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認購合約走高,認沽合約五連陰;繼首日交易遇冷后,參與人數水漲船高,3月認購期權成交額已普遍超過百萬;最大影響僅是增加上證50的流動性,相應也會增加上證50成分股的流動性,但不明顯。
2月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策劃已久的股票期權產品上證50ETF期權合約終于揭牌上市。當日,上交所為股票期權上市交易舉行簡樸而莊重的上市儀式。
期權上市首周,風云莫辨。
截至2月13日收盤,認購期權3月收獲兩陰,認沽期權則擴大至五連陰。繼首日交易遇冷后,參與人數水漲船高,3月認購期權成交額已普遍超過百萬,其中2200合約今日成交460萬。
首日交易遇冷
根據上交所數據,2月9日,上證50ETF期權正式上市交易的合約總數為40個,包括認購和認沽兩種類型,4個到期月份(3月、4月、6月和9月)和5個行權價系列。
總體上看,投資者參與理性。全天共542個賬戶參與期權交易,其中個人投資者492個,機構投資者50個。對沖前成交持倉比為1.61,對沖后成交持倉比為2.17,低于美國期權市場和中金所股指期貨市場的10倍水平。
但滬上一家大型期貨公司技術部總監坦言,雖然個人投資者數量居多,但從金額上來看,投資者主要還是機構為主,“即使是這兩天,個人投資者也僅上升到1000多個?!?/p>
從首日的交易情況來看,全天總成交量18843張,其中認購期權11320張,認沽期權7523張;權利金成交額0.287億元,成交名義價值4.318億元;全天未平倉合約數11720張。
國泰基金產品研發負責人劉潔倩表示,成交量和市場情緒有關系,“期權說到底是一個中性產品,認購期權和認沽期權差不多?!?/p>
當日滬深股指溫和反彈,上證50指數漲幅達到1.79%,表現遠好于上證綜指的0.62%。
來自數米基金研究中心的觀點認為,期權是一種風險管理工具,看多看空看平的投資者均可通過其表達自己的觀點。期權上市初期,對標的資產走勢并無重大影響。但從中長期看,隨著期權品種的豐富和交易活躍度的提高,其對于市場定價機制的補充作用將顯現,從而對大盤藍籌股估值產生“潛在的、漸進的影響”。
包括中國國際期貨、南華期貨、中信期貨、新湖期貨等10家期貨公司獲準成為上交所股票期權交易參與人,引起市場關注。但上述期貨公司技術部總監承認,對公司來說基本沒有影響,“因為量太小了,散戶投資者熱情其實并不大,以目前期貨公司的系統情況來看,完全可以處理這些交易量。”
上市首日50ETF期權定價合理,期權市場成交價與根據國際衍生品市場最常用的期權定價公式計算得出的理論價偏離度僅1.47%,低于成熟市場10%的偏離水平。當日,實值合約價格均高于虛值合約,遠月合約價格均高于近月合約,未出現價格倒掛現象。此外,反映投資者對標的證券市場預期的認沽認購比指標為0.66(低于1表示對市場看好),與當天50ETF上漲趨勢一致。
受期權上市影響,券商板塊再度迎來大漲,西部證券、東吳證券、興業證券均封漲停板。保險股也大幅上漲。
但劉潔倩解釋道,期權的走勢跟上證50指數波動有關,也會與藍籌走勢有點聯系,但不是說太直接?!安皇钦f今天指數波動大,期權就直接受到影響,因為期權是一種將來才會出現的波動,是一種對波動的預期?!?/p>
其也坦言,現在時間還太短,也不能直接說期權就是跟著上證50指數波動。
中信觸發熔斷機制
經過首日平穩上線后,2月10日期權市場收盤總成交1.78萬張合約,權利金成交額約為2549萬元,持倉量為1.44萬張,量能總體與首日接近。最活躍的期權合約分別為上證50ETF購3月2200(上漲13.47%)和上證50ETF沽3月2450(下跌17.25%).
雖然波動較首日有所上升,但是業內人士覺得依然沒有達到預期。上述期貨公司技術部總監坦言,“本來交易所就不指望期權能活躍,目前期權的意義不是馬上有多少交易量,而是這個事物成為現實,為未來打開了口子,平穩運行,就是最大看點和成就。”
但是期權也并非毫無風險,2月11日13點3分12秒,50ETF購4月2400、50ETF購4月2450合約價格出現大幅異常。50ETF購4月2400合約價格從0.1006元跌至0.001元,50ETF購4月2450合約從0.0808元跌至0.001元,觸發熔斷機制。
據上海證券交易所初步核查,造成這兩次觸發熔斷的原因是中信證券在午間調整報價參數導致大幅偏離理論價值的報單所致。
仔細來看,13時3分10秒至12秒,中信證券對50ETF購4月2400合約申報12筆賣單,申報價格從0.001元到0.0014元(其中0.001元的賣單6筆),每筆10張,共120張,共成交100張。其中,90張成交價格在0.0988元與0.1024元之間,最后10張成交價格為0.001元,觸發了熔斷機制。
同樣,13時3分10秒至12秒,中信證券對50ETF購4月2450合約以0.001元價格申報11筆賣單,每筆10張,共110張,共成交80張。其中,76張成交價格在0.0798元與0.0828元之間,最后4張成交價格為0.001元,觸發了熔斷機制。
但正因為熔斷機制的出現,這次大幅偏離理論價值的報單對中信證券僅造成了約1萬元的損失。
“正是因為量小,導致熔斷機制觸發都沒什么影響,至少我們公司開始就預計到現在這個情況了?!鄙鲜銎谪浌究偙O坦言。
10日上證所加掛了共8個50ETF期權合約(認購及認沽各半;到期日3、4、6、9月各兩組),行權價為2.45元,加掛原因均為“波動加掛”。
上證所相關人士對此解答,2月9日50ETF的收盤價為2.331元,基準行權價格為2.35元,當日場內各到期月份的都只有1個行權價格(2.4元)高于基準行權價格,所以,按照0.05元的行權價格間距,加掛了各到期月份1個行權價為2.45元的合約,加掛后,行權價格高于基準行權價格的合約達到2個。這樣共加掛4個到期月份的認購、認沽共8個合約。新合約自2月9日的下一個交易日,也即2月10日開始交易。
劉潔倩坦言,目前期權的最大影響僅是增加上證50的流動性,相應地也會增加上證50成分股的流動性,但不明顯。
當然,對于期權中的套利也是投資者所關注的,劉潔倩表示,根據期權的平價公式,期權的理論價格在期權的看漲看跌時,認購認沽現貨三者之間是有一定關系的,這個關系一般情況下是比較平穩的,但是出現偏差的時候會有套利的。
但目前來看,期權套利空間不大。
(責任編輯:DF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