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市場正在發生微妙變化。
以創業板(行情 股吧 買賣點)為代表的成長股一路高歌猛進突破“千點”大關后,機構質疑聲音越來越多。嚴重高估值、IPO重啟沖擊、下半年解禁壓力成為其背負的三座大山,有基金公司甚至明確規定,暫時禁止買入成長股。
與此同時,地產、金融等藍籌以其“低估值”重回基金視野,目前上證50的PE比2012年中樞低近10%;此外,熱錢的持續流入或也有助于藍籌崛起,“風格切換”成為最新熱點。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宏觀經濟仍不樂觀的情況下,藍籌回歸行情能走多遠?
基金警惕成長股風險
2013年成長股成為市場的“主攻手”,年初至今創業板漲幅達41.86%,而同期上證綜指下跌1.95%。不過在近期創業板一舉沖破“千點”大關后,“最后的瘋狂”質疑聲音不斷。在機構看來,成長股累積的風險越來越重,離倒塌只差“最后一根稻草”。
“近期成長股依然漲勢如虹,但隨著估值愈高,其風險也在與日俱增。事實上,我們公司投研部門已經下了政策,基金經理不能再追加成長股,如果實在有特別看好的成長類個股,需要提交詳細的報告并最終由公司投委會決定。”滬上某基金公司投資人士向記者表示。
而部分基金經理則開始逢高小幅減倉。一位基金投資人士指出,對于部分已經有較大獲利的成長股,趁高點已經相應降低了一些配置倉位。
“成長股整體估值已偏高,未來一旦出現業績普遍性低于預期、宏觀經濟超預期復蘇或下調、整體估值超越市場承受能力,這類股票可能面臨階段性回調風險。”海富通基金也明確表示。
在機構眼中,目前成長股的風險主要來自于三個方面:第一,相對于主板與中小板(行情 股吧 買賣點),IPO重啟對創業板影響更大。第二,產業資本減持潮顯示創業板估值虛高,5月、8月、9月解禁高峰預計將助推創業板估值回歸。第三,大幅上漲后成長股估值已經很高,很大程度上透支了未來業績,存在估值回歸需求。
事實上,連一向青睞新興產業成長股的基金經理也開始警惕成長股的風險。“成長股從二月份到現在也已經上漲了30%-40%,如果看一年的時間,大的成長機會仍然是他們,但如果看短期確實存在著估值一定調整的風險。”廣發基金經理朱紀綱如是表示。
他進一步指出,長期來看,在經濟結束調整前,成長股的投資行情將是市場最大的機會,但它每年還有一個正常的估值,比如每年年初的時候會從一個比較低的估值,漲到每年二三季度的一個比較高的估值后,會有一個調整橫盤,然后再等到第二年業績兌現以后繼續上漲。所以,它每一波上漲以后都會有一個調整和橫盤的時期,這還要取決于業績能否兌現。
一向更加激進的私募也不再為成長股鼓吹。“創業板最近活躍表現某種程度上就像是”末日狂奔“。”龍贏富澤總經理兼投資總監童第軼如是表示,而曾經長期投資創業板的林雄平等也都認為,“很多創業板股價有所透支,有一定的回調需求。”
藍籌洼地或價值回歸
風格正在發生微妙變化。當創業板以高換手率突破“千點”指數同時,上周末的最后兩天地產、煤炭等權重板塊紛紛開始發力,激發了業內對于市場“風格轉換”的遐想。
“重點看好金融、地產、汽車等低估值藍籌,并持有有業績支撐的龍頭成長股。”一位堅定持有大藍籌的基金經理表示,種種市場跡象表明,他的投資組合或許很快就能迎來“曙光”。
另一位基金經理則向記者透露,在賣掉前期的一些獲利股之后,近期她在投資組合中增加了部分低估值的地產類股票。
事實上,“低估值”成為不少看好風格轉換基金經理的首選理由。“尤其是上證50為代表的大盤藍籌PE已經比2012年中樞低近10%,有估值修復空間。”她進一步向記者表示。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不同指數估值水平不斷分化,主板延續回落,中小板、創業板加速上攻。上證綜指約11倍PE為歷史低位,中小板指PE 高于2008 年,創業板估值已創下兩年新高。
