)

長孫無忌(約597-659年),字輔機,貞觀宰相之一。先世乃鮮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為長孫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內兄,文德順圣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非常好學,廣博文史。隋朝元年起開始輔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政權,是唐朝的開國功臣,以功第一,封齊國公,后徙趙國公武德九年參與發動玄武門之變,幫助李世民奪取帝位,是李世民奪得皇位最堅定、也是最重要的支持者,故而為凌煙閣功臣第一。在李世民晚期,原本儲君乃長子李承乾,后李承乾因荒淫無道,被削去儲君之位,當時,李世民舉棋不定,較喜愛另一子魏王李泰,但長孫無忌推薦九子晉王李治(即后來唐高宗),協助他成為儲君。唐高宗時期,長孫無忌由于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以及武后趁高宗體弱擅權,與武氏結怨。后遭武氏寵臣許敬宗以謀反罪名誣陷,全宗族或殺或流放,長孫無忌本人削爵、遭流放至黔州(今貴州),不久被迫自縊身亡

 

◆ 宗室名王,獨稱軍功——李孝恭(河間王)

李孝恭,唐初大將,高祖從侄,祖父是李蔚,就是李虎的第七個兒子(李世民的祖父李昺是李虎第三子)。武德四年任夔州總管,大造戰艦,練習水軍,得李靖之助,滅蕭銑,武德七年任行軍元帥,率李靖等諸將,鎮壓輔公祏,破廣陵、丹陽,平定江南,拜揚州大都督。貞觀初任禮部尚書,改封河間郡王。玄武門之變保持中立。遂不得李世民寵信,逐漸退出權力核心,晚年以歌舞美人自娛,貞觀十四年暴病身亡。

 

  賢輔謀深,遭逢明主——杜如晦(萊國公)

杜如晦(585—630年),字克明,唐朝初期大臣,宰相之一。他是李世民奪取政權、開創貞觀之治中的主要謀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用。杜如晦自少聰悟,好談文史,是個典型的彬彬書生。秦王李世民平定京城時,引為秦王府兵曹參軍。當時的太子李建成對杜如晦非常忌晦,他對齊王李元吉說:秦王府中可憚之人,惟杜如晦與房玄齡耳。被外調出秦王府。玄武門之變后,被拜為兵部尚書,進封萊國公。如晦為相時,正值唐新建不久,他與房玄齡共掌朝政,典章制度皆兩人所定。時稱如晦長于斷,玄齡善于謀,兩人配合默契,同心輔佐太宗,后世論唐代良相,首推房杜。有房謀杜斷中美譽。英年早逝,貞觀四年病重而死,年僅四十六。

 

  智者盡言,青史美臣——魏征(鄭國公)

魏征(580-643年),字玄成,唐朝政治家,貞觀名相。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以直諫敢言著稱。少時貧困,隋朝末投奔瓦崗軍,兵敗,歸唐。后為竇建德俘獲,念才而收之。建德兵敗,復歸唐。官至太子洗馬,乃李建成近臣。玄武門之變后建成死,唐太宗以其耿直,升諫議大夫,后遷秘書監、侍中等職。犯顏直諫太宗二百余次。卒時,太宗悲慟之極,謂侍臣: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魏徵死后,唐太宗親自賦詩一首,追憶故人。

 

  命世之才,善建嘉謀——房玄齡(梁國公)

房玄齡(579—648年),唐代初年著名良相、杰出謀臣,大唐貞觀之治的主要締造者之一。他是一位出身書香世家的純正儒生,跟隨秦王十年艱辛征戰;終生效父清白的飽學之士,輔佐太宗二十載穩任首宰。唐武德九年參與玄武門之變,與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齡為中書令;貞觀三年(629年)二月為尚書左仆射;十一年(637年)封梁國公;十六年(642年)七月進位司空,仍綜理朝政。房玄齡智能高超、功勛卓越、地位顯赫。但他善用偉才、敏行慎吉、自甘卑下、常行讓賢。是一代良相的典范。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齡病逝。因房玄齡善謀但有些優柔寡斷,而杜如晦處事果斷不善謀略,因此人稱房謀杜斷。后世以他和杜如晦為良相的典范,合稱房杜

 

  才高望重,社稷之臣——高士廉(申國公)

