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觀點 | 楊天石:康有為的變法理論與公車上書

(一)康有為及其變法理論

康有為(1858—1927),又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廣東南海人。十九歲從學于朱次琦(世稱九江先生)。1879年(光緒五年)入西樵山讀書,“由陽明學以入佛學”。同年,讀到當時人所編《西國近事匯編》《環球地球新錄》等書,對西方粗有所知。接著,游歷香港,“覽西人宮室之瑰麗,道路之整潔,巡捕之嚴密,乃知西人治國有法度,不得以古舊之夷狄視之”,自此,立意講求西學。1882年(光緒八年)秋,康有為到上海,大量購置江南制造總局所譯西書,訂閱英國傳教士林樂知(Young John Allen)所編《萬國公報》,思想日新。

1886年(光緒十二年)至1887年(光緒十三年)之間,康有為寫成《康子內外篇》,預言百年之后,世界將有三變:“君不專,臣不卑;男女輕重同;良賤齊一。” [1] 在此前后,他還運用生吞活剝得來的自然科學知識寫成《實理公法全書》,論證“天地生人,本來平等”,并據此設計出一系列制度,成為他后來撰寫《大同書》的草圖。[2] 1888年(光緒十四年),康有為有感于中法戰爭后“國勢日蹙”的狀況,寫成《上光緒皇帝書》,請求翁同龢、徐桐等人代奏。書中,康有為痛陳列強侵逼,中國如“累卵之危”,要求清廷“酌古今之宜,求事理之實”,“講求變法”,但翁、徐都不見。[3] 1890年(光緒十六年),康有為在廣州會晤推崇《公羊春秋》的今文經學家廖平,接受今文經的“三統說”與“三世說”,用以作為維新變法的理論根據。自此,康有為以西學為營養哺育出來的新思想就披上了中國古老學說的外衣。

1891年(光緒十七年),康有為受陳千秋、梁啟超之請,在廣州萬木草堂開始講學。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廣東新會人。1889年(光緒十五年)中舉,次年到北京會試落第,歸途中在上海購得徐繼畬所著《瀛環志略》,同時見到上海制造局所譯西書,為喜好西學之始。回廣州后,慕名投到康有為門下。自此,梁即成為康有為變法活動中的得力助手。同年,康有為刊行《新學偽經考》。該書認為:東漢以來的古文經學,多為劉歆偽造,目的是為了協助王莽篡奪漢朝,建立新朝,因此,歷來為古文家所尊崇的傳世儒學經典并非孔學“真傳”,而是“偽經”。此說一出,傳統儒學的神圣地位立即受到挑戰。1894年(光緒二十年),給事中余聯沅奏劾康有為“非圣無法,惑世誣民”,要求焚毀該書,禁止粵士從學。[4] 康有為不得不應龍澤厚之邀,到廣西講學。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康有為再刊《孔子改制考》,聲稱孔子“與時更化”,首創“選舉”制度,提倡“開議院”,“托堯舜以行民主之太平”,是“托古改制”的“素王”。康有為的本意是借助孔子的權威,減少變法的阻力,但是,由于結論過于武斷,難以服人,結果,招致許多人的不滿,反而增加了阻力。

(二)公車上書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4月,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康有為乘入京會試機會,于5月1日至3日(四月初七至初九日)在松筠庵集會,聯絡各省舉人聯名上書,要求清廷“塞和款而拒外夷,保疆土而延國命”。漢制,以公家車馬遞送應舉者入京,因此這次上書通稱“公車上書”。書中,康有為等提出“權宜應敵之謀”三條:“下詔鼓天下之氣”“遷都定天下之本”“練兵強天下之勢”,同時提出“富國”“養民”“教民”等“立國自強之策”。康有為特別提出,中國貧弱的最大根源在于壅塞,以致君臣隔絕、官民隔絕。他要求頒行特詔,允許士民公舉“博古今、通中外、明政體”的“方正直言之士”,“準其隨時應對,上駁詔書,下達民詞”,參預討論內外興革大事。[5] 這次上書,使變法從個人吁請發展為各省士人的群體行動,是清廷歷史上從未發生過的事件。書上,都察院以清廷已在《馬關條約》上簽字為理由拒絕接受。

公車上書后不久,康有為中進士,授工部主事。5月29日(五月初六日),康有為第三次上書皇帝,對公車上書進行補充。光緒帝見到后,命閣臣抄錄四份副本,一份呈太后,一份存軍機處,發各省督撫將軍討論,一份留乾清宮,一份存勤政殿備覽。6月30日(閏五月初八日),康有為第四次上書,提出“立科以勵智學”,“設議院以通下情”等主張,同時請求光緒帝“下詔求言”“開門集議”“辟館顧問”“設報達聰”“開府辟士”,做到“有情必通,有才必用”。但是,都察院、工部等衙門都不肯代呈。7月5日(閏五月十三日),光緒帝諭令各部院堂官及各省將軍督撫保舉人才。同月19日(閏五月二十七日)發布上諭稱:“求治之道,必當因時制宜。”要求將軍、督撫們根據本省情形,各就籌餉、練兵、恤商、惠工等問題“分晰復奏”。[6] 維新派受到鼓舞,認為這是“三百年之特詔”。

