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入深秋,全國不少地方的葡萄已收獲完畢。然而,近日在山東省慶云縣東辛店鎮萬糧張葡萄采摘基地,一串串葡萄掛滿枝頭,前來采摘的游客絡繹不絕。
“我們引進克瑞森葡萄,晚熟、無核,與其他產區打了個時間差,很多游客都特意趕來采摘。 ”萬糧張村村民周青路開心地說。
萬糧張村的葡萄在慶云縣早已小有名氣。 7年前,萬糧張村決定進行葡萄種植,靠發展特色農業帶動村民致富,葡萄上市后供不應求,嘗到甜頭的村民不斷擴大種植規模。
2012年,該村成立了萬糧張春華秋實葡萄種銷合作社,將村內所有葡萄種植戶全部吸納進來,葡萄種植面積擴展到300余畝,并引進了金手指、克瑞森、紅寶石等多個優良品種。
春華秋實合作社聘請專家為種植戶講授科學種植方法,推廣應用套袋立體栽培種植技術,同時借助省科協第一書記駐村幫扶的優勢,幫助果農擴大市場,合作社生產的優質葡萄廣泛銷往周邊市縣大型超市、市場,供不應求。
該鎮其他村莊果蔬種植基地也紛紛前來“取經”,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變“單打獨斗”為“集體作戰”。
葡萄銷路越來越寬,但他們并不滿足,又將眼光瞄準到新興的鄉村游市場,打造了一條葡萄采摘“旅游熱線”。該鎮不斷完善采摘園的配套設施,投資30余萬元,修建了長達1200米的柏油路,并結合鄉村休閑游,以金閣產業園、大李葡萄采摘基地、萬糧張和南趙等葡萄采摘基地的觀光、采摘為主,布置出一條連接月亮城堡、采摘園、田園小鎮的路上旅游路線和一條以漳馬河為主的水上觀光路線。
如今,東辛店葡萄畝均收益高達1.5萬元,帶動該鎮200余人致富。性、可靠性或完整性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