高士廉,唐代開國功臣長孫皇后長孫無忌的親舅舅,二人之父早亡,實際由高士廉撫養。高對李世民極為器重,以致主動將長孫氏許配給李世民。因得罪隋煬帝,被發配嶺南,隨后中原大亂,被隔絕在外,直到李靖滅蕭銑時才得以回歸。其人善行政、文學,為李世民心腹,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策劃。在貞觀年間,任侍中、義興郡公安州大都督(今湖北安陸)、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吏部尚書、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封申國公。主持編撰《氏族志》。唐太宗稱他涉獵古今,心術明達,臨難不改節,當官無朋黨;所乏者骨鯁規諫

 

◆ 奪槊陷陣,智勇雙全——尉遲敬德(鄂國公)

尉遲恭585—658年),隋末唐初名將,唐朝大將,名恭,字敬德。原為劉武周部將,劉武周滅亡后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眾將信任,幾乎被處死,但李世民堅持起用他。唐鄭決戰時有單騎救主之功,得以穩固地位,此后以勇將身份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的主要角色,親手殺死齊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淵下旨立李世民為太子,擁立之功第一。突厥傾國進犯時以騎兵迎擊取勝,為李世民求和打下基礎。天下安定后無用武之地,曾于宴會之上因議論軍功打傷某宗室將領。晚年閉門不出,煉制丹藥自服,最終得享天年。傳說其面如黑炭,尉遲恭與秦瓊為兩位傳統門神

 

◆ 南平吳會,北定沙漠——李靖(衛國公)

李靖(571—649),字藥師,唐朝偉大的軍事家、軍事理論家、統帥。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李崇義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詮仕隋,官至趙郡太守。李靖長得儀表魁偉,由于受家庭的熏陶,從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頗有進取之心,曾對父親說:大丈夫若遇主逢時,必當立功立事,以取富貴。他的舅父韓擒虎是隋朝名將,每次與他談論兵事,無不拍手稱絕,并撫摩著他說:可與論孫、吳之術者,惟斯人矣。其兄李端,字藥王,隋將(按照李氏族譜,李端為唐代中期名將李晟、李訴之祖)。其舅韓擒虎為隋朝名將。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他善于用兵,長于謀略,著有數種兵書,惟多亡佚。李靖是諸多將領中唯一可以和李世民媲美軍功的人,但是由于玄武門之變保持中立,所以多數時間賦閑在家,其人善于明哲保身,故而終生無大患。

 

◇ 骨鯁大儒,直言不隱——蕭瑀(宋國公)

蕭瑀(575—648年),字時文,其祖父是后梁宣帝蕭察,與唐朝爭地的蕭銑還屬他的子侄輩親族。隋煬帝的皇后蕭氏的弟弟,以外戚為隋煬帝重臣。自幼以孝行聞名天下,且善學能書,骨鯁正直,并深精佛理。因反對出征高麗,被貶為河池郡守,到任后受薛舉進攻,奮力抵御。李淵起兵后,歸附唐朝,善行政,終生為李淵重用。李世民即位后,因與房玄齡、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從不改過自新。后來李世民評價其為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貞觀二十二年,蕭瑀病死,年七十四。宮廷太常上謚曰,太宗認為蕭瑀性多猜貳,剛忌太過,最后謚曰貞褊公,冊贈司空,陪葬昭陵。由此,可見一個人再忠厚梗直,畢竟逆觸龍鱗,使人耿耿于懷。

 

◆ 臨危不懼,真正將軍——段志玄(褒國公)

段志玄,唐代開國功臣。其父段偃師,隋末為太原書佐,從李淵起兵,官至郢州刺史。段志玄隨父在太原時,甚為李淵次子李世民所重。李淵起兵時,志玄募兵得千余人,被授右領大都督府軍頭。破王世充竇建德后,以功遷秦王府右二護軍,貞觀十一年(637年),被改封為褒國公,貞觀十二年(638年),拜右衛大將軍,貞觀十四年(640年),加鎮軍大將軍。貞觀十六年(642年)病卒,贈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

 

◆ 開國猛將,入京首功——劉弘基(夔國公)

劉弘基(582—650年),雍州池陽人。父劉升是隋代河州刺史,弘基少年時落拓不羈,與一些輕浮子弟和任俠交往,不謀家產,依賴父親的名聲當了一名右勛侍。大業末年,從煬帝征遼東,后私宰耕牛,故意犯罪,被縣令關進監獄來躲兵役。自太原起事便追隨李淵父子,與李世民友善,進攻長安時任先鋒,擒隋主將屈突通。玄武門之變擁立有功,貞觀年間因多次貪污被彈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是將他貶官。太宗征伐高麗,劉弘基又為前軍大總管,力戰有功,高宗永微元年病死。

