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西江千戶苗寨的震撼 ——貴州游記之一
作者:藕塘孤荷
(上圖:西江千戶苗寨的早晨——梯田青山映村寨,仙境霞帔在飄蕩)
去西江千戶苗寨去觀賞,始于游覽網(wǎng)站上的景點介紹,她被列為貴州十大景點之一,優(yōu)美的風光照片勾起我前往游覽的興致。
在春光明媚的時節(jié),我與家人、朋友一起,從貴陽出發(fā),在傍晚時分,抵達西江千戶苗寨附近,找到一戶農家樂住下。
(上圖:西江千戶苗寨北大門夜景)
吃過晚飯,忽發(fā)奇想:西江千戶苗寨的夜景是什么模樣的呢?想到做到,我與好友金泉一起,先驅車來到寨子的北門。寨子的北門燈光璀璨,寨門是三層牌樓,為翹沿歇山式建筑,牌樓中間是主門,兩邊是輔門,主門牌樓二層中間懸掛著“西江千戶苗寨”的匾牌,雖然是夜晚,有牌樓上有彩燈裝飾映照,匾牌字跡,甚至牌樓上琉璃瓦的黃色都很清楚。夜晚門口游客很少,只有少數(shù)剛到的游客在辦理進門手續(xù)。接著,我們驅車沿著盤山公路向山下西江千戶苗寨的西大門進發(fā)。在盤山公路上,我們選擇較好的角度,居高臨下,觀賞西江千戶苗寨的夜景。西江千戶苗寨依山建筑,閃爍的燈光,星星點點,勾勒出夜晚千戶苗寨的輝煌燦爛。這時,我不禁脫口而出:“好美!”而驅車到達山下的西大門,卻發(fā)現(xiàn)這里的夜景,并沒有山上看到的那么美麗。
(上圖:西江千戶苗寨夜景)
清晨,我們一行早早起床,沿著頭一天晚上走過的盤山路來到西大門,購票進入。乘坐觀光車不過10分鐘,便來到真正的寨口,寨口也是一座三層牌樓式的建筑,屋檐上掛著銀鎖裝飾,匾牌上方中間掛著苗族的標志——銀飾牛頭。穿過牌樓,進入寨子,便開始了旅行。
(上圖:西江千戶苗寨村寨口大門)
走進村寨,只見西江千戶苗寨所在地形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見底的白水河穿寨而過,苗寨主體吊腳樓群位于河流東北側的河谷坡地上,一幅立體的畫展現(xiàn)在你眼前。西江千戶苗寨是一個保存苗族“原始生態(tài)”文化完整的地方,由十余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千百年來,西江苗族同胞在這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在苗寨上游地區(qū)開辟出大片的梯田,形成了農耕文化與田園風光。
西江不是江,而是一個地名詞。這里的苗族是古老西氏族的后裔。西氏族到達西江的年代約在600多年以前,但在西氏族到達以前,這里已經(jīng)居住著苗族“賞”氏族。西江地名中的“西”指西氏族,“江”通“討”,“西江”的意思就是“西”氏族向“賞”氏族討來的地方,“西江”因此而得名。“西”氏族到達并定居在西江以后,陸續(xù)又有其他苗族分支遷來,形成以“西”氏族為主體的苗族融合體。
(上下圖:白水河穿苗寨過,見證故事靜流淌)
(上圖:白水河穿苗寨過,見證故事靜流淌)
(上圖:白水河畔吊腳樓依山而建,層層疊疊)
沿著穿寨而過的白水河觀景,一股苗族風情迎面撲來。橫跨白水河,上有五座特色風雨廊橋,供游客休息觀景。潺潺流水的白水河兩岸,木制吊腳樓星羅棋布,離寨口不遠的河對岸,吊腳樓依山層層疊疊,多數(shù)為旅館客棧。我走進一家白水河畔號稱是“苗家第一客棧”的旅館察看,四層樓的木制吊腳樓,倒也衛(wèi)生干凈,條件也還不錯。西江苗族吊腳樓源于上古居民的南方干欄式建筑,運用長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結構的組合,構成三維空間的網(wǎng)絡體系,與周圍的青山綠水和田園風光融為一體,和諧統(tǒng)一,相得益彰,被稱為中華上古居民建筑的活化石,在建筑學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白水河邊一條觀景大道,石板鋪就,徜徉其上,乃移步換景,賞心悅目!