(三)北京強學會

康有為第四次上書被拒后,接受陳熾、沈曾植等人建議,暫留京師。為了開通風氣,進行輿論宣傳,康有為于1895年8月17日(光緒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七日)創辦《萬國公報》,雙日出版,遍送京師“士夫貴人”。每冊載論文一篇,介紹世界各國的兵制、通商、學校、鐵路、農學、工藝、報館等方面的情況,大多出于梁啟超和康有為的另一個弟子麥孟華之手。9月1日(七月十三日),組織強學會,初以陳熾、沈曾植為正董,沈曾桐、文廷式為副董,后以陳熾、張孝謙、丁立鈞、沈曾植為總董,而以當國軍機李鴻藻的門生張孝謙主事。列名會籍或參加會務者有康有為、梁啟超、麥孟華、汪大燮、袁世凱、徐世昌、楊銳以及張之洞之子張權等22人。其中有維新人士,也有帝黨官僚。支持者則有翁同龢、孫家鼐、張蔭桓、劉坤一、張之洞、王文韶以及李佳白、李提摩太等傳教士,劉、張、王并各捐五千金。在《京師強學會序》中,康有為敘述了強鄰環伺的危急形勢,聲稱“學業以講求而成,人才以磨礪而出”,呼吁“凡百君子”共同講求“尊攘”之學。[7]

強學會最初打算以翻譯西方書籍為主,因此它一名“譯書局”,又稱“強學書局”或“強學局”。12月16日(十一月初一日),為避免重名,將《萬國公報》改名《中外紀聞》,以梁啟超、汪大燮為主筆。《紀聞》仍為雙日刊,內容有閣抄、照譯路透電、選譯西報、錄各省報、譯印西國格致有用書籍等欄。強學會成員復雜,內部意見分歧,除出版《紀聞》外,無力舉辦其他活動。

光緒帝親政后,與慈禧太后不和,帝黨與后黨之間也多有矛盾。1895年12月3日(光緒二十一年十月十七日),光緒帝在慈禧壓力下,以“信口妄言,跡近離間”的罪名革去吏部右侍郎汪鳴鑾和戶部侍郎長麟的職務,永不敘用。[8] 汪、長在甲午戰爭期間都主戰,對慈禧有微辭,其后臺是李鴻藻和翁同龢。二人被革意味著李、翁失勢。強學會初起時,李鴻章曾“以三千金入股”,為陳熾所拒,此際便慫恿兒女親家、御史楊崇伊彈劾。1896年1月21日(光緒二十一年十二月初七日),楊上書奏參“強學書院植黨營私,請旨嚴禁”,一時間,與會諸人畏懼“黨禍”,“紛紛匿遁”,翁同龢“默不一言”。[9] 同日,光緒帝諭令都察院查明封禁,強學會被迫停止活動,《中外紀聞》發行僅一個月零五天,也被迫停刊。事后,李鴻藻向光緒帝力辯楊崇伊參奏之誣,光緒帝自悔處置不當。1896年1月29日(光緒二十一年十二月十五日),李鴻藻將強學會改名為官書局,由孫家鼐管理,規定以“譯刻各國書籍”為主,不準“瀆亂宸聽”。同年3月30日(光緒二十二年二月十七日),楊崇伊再次奏劾帝黨官僚、翰林院侍讀學士文廷式,“互相標榜,議論時事”。結果,文被革職永不敘用,驅逐回籍。[10]

注釋:

[1] 姜義華、吳根梁編校:《康有為全集》第一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90頁。

[2] 姜義華、吳根梁編校:《康有為全集》第一冊,第290頁。

[3] 湯志鈞編:《康有為政論集》上冊,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55、59頁。

[4] 《軍機處檔》,臺北故宮博物院藏,133658;參見茅海建《康有為〈我史〉鑒注》,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頁。

[5] 湯志鈞編:《康有為政論集》上冊,第114—136頁。關于此次上書的情況,參見茅海建《康有為〈我史〉鑒注》,第63—76頁。

[6] 《光緒朝東華錄》,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3631頁。

[7] 湯志鈞編:《康有為政論集》上冊,第165—166頁。

[8] 《清代起居注冊》,臺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年版,第2721—27213頁。

[9] 中國史學會主編:《戊戌變法》(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頁。

[10] 《清代起居注冊》,第27889—27890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歷史上的今天丨公車上書:一腔孤憤肝腸熱
我們都被歷史書騙了,康有為才是真正的偽君子
康有為的“公車上書”,到底是怎么回事?
揭秘:“公車上書”的歷史故事,康有為暫露頭角
江蘇常熟翁同龢紀念館
一時間轟轟烈烈的戊戌變法,為何最終走向了失敗?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林市| 淮南市| 和林格尔县| 博乐市| 盘山县| 昌江| 会理县| 淅川县| 深州市| 怀远县| 栾川县| 万宁市| 凤庆县| 紫云| 永吉县| 新乡市| 诸暨市| 诏安县| 黄梅县| 云梦县| 罗田县| 磐石市| 方城县| 兴和县| 繁峙县| 璧山县| 邵东县| 洪湖市| 东阿县| 乐清市| 朝阳县| 读书| 祁阳县| 女性| 连山| 新绛县| 唐海县| 千阳县| 文成县| 合江县| 巢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