 

◆ 隋室貴臣,唐朝義夫——屈突通(蔣國公)

屈突通(557—627年),復姓屈突,先世為庫莫奚種人,依附鮮卑慕容氏,父親屈突長卿,北周時任邛州刺史。雍州長安人。原為隋朝大將,歷仕楊堅、楊廣,戰功赫赫。楊廣南巡江都,委以鎮守都城長安的重任。屈突通性剛毅,志尚忠愨,檢身清正,好武略,善騎射。因此民間順口流傳:寧食三斗艾,不見屈突蓋,寧服三斗蔥,不逢屈突通。由此可見人們對他們的敬畏心理。李淵起兵后進攻長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戰,力盡后自殺未遂,最終投降李淵,被封為兵部尚書。后參與唐朝歷次重大軍事行動,尤其滅王世充被評為戰功第一,升右仆射。后被委派鎮守洛陽,于貞觀元年病故

 

◇ 參預謀略,秦府能臣——殷開山(勛國公)

殷開山,名嶠。唐高祖召補大將軍掾,歷遷吏部尚書。涉書,工為尺牘。《唐書本傳》其父殷僧首為隋朝秘書丞。殷開山年青時以學行知名,尤善盡牘寫作。李唐起兵后,秦王李世民召之為長史,常常四處招慰關中流民、群盜,并與劉弘基一起首入京城,賜爵陳郡公。后來又跟隨太宗評討薛仁果和王世充,以軍功進爵勛國公。在征伐劉黑闥的路上,殷開山病死,李世民臨喪痛哭,贈陜東道大行臺右仆射,是凌煙閣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個。貞觀四年,詔以佐命之功配饗唐高祖廟庭。

 

◆ 駙馬英雄,臨危不懼——柴紹(譙國公

柴紹(578—638年)字嗣昌,唐朝大將,曾是北周驃騎大將軍歷任遂、梁二州刺史,封冠軍縣公;父親柴慎,為隋太子右內率,封鉅鹿郡公。柴紹出身于將門,自幼便趫捷有勇力,以抑強扶弱而聞名,于少年時便當了隋朝元德太子(隋煬帝長子)的千牛備身(陪伴)。唐國公李淵也將三女兒(即后來的平陽公主)嫁給了柴紹。李淵起兵時身在長安,僥幸逃脫追捕前往太原。參與攻克長安、滅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重要戰役。貞觀年間作為主將消滅最后一位反王梁師都。貞觀十二年病故。

 

◆ 太原從龍,晚節不終——長孫順德(邳國公)

長孫順德,文德順圣皇后長孫氏的本家叔父(亦太宗李世民的叔岳父):父親長孫愷,隋朝時任開府。順德在隋朝時任右勛衛。隋煬帝出兵高麗時,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淵,與李氏父子友善。太原起兵時,與劉弘基一同負責招募勇士,有大功。進攻長安時任先鋒,擒隋主將屈突通,拜為左驍衛大將軍,封薛國公。此后功勞不顯。武德九年(626年),在玄武門之變中,順德與秦叔寶等人共同打擊李建成的馀黨。太宗即位後,封食邑一千二百戶,又特賜宮女。貞觀年間因多次貪污被彈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貶官而已,病故。

 

◇ 出身寒賤,外恭內詭——張亮(鄖國公)

張亮,史載其倜儻有大節,外敦厚而內懷詭詐。隋煬帝大業年間,投李密瓦崗軍,因告密而獲得信任。后來屬李世勣,在李世勣投唐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李世勣、房玄齡薦張亮給李世民,為秦王府車騎將軍,逐漸大受寵任。李世民與太子、齊王爭位時,派張亮到洛陽一帶,廣結當地豪杰以待時變。齊王李元吉向李淵告發張亮圖謀不軌,因此他被唐廷逮捕,嚴刑拷打下倒一直沒把李世民招供出來。太宗踐位,封長平郡公,授懷州總管。貞觀十七年四月,洛州都督張亮因為以前檢舉過侯君集,此次受獎擢升為刑部尚書參知政事646年,常德告發張亮養五百義子,意圖不軌。太宗命馬周調查此事確鑿。太宗與百官議論,定張亮為死罪,在長安西市處斬。

 

◇ 摧兇克敵,恃寵矜功——侯君集(陳國公)