(上圖:千戶苗寨吊腳樓依山而建,層層疊疊,節(jié)約土地)
(上圖:千戶苗寨吊腳樓依山而建,層層疊疊,節(jié)約土地,中華建筑瑰寶)
我們來參觀的這一天是5月18日,剛好是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的大紅橫幅招引著我們走進“西江苗族博物館”。在國際博物館日參觀西江苗族博物館,還是很有意思的。別說,來西江苗族博物館參觀的人還真不少。這個博物館分樓上、樓下兩層,博物館一樓大廳中央是有中央臺到地方臺播出的電視記錄片,那個視頻有很多,有助于了解一些情況;博物館二樓的美人靠是可以坐著休息的,在那里吹著風,看著下面熙熙攘攘的人群走過,那種愜意真的沒法說的。博物館展出的內容有西江苗族的風俗、飲食、服飾、建筑、生產、醫(yī)藥、藝術和婚俗等諸多方面實物和介紹,讓人大開眼界。在博物館,我們了解到西江苗族每年的苗年節(jié)、吃新節(jié)、十三年一次的牯藏節(jié)等已名揚四海。巨大的銅鼓,十三年才敲上一回。其實,西江千戶苗寨本身就是一座露天博物館,展覽著一部苗族發(fā)展史詩,成為觀賞和研究苗族傳統(tǒng)文化的大看臺。
(上圖:西江千戶苗寨博物館)
(上圖:博物館苗族少女蠟像)
(上圖:千戶苗寨的美食展覽)
(上圖:千戶苗寨生產領頭人蠟像)
(上圖:千戶苗寨生產領頭人活路頭介紹)
(上圖:西江千戶苗寨的習俗)
在博物館,我們還能領略和認識中國苗族漫長歷史與發(fā)展歷程。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西江苗族竟然是遠古部落蚩尤的正宗后裔。5000多年前,生活在黃河中下游平原地區(qū)的九黎部落在向北擴張,與東進和南下的炎帝、黃帝部落發(fā)生劇烈的武力沖突,經(jīng)過長時間的征戰(zhàn),以蚩尤為首的九黎部落在涿鹿地區(qū)被擊敗,蚩尤被黃帝擒殺。大部分苗族先民被迫開始第一次大遷徙,放棄黃河中下游地區(qū)而退回到長江中下游平原,并于洞庭湖和鄱陽湖之濱建立了“三苗國”。隨著三苗部落的日漸強大,堯、舜多次對“三苗”進行征剿。苗族先民再次被迫向西南和西北地區(qū)遷徙,其中被迫向西北遷徙的這支苗族先民一部分融合于“羌人”,成為西羌的先民,一部分則因人口增多,耕地少而向平原地區(qū)遷徙,從青海往南到四川南部、云南東部、貴州西部,有的更向南、向西深入老撾、越南等地。而往西南遷徙的苗族先民則與楚人和睦相處,成為后來“楚蠻”的主要成員。戰(zhàn)國時期,秦滅楚,一部分苗族背井離鄉(xiāng),長途跋涉西遷,進入武陵山區(qū)的五溪一帶,形成歷史上著名的“武陵蠻”。西漢時期,這部分苗族先民在這里較快地發(fā)展起來,形成與漢王朝相抗衡的一股勢力。公元47年,漢王朝派出軍隊征剿“武陵蠻”,迫使苗族再次離鄉(xiāng)背井,一部分進入黔東北地區(qū)(今銅仁一帶),一部分南下廣西融水,后又溯都柳江而上到達今天的榕江、雷山、臺江、施秉等地。苗族在數(shù)次大遷徙中,分化成了許多不同的分支。今天的西江苗族(西氏族)就是其中的一支,600多年前來到這里向賞氏族借地居住至今。博物館展示了從蚩尤開始的西江苗族的世系圖。古時苗族沒有姓氏,都是父子連名,即父親名的前一個字是兒子名的后一個字,如“蓋五—屋蓋—強屋”。千戶苗寨苗民的各種漢姓,是從雍正皇帝當政的1732年開始,清朝普查苗族戶口,推行編戶定級制度,強行給苗人所取的各種姓氏,或根據(jù)苗語的意譯,或諧音等編造姓氏,甚至根據(jù)穿衣和所帶物品來確定姓氏。如這個人穿著白衣服,就姓“白”。這就是苗族漢族姓氏擁有的由來。