另一方面,熱錢的持續流入或也有助于藍籌價值回歸。博時基金指出,據統計,今年一季度全口徑外匯占款增加1.24萬億元,央行外匯資產增加9433億元。照此計算,今年外匯占款可能超過2008年的3.44萬億元,或創歷史新高。目前來看,引發熱錢流入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全球正在掀起一股降息潮,不少國家的利率水平基本趨于0,而中國3%的一年定存利率會引發套利沖動,再加上人民幣的升值預期不斷,導致進一步熱錢流入。熱錢流入中國,除了一部分會存入銀行套利外,也可能進入實體經濟和股市房市這類投資品。
博時基金某基金經理表示,年初以來各項經濟數據的公布,使得很多投資者從年初的“很樂觀”到現在的“略悲觀”,經濟弱復蘇的態勢將持續。不過經濟弱復蘇總好于負增長,A股市場隨著股票基金倉位下限提升,新批QFII入場等利好,未來進一步走低的概率不大。
“投資者下一階段可以關注低估值藍籌股,雖然今年以來價值類股票的表現不太好,但通過歷史回溯,未來或有望迎接股市的價值回歸,優先布局銀行、公用事業和地產,黃金等貴金屬板塊需要注意風險。”上述博時基金經理如是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地產”成為基金紛紛提及的關鍵詞。“上周,地產再融資重啟預期成為了地產上漲的催化劑。而地產銷售數據向好,且地產股弱勢格局已久,未來有向上突破的可能。”國泰基金相關人士表示。
他進一步表示,雖然去年9月份至今年1月,地產股曾有過一波令人懷念的行情,但從一季度整體來看,地產股仍然處于弱勢狀態。從行業輪動的角度而言,地產股在基本面尚可的情況下,未來走強于大盤、回到并超越其平均水平是大概率事件。
長信基金分析師毛楠則指出,房地產投資4月出現了大幅反彈,房地產單月的銷售、新開工、拿地、投資均大幅回升,房地產資金來源中銀行貸款同比從上月3%提升至20%以上。地產更反映經濟內生趨勢,在國五條執行偏弱的背景下,地產數據僅回落了一個月就出現了反彈,且4月居民貸款環比增加600億及存款的減少也印證了資金正在流向地產領域,具有比較大持續改善的可能。
經濟難支撐
大級別行情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估值洼地”的藍籌有望價值回歸,但整體來看,在經濟并不樂觀的背景下,難以出現大級別行情,震蕩或仍是主旋律。
“展望二季度,預計經濟增長疲軟的態勢難有改觀,通脹壓力依然不顯,但流動性環境仍將充裕;鑒于權重板塊的估值水平較低,預計A股市場大概率上將維持箱體震蕩格局。”信達澳銀基金如是表示。
信達澳銀還指出,策略上可以適當降低倉位,戰略性的配置低估值的大盤藍籌股和業績預期明確的優質成長股,采取攻守兼備的啞鈴型策略。
大成基金也指出,宏觀經濟數據顯示,經濟復蘇仍是一個反復和艱難的過程,目前的經濟增速水平和驅動力決定了難以帶動企業盈利的全面復蘇,消費、投資和出口都缺乏亮點。其中,PPI數據繼續下滑,說明生產資料價格仍在繼續下跌,下游需求的好轉仍未傳導至上游;另一方面,在全球降息環境下,央行重啟央票發行,流動性的弱拐點或將形成,資金面難以進一步寬松。因此,短期內,市場難以擺脫震蕩局面。
廣發基金相關人士也表示,從今年3月份開始PMI數據就已經一點點陸續低于預期,驗證了其之前的一個預判:經濟雖然見底了,但卻是向上復蘇的力度不會太大,未來可能是一個在底部持續徘徊調整的過程。
“未來操作上,一方面會密切關注市場風格如何變化,到底是轉換為”二八行情“還是延續”八二行情“,其次是精選個股,因為指數的意義已經不大了,指數的趨勢性大行情很難產生。”一位投資人士如是表示。
不過,在上周“風格切換”跡象初露的行情中,基金仍選擇了加倉。眾祿基金研究中心倉位測算的結果顯示,上周樣本內開放式偏股型基金(包括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剔除QDII和指數型基金)平均倉位從勞動節前的82.52%上升2.27個百分點至84.79%。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倉位為88.92%,較前期上漲2.16個百分點;混合型基金平均倉位為77.49%,較前期上漲2.47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