侯君集,唐朝名將,唐初大將。少年時以武勇稱,隋末戰亂中,被秦王李世民引入幕府,從征討有功,累遷左虞候﹑車騎將軍。武德九年(626)的玄武門之變,君集之策居多。太宗即位,君集任左衛將軍,封潞國公,遷右衛大將軍。貞觀四年(630),任兵部尚書,檢校吏部尚書,參議朝政(即宰相)。九年,為積石道行軍總管,隨李靖平吐谷渾,策劃軍事,分兵深入,君集有大功。十一年,改封陳國公。十二年,遷吏部尚書,仍參朝政。君集出自行伍,素無學術,及被任用,方始讀書。他出為將領,入參朝政,獲得當時稱譽。十二年,吐蕃圍松州(今四川松潘),唐授其為當彌道行軍大總管以擊之。十三年冬,因高昌王曲文泰遏絕西域商賈與唐交往,唐又以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率兵擊之。十四年八月,進圍高昌,這時文泰已卒,子智盛降,得二十二城,八千零四十六戶,一萬七千七百口,君集刻石記功而還。太宗以其地置西州。玄武門之變的主要策劃人。貞觀年間,擔任李靖副將擊敗吐谷渾,又任主將擊滅高昌。回朝后因私吞高昌戰利品而被彈劾,為此懷恨在心。李世民諸子爭當太子的斗爭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圖謀殺李世民擁立承乾,事瀉被殺。因李世民念舊,故而留一子以繼侯君集香火,并且時常到凌煙閣觀侯君集畫像而哭。

 

◆ 助定奇策,英年早逝——張公瑾(郯國公

張公瑾(594—632年),字弘慎。開始在王世充手下為官。高祖李淵建唐,張公瑾歸國,后為尉遲敬德等人將張公瑾薦于李世民,引入幕府。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讓占卜的人燒龜甲卜吉兇,張公瑾恰巧從外而入,拿起龜甲扔在地上,進言道:凡行卜簽,是以決嫌疑,定猶豫,現在舉事不疑,用得著卜卦嗎?如果卜不吉,勢已不可停阻,希望大王仔細想想。李世民深然其言。其年六月四日,張公瑾與長孫無忌等九人埋伏于玄武門之外,成為李世民日后登基的關鍵人物之一。李建成、李元吉被殺后,其黨羽進攻玄武門,張公瑾有勇力,獨閉門以拒之。貞觀元年,拜代州都督。后助李靖伐突厥,擒頡利,屢有戰功,封鄒國公。貞觀六年在襄州都督任上病死,時年僅三十九,太宗不避辰日而哭之(古禮及當時風俗,辰日不能哭泣)。

 

◆ 驍勇虎臣,義氣將軍——程知節(盧國公)

程知節,原名咬金,后更名程知節,字義貞。隋末,程知節入瓦崗軍,投王世充,后降唐,成為秦王李世民之骨干成員。貞觀十七年(643),唐太宗命將開國功臣肖像,圖畫于皇宮凌煙閣,程知節即其中之一。程知節乃世家大族之后,其曾祖名程興,是北齊兗州司馬,其祖名程哲,是北齊晉州司馬,其父名程婁,是北齊濟州大中正,唐贈使持節瀛州諸軍事、瀛州刺史。原為瓦崗軍勇將,李密失敗后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與秦叔寶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帳下。參加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的主要打手。唐高宗時出征賀魯,屠殺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后病故。

 

◇ 德行淳備,良諫純臣——虞世南(永興公)

虞世南,字伯施, 余姚人,唐初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隋朝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學著稱。宇文化及江都兵變后被裹脅北返,宇文被滅后歸竇建德,竇死后入李世民幕府。此后盡心輔佐李世民,被評價為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五絕。虞世南雖然容貌怯懦,弱不勝衣,但性情剛烈,當政得失,直言敢諫。他多次諷勸唐太宗要勤于政事,并以古帝王為政得失,論證利弊。官至秘書監,封永興縣子,故世稱虞永興,享年八十一歲,賜禮部尚書,貞觀十二年病故。

 

◇ 高祖舊臣,舉義殊功——劉政會(邢國公)

劉政會(-635年),北齊中書侍郎,李淵任太原留守時的老部下,隨李淵起兵,首義功臣。此后負責留守太原,劉武周進攻時被俘。忠心不屈,還找機會打探劉武周軍情秘報李淵。劉武周滅亡后獲救。曾擔任刑部尚書,光祿卿等職,封邢國公,貞觀九年病故。

 