(上圖:西江千戶苗寨苗族人姓氏的由來)
(上圖:千戶苗寨苗民為蚩尤后裔,其譜系展覽)
出了博物館,徜徉在村寨的街道上,感受著民族風情。一陣激越的鼓點和悠揚的歌聲吸引了我的注意,原來樂曲聲是從一家賣“苗寨響鼓”的店中傳出。店老板是個美女,正在自娛自樂,吸引著游客注意。她的店里賣著各式大小苗鼓,當然還有其它各種樂器。通往觀景臺沿路的街道兩邊,有各式各樣的店鋪,有賣吃的,如糖糕、熏肉等;有賣用的,如紗巾、手工包、骨梳子等,還有銀飾等各種旅游產品。這些店鋪,都比較講究文化氣息,就連旅店、餐館名字都很講究,如“苗鄉(xiāng)朵燦”、“故事里”等。有家店鋪的牌匾“××天堂”竟然是啟功大師題寫,也不知道是真假。門頭上掛的牌子上寫著:“旅行就是從自己呆膩的地方到別人呆膩的地方”。店內掛著各式花里胡哨的牌子,如 “女施主,第一眼看見你老衲就決定還俗了!”、“講價請撒嬌!”、“光拍照不買東西就是耍流氓!”……哈哈,我就是店主所說的“流氓”!東看看,西照照,啥東西也不買!
(上圖:西江千戶苗寨街道,充滿著商業(yè)氣息)
(上下圖:賣各種樂器的店鋪)
(上圖:賣各種樂器的店鋪)
(上圖:頗具個性的商鋪)
(上圖:街邊景區(qū)常見的打糖)
再次乘觀光車,走盤山道,然后到達山上觀景臺。最震撼的畫境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隔河相望,對面的山坡直至山下的河邊層層疊疊的是密集苗族吊腳樓群,布滿起伏的山巒,好大一片陣勢,如宏大磅礴,讓人驚嘆的天上樓閣。由近而遠的是谷底的閃光的河水與綠色的樹林、河對岸黛瓦的吊腳樓群、稍遠處的山巒、薄霧和炊煙之中的道道遠山,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很有層次感,恍如一幅優(yōu)美的水墨畫。我一切都覺得美麗、新奇,因此,變幻著不同的角度不停地拍攝。雖然我知道千戶苗寨有萬眾仰慕的景致,眾多絢麗多姿的溢美之詞,但是我不在乎這是不是最經(jīng)典的畫面,是不是我最唯美的作品,我要的只是屬于我雙眼的那美麗的一瞬。
(上下圖:千戶苗寨觀景臺上觀苗寨,猶如美麗畫卷)
(上圖:千戶苗寨觀景臺上觀苗寨,猶如美麗畫卷)
在觀景臺上,有當?shù)孛缑駥iT出租苗族服裝供游客照相。各位女士游客到這里,只要戴上美麗的銀制頭飾、穿上整套華麗的苗族盛裝,不管你是年老的,還是年輕的,立馬華麗變身,似乎都變成了絕色美女。妻子和岳母也從眾各租一套苗族裙服穿上,感覺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這時,頓時感覺,花10塊錢租借服裝照個像還是很值得的!嗚呼!古人所說的“人仗衣裳,馬要鞍”確乃千古真理!
