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烏珠穆沁草原生態退化導致沙塵暴頻發
春天,北京的大風和揚沙天氣又來了。在北京北方600公里的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烏珠穆沁草原,今年已經歷了四次沙塵暴。
烏珠穆沁草原是目前內蒙古地區保存最好的典型草原之一,但這里也發生大面積草場退化。
城市里的人們討論沙塵暴對城市生活的影響,從維護城市利益的角度出發實施許多治理措施,經過幾年努力,北京的沙塵暴緩解了很多。但更廣闊的地區,生態退化卻在加劇。
2010年春天,我在東烏珠穆沁旗不幸遇到一場沙塵暴,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我住在東烏珠穆沁旗一戶牧民家里。他家的兒子、媳婦都在城里,只有老夫婦兩個在牧場上。那天風特別大,整夜都在呼嘯,我醒來的時候,天很陰,有一點發黃,是起土了。天亮以后,風越來越大,外面的顏色漸漸變成灰黃、桔黃,最后天空和大地變成了一樣的顏色。阿爸元登和額吉(阿媽)都是五、六十歲的人了,眼看天氣越來越壞,他們穿上防風的衣服,帶上風鏡,阿爸去準備摩托車,額吉去拿套馬桿,他們要去找羊!
草原上氣候嚴寒,到了三、四月份,天氣開始回暖,零下三、四十度的那種寒冷過了,人們就說是春天了,但是牧草還沒有開始生長,草原還是黃的,還會下雪,溫度也會降到零度以下。這時候在能見度很低的天氣出去很危險,如果迷失方向,可能在野外凍傷或凍死。但是這么大的風,阿爸和額吉擔心羊出事,他們還是騎上摩托拿上套馬桿出去。出門前,額吉特別認真地囑咐我,千萬不要出門,外面很危險。
所幸的是,那天下午下了一點雪,風小了一點,沙塵暴被壓住了,額吉和阿爸也平安回來了,羊群也沒有遇到什么大事。阿爸那天下午非常不高興,一直看著窗外發愁,一場沙塵暴已經預示著一年的壞年景。
在草原上沙塵暴有很多種,不同的沙子來自不同的地方,有黃沙子、白沙子、粗沙子和細沙子,但對牧民來說,簡單的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遠方吹來的沙子,一種是本地的沙子。我在阿爸家遇到的那場沙塵暴就是本地的沙子。
草原上本地起沙子的原因主要有三種:一種是農耕地在春天裸露在陽光下,草原上蒸發量大保不了墑,風一吹就起土;第二種是草場退化,比如阿爸家門前這片草場,長期定居,牲口把門前都踏平了,風一吹就起沙子;第三種是河流、湖泊退化,干湖盆和干河床底都有很多沙子,會被春天的大風揚起,形成沙塵暴。但現在有了第四種起沙子的原因,就是露天采礦。
阿爸家的草場為什么退化呢?先從阿爸家現在草場的情況說起。阿爸現在的草場是一個細長的長條,大約二至三公里寬,十幾公里長。這是草場承包到戶以后,很多地方承包到戶以后分草場的方法。因為好草場的位置比較集中,每家都想分一點,不好的草場大家都不想要,所以承包時把好草場平分了,然后一直延續到很遠的地方,以保證“公平”。分草場之前,牧民是游牧的,用現在時髦的話說,是集約經營的,分了草場之后,牧民就不能走動了,被限制在自家的長條上,定居下來。隨著定居,蒙古包便捷、容易搬動的優勢就消失了,房子成了大家的選擇。
阿爸家也有一處房子,房子周圍幾平方公里的地方都因牛羊的反復踩踏變得禿禿的。在冬去春來,草還沒返青的季節,幾乎就是露天的沙土。除了人定居,牛羊也定居了,房子離棚圈大約七百到八百米,在它們之間形成一個寬闊的退化帶。在牧民定居政策剛剛推行的時候,就有學者指出,定居會造成“斑禿狀”退化,現在阿爸家的周圍就是非常典型的“斑禿狀”退化。
我剛到阿爸家的時候不了解這個情況,曾經問過阿爸:“您蓋房子為什么不選一個草好的地方?”阿爸說:“我們這是老地方,以前過冬的地方。以前這草可好了!”草原上冬天是最難過的季節,氣候嚴寒,羊羔、牛犢容易死亡,沒有青草生長,所以以前過冬的草場是最好的草場。但是現在已經定居十年了,這里已經看不出這種景象。
“現在不行了,春天沙漠風一刮,羊糞蛋全刮跑了,草就不行了。”阿爸稱沙塵暴為“沙漠風”。關于“沙漠風”,阿爸叨嘮過許多話,“我們年輕的時候,哪見過沙漠風呀?”“一刮沙漠風草就變了,羊草不長,長灰菜,豬吃的那種草,到秋天一干什么都沒有了。”“自己家的草場保護好沒有用,有一家的草場壞了,沙漠風一刮就都壞了!”這些話背后的含義是什么?在我剛聽到這些話時還是挺迷惑的,但是經歷一次沙塵暴就知道了。
那天的沙塵暴結束后,我到門外做了點觀察,發現一件奇怪的事情,阿爸家門前禿禿的地面上有一層毛茸茸的草。額吉說,那是風把表土刮走了,草根露出來了。這是沙塵暴的隱形打擊,阿爸家門前退化的土地下面還有草根,但是有了這場大風刮走表土,草根露出來,對草返青以后的生長恢復很不利。
我在沙塵暴后的第二天清晨,試圖靠雙腳去尋找阿爸的那一群馬。我向東走了幾公里,發現東邊的草地上落著一層沙土。我把它拍下來,回家拿給阿爸看,阿爸看了說:“這就完了!要長灰菜了!”灰菜又叫豬毛菜,是一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草原上牧草生長期短,春天不是牧草生長季,這一點需要務必注意,在春天大風來臨的時候,青草還沒有開始生長,不能覆蓋定居后反復踩踏而露出土的地面。因此草原特別要靠多年生草本植物才能在漫長的秋天、冬天、春天持續提供草料和鞏固表土,但是沙塵暴會導致一年生草本植物旺盛,多年生牧草退化。這一點非常重要。
因為在過去,我們看到過一些說法,比如牧民定居造成的斑禿狀退化不太要緊,離家遠的草場可以得到保護。還有礦山對土地的影響范圍比放牧小等等。但問題不是這樣的,沙塵暴會影響整個系統,造成全面退化,這就是阿爸說的:“自己家的草場保護好沒有用,有一家的草場壞了,沙漠風一刮就都壞了!”
阿爸家所在的村子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劃定草場,到2000年前后陸續定居,他定居的地方是過去草最好的冬牧場,現在那里退化了,而那里的退化會因為沙塵暴而影響更大的地區。
幾天前,北方再次刮起大風,風依然是貼著地走,北京土不大,但是草原上的情況就不一樣了,我在春天呼嘯的大風里,總能想到阿爸憂愁的目光。
作者簡介:舒泥,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詢中心“人與草原”項目志愿者,長期關注草原的自由撰稿人
文章摘自中外對話、新浪環保聯合推出的電子月刊《中國草原的過去與未來》 點擊下載 中文版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