◇ 忠純不貳,心存唐朝——唐儉(莒國公

唐儉(579—656年),字茂約,北齊大臣,其父唐鑒與唐高祖李淵為世交。參與李淵太原起兵。武德元年,升為中書侍郎。唐初之時,唐儉與永安王李孝基等人被劉武周俘獲,獄中從元君實口中得知獨孤懷恩要造反。時獨孤懷恩駐守蒲州,唐儉遣人揭發獨孤懷恩謀反。李世民擊破劉武周后,唐儉拜禮部尚書,授天策府長史,封莒國公,被特賜免死罪一次。貞觀初年一面派唐儉為使說降匈奴,一面派李靖進軍。李靖奇襲突厥,生擒頡利可汗,唐儉竟于亂軍之中逃生,授民部尚書。因怠于政事貶官。高宗顯慶元年病故。

 

◆ 國家長城,義名天下——李勣(英國公)

李績(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唐朝大將,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為李勣。為瓦崗軍大將,少年從翟讓起兵,翟死后跟隨李密。李密降唐后成為獨立勢力,但仍堅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淵稱為純臣。遭竇建德進攻后,因父親被竇擒為人質不得已投降。密謀暗殺竇重歸唐朝,但未能成功,僥幸逃走。隨李世民滅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又擔任主將滅徐圓朗,隨李孝恭滅輔公祏。拒絕李世民的拉攏,未參加玄武門之變。貞觀年間與李靖一起滅亡突厥,此后十六年負責唐朝北邊防御,多次擊敗薛延陀勢力,又隨李世民進攻高麗。李世民死后輔佐唐高宗,被委以軍事,擔任主將再次出征高麗,終于將高麗滅亡。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為長城。

 

◆ 馬槊英雄,勇武絕倫——秦叔寶(胡國公)

秦瓊(?—638年),字叔寶,唐朝開國將領,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與尉遲恭為傳統門神。歷史上的秦瓊以勇猛彪悍著稱。最初是隋將來護兒部將,后隨張須陀討伐李密。兵敗,張須陀戰死,秦叔寶歸裴仁基部下,又隨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為帳內驃騎。李密失敗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同程知節等人一起投唐,被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帳下。參加了李世民的歷次征戰,每戰必先,常于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626年(武德九年),未參與玄武門之變,但事后被封為左武衛大將軍。秦瓊晚年因歷次作戰負傷太多而疾病纏身,常對人說: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余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后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貞觀十二年任徐州都督時去世。

 

◇ 沉敏謙謹,一代良臣——岑文本

岑文本,唐朝宰相,聰慧敏捷,博通經史。他善于文詞,《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其文集60卷,已散佚。當時,顏師古為朝廷重臣,文書巨擘,深通典章文物制度,名重一時。皇帝詔誥,皆出其手。后顏師古因事失官,當時皆認為無人后繼。可是唐太宗卻說:我有南陽岑文本,才能遠在顏師古之上。太宗以岑為中書侍郎,專管機密。可見對他器重程度。他不僅富有才華,而且重于操守。每遇升官,不喜反憂,并非感到才能不足,而是覺得應該多做實事,責任重大,故深受唐太宗賞識。在對高句麗的作戰中,他曾與唐太宗同行。在遼東戰爭中,一切后勤事宜,諸如糧草物資,全部委任于他,因操勞過度,染病在身。以致神情言辭異于平常,太宗看到后,為他擔憂說:文本今與我同行,恐不能與我同返。及至幽州暴病殃于軍中,享年51歲。唐太宗十分悲慟,聞嚴鼓之聲,說:文本殞逝,令人悲傷,今宵夜警,所不忍聞。即命停止夜警。自岑文本始,其從子岑長倩、孫岑羲相繼為相,一門三相,令人驚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清 劉源《凌煙閣功臣圖》
隋唐英雄傳奇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唐太宗是如何對待他的建國功臣們的(上)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犯錯誤最少的皇帝之一
為什么李世民要把從沒上過戰場的房玄齡定為唐朝功臣第一?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兰县| 万全县| 烟台市| 稻城县| 龙江县| 缙云县| 丰原市| 南溪县| 凌源市| 元阳县| 内江市| 大邑县| 安达市| 米林县| 建湖县| 兴义市| 江源县| 道孚县| 尚义县| 静乐县| 蓬莱市| 夏津县| 建水县| 峨眉山市| 马关县| 临漳县| 吉首市| 洛浦县| 青冈县| 西乌珠穆沁旗| 新和县| 吐鲁番市| 苍南县| 增城市| 松桃| 绥滨县| 泗阳县| 长岛县| 万载县| 舞钢市| 新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