(上圖:穿上華麗的苗族盛裝,不管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的,立馬都變成了絕色美女)
下山再來到白水河畔的村寨之中,我漫無目的穿梭于這個千戶苗寨集居地,依然覺得一切都是新鮮的,一切都是好奇的,一切都是拍攝的對象。在千戶苗寨里穿行,猶如穿梭于這個古樸苗族文化的歷史時空中,又仿佛心靈接受了一次洗禮、思想得到了一次凈化。
上午11點鐘不到,我們偶然走到村寨中心的表演場門口,發(fā)現(xiàn)憑景區(qū)游覽門票,可以免費進表演場觀看《美麗西江》歌舞表演,大家欣喜地排隊進場觀看。進場雖然離正式表演還有20多分鐘,卻已是差不多座無虛席了。十一點半演出正式開始,節(jié)目個個精彩,贏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苗族小伙子用樹葉吹出了動聽的音樂;苗家姑娘們的傘舞舞出了苗家姑娘的青春靚麗;苗家少女的短裙舞跳出了苗家少女的熱情奔放;苗族小伙子的蘆笛聲吹出了民族樂器的獨特魅力……令人印象更深刻的是,一群七、八十歲的苗寨老人登場演唱展現(xiàn)苗族史詩的苗族古歌,用他們自己的心延續(xù)和傳承屬于他們自己的一種文化,古老的曲調雄壯而蒼涼,似乎穿越時空,穿越歷史,成為這里一道靚麗的風景。
(上下圖:千戶苗寨表演場每天定時為游客表演)
(上圖:每天的表演十分精彩)
(上圖:一位游客大膽登臺接受千戶苗寨美女的一碗敬酒,哪知變成許多壺酒前赴后繼,渾然不知)
(上圖:千戶苗寨表演場每天定時為游客表演精彩節(jié)目)
西江千戶苗寨,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麓,距離縣城36公里,距離黔東南州州府凱里35公里,距離省會貴陽市約200公里。這里位于崇山峻嶺之中,據(jù)說2008年西江千戶苗寨才成為旅游景點,雖說開放的時間不是很久,但是這里商業(yè)氣息已經(jīng)很濃厚了,大有趕超云南麗江之勢。
然而,西江千戶苗寨給我的印象依然是深刻的。層層疊疊的木質吊腳樓依山而建,氣勢恢弘。錯落有致的苗寨與青山綠水、梯田河塘相得益彰,既節(jié)約耕地,又美麗如畫。蜿蜒的白水河穿過西江苗寨靜靜地流淌,綠樹掩映,移步換景。清晨和傍晚,裊裊炊煙伴著朝霞夕陽云繞山寨,一派閑適平淡的田園生活景象。正如余秋雨先生贊嘆的那樣:“西江以美麗回答一切”!
一處西南的村寨,千百年來她始終靜靜地存活在這里,無論過去是清冷寂寞,還是眼前繁花似錦,這往復更迭的生命旅程,都是屬于她的真實存在。而正是她的美好之處存在,吸引著我們慕名遠道而來。
坐上車離開西江千戶苗寨很遠了,我依然感到景色深刻難忘,涌動著情思,湊成了小詩一首《醉美西江》。現(xiàn)抄錄如下:
千戶苗寨是西江,曠世之美真震撼。
蚩尤后裔徙于此,歷史悠久古歌響。
白云深處吊腳樓,黛瓦連群接遠山。
梯田青山映村寨,仙境霞帔在飄蕩。
白水河穿苗寨過,見證故事靜流淌。
蘆笙銅鼓旋歌舞,風情盛裝人漂亮。
眾藝傳承古遺產,頂級工藝數(shù)銀匠。
踏遍千山尋美麗,哪知醉美在苗鄉(xiāng)!
2017年7月10日夜補記于合肥松湖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