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中醫和西醫,最大的區別是什么?
我說,是對問題的認識方法不通。
西醫,著眼于解剖,著眼于器官的功能分析。而中醫,則著眼于整體,著眼于全身的功能化表達。
這里面,最明顯的例子,莫過于對某些具體疾病的治療方式上了。
我手頭,有這么一張驗案,關于前列腺增生、肥大的問題。它生動地顯示出,中西醫的差別。
話說有一個老者,就診當時是74歲。
這個人,從64歲開始,就反復出現尿頻尿急、淋漓不暢的問題。十年來,他幾次就醫檢查,都被確診為前列腺增生。西藥,斷斷續續地服用,情況時好時壞,不見徹底。后來 有這么一陣子,他的問題就嚴重了。尿頻尿急,尿痛,每次排尿量都很小。尿完以后,滴滴答答不干凈。尤其是到了晚上,上述現象尤為嚴重,根本無法入睡。
老人家受不了了,說嘗試一下別的療法。
于是,全家人帶他去看中醫。
看的是誰呢?依然是前幾天我們談及的中醫名家,高輝遠教授。
高師一看,患者脈沉細,舌苔薄白,舌質暗紅。細問得知,患者現在兩只腳浮腫,下肢冷颼颼的,不溫熱,腰背疼痛,而且時時口干,總想喝水。
了解到這些以后,高師揮筆寫下一方。但見——
熟地10克,山萸肉10克,澤瀉10克,山藥10克,茯苓連皮10克,牡丹皮10克,川牛膝10克,車前子10克(包),炮附子10克,肉桂3克,知母10克,白茅根15克。
所有這些,水煎服。
結果如何?患者連服12劑,尿痛和尿急現象基本消失,小便顯得暢通不少。夜里小便,從前是一夜七八次,現在是一夜二到三次。
這個時候,原方去掉知母和茅根,加入女貞子15克,益智仁10克。所有這些再投6劑。
最終,患者諸證悉平,病情完全控制。高教授囑咐,以金匱腎氣丸鞏固善后。
這就是醫案的基本經過。它也曾刊載于高師的臨證驗案專著里。感興趣朋友,可以去翻閱。這里頭,道理也是一說即破,很好理解。
你看,這個患者有非常明顯的腎陽不足的傾向。
下肢發涼,那是腎陽不足,溫煦失常。兩腳浮腫,那是腎陽虧虛,無法蒸騰氣化水液代謝,以至于水濕滯留,下注于雙足。腰為腎之府。腎陽不足,腰部失養,所以患者腰背酸痛。脈沉細,舌暗,苔薄白,皆是陽氣不足、鼓舞乏力之象。
當然了,這個判斷,也離不開患者的年齡。他年過七旬,確實到了腎陽不足的時候。
那么,這個問題,是怎么引起排尿困難的呢?
中醫的解釋,就是腎這個臟器,主管膀胱。膀胱,那是排尿和貯存尿液的地方。膀胱氣化正常,則小便正常。一旦腎陽不足,膀胱氣化就受到影響。腎無法管束和促進膀胱功能,于是導致小便澀痛、淋漓、不腸等問題。
當然,對此,西醫有西醫的看法。西醫通過精細解剖,發現患者前列腺增生。這是導致排尿困難的關鍵。因此,如何改善增生,就成了治療的關鍵。
但是,中西醫的差別,就在于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西醫著眼于器官的功能解剖,中醫則著眼于整體的功能表達。中醫就認為,這不關前列腺的事兒(中醫壓根兒也不認識前列腺)。它認為,這完全是腎陽不足,膀胱氣化不及所致。所以,溫補腎陽,才是治療的關鍵。
哪個對啊?文老師覺得,都對。因為它們經過臨床實踐,證實都有切實效果。
醫案里的患者,顯然就按照溫補腎陽的思路來接受治療了。我們再看高師的配伍——
熟地10克,山萸肉10克,澤瀉10克,山藥10克,茯苓連皮10克,牡丹皮10克,川牛膝10克,車前子10克(包),炮附子10克,肉桂3克,知母10克,白茅根15克。
這顯然是腎氣丸的變化應用。熟地、山萸肉、山藥,滋補腎精。澤瀉、茯苓、丹皮,泄濁利尿。尤其是茯苓連皮用,利水效果更好。澤瀉,本身就是利濕要藥。在這個基礎上,配炮附子和肉桂,大補腎陽。
為了加強利尿利水的功效,全方加川牛膝、車前子和白茅根。知母一味,用于滋陰。為啥?因為患者口渴,可知是陽不足,損及陰。所以,要適當補陰。
這就是基本的用藥思路。它非常易懂。
通過這個小醫案,文老師希望你能記住兩點。
第一個,就是關于高齡老年男性的前列腺增生問題。它是非常普遍,不容忽視的老年病。而且隨著年齡增長,它可能越來越嚴重。對這類人,我們要知道,有一個證型,是腎陽不足。醫案里患者的狀態,十分典型,我們應反復研讀和感受。對這個證型,治療的關鍵,是溫陽利水。高師的方子,周正規范,值得借鑒。還有一個,就是感知中醫和西醫的差別。你可能會問,利用中醫湯藥真的能把增生的前列腺縮???我跟你說,這未必。但是,患者的狀態確實改善了。這就說明,我們有些時候不能把目光,盯在病變器官上,進而認為這就是所有病因之所在。我們應該把思路和思維拓寬,從中醫整體功能表達上來看待這個問題。這時候,我們會發現另外一個世界。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和切換,就如大腦風暴一般,感受其中,是非常過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