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將智商和情商分類,大致把人們分成下面四類:
智商高、情商高的人,春風得意;
智商不高、情商高的人,貴人相助;
智商高、情商不高的人,懷才不遇;
智商不高、情商也不高的人,一事無成。
情商是這幾年來很流行的詞匯。心理學家也普遍認為,隨著社會多元化的發展,情商對一個人的影響比智商更重要。
很多人常常把情商高,理解成與人相處特別精明、處事圓滑、左右逢源。其實不然,真正的高情商是在人際關系中誠懇不傷人,懂得換位思考,對別人保持基本尊重。
低情商則相反,他們很容易在與人交往中遇到各種問題,一般來說,低情商的人會有這幾種表現:
一定要在言語上分個高下;
喜歡對別人的生活指指點點;
只顧著說,不懂察言觀色;
不喜歡換位思考,不在意他人感受;
愛戳人傷疤,揭人短處......
別說,一個人情商太低真的挺麻煩的。
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也開始重視孩子情商的培養。試想,一個孩子性格孤僻、脆弱、情緒波動大,即使他的智商再高,再聰明,未來的路也很可能走得很艱難。
3歲到12歲是孩子情商培養的關鍵期,父母正確的教養方式可以提高孩子的情商。那么,如何才能養出一個情商高的孩子呢?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人們常說情商高的人,常常能讓人感到溫暖,而溫暖往往就是同理心的功勞。
同理心是培養情商的關鍵,簡單來說就是換位思考,再簡單點就是把“腳穿進別人的鞋子里。”
然而在現實中,很多孩子是不懂得這一點的。有家長常常跟我抱怨,每天起早貪黑帶孩子,可是他卻像一個小白眼狼,根本不懂得體諒父母。
曾經有個單身媽媽留言說,自己感冒發燒,希望能在家休息,可孩子根本聽不進去,死活要拉著自己出去玩,那一刻,心里面的痛和委屈比身體上更甚。
沒有同理心的孩子,多少顯得有些冷酷,他們往往無法感知他人的情緒,在這個世界,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大過天,他人的感受無關緊要。
所以想讓孩子情商高,我們就得想辦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這其中最重要的是父母懂得用同理心去對待孩子,比如孩子害怕打針,緊張得哭了起來,你可以說:“媽媽了解,打針有點兒疼,你有點緊張和害怕,但媽媽會一直陪著你好不好?”
而不是兇狠狠地說:“這有什么好怕的?勇敢一點。”
在生活中也可以多問問孩子:“如果是你,你會有什么感受”。
多提醒孩子換位思考:“你愿意別人怎樣對你們,你也要怎樣待別人。”
幫孩子認識和管理情緒
美國心理學家認為,情商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認識自身的情緒;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三是自我激勵;四是感知他人情緒的能力。
情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管理情緒的能力。一般來說,情商高的人,知道什么時候該發脾氣,什么時候不該發脾氣。
一個人對情緒的認識和表達,往往是從家庭中學會的。正如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曾說:“家庭生活是我們學習情緒的第一個學校。”
首先,我們要幫助孩子認識情緒,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讓孩子認識情緒的機會,比如:
“他搶了你的玩具,你覺得很憤怒?”
“他推你,讓你感到委屈?”
“你打我,我很難過。”
認識情緒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這樣的練習多了,孩子不僅能說出自己的感覺和情緒,對他人的情緒也有了清楚的認知。
認識完情緒后,我們要做的是教孩子表達和管理情緒。比如有的孩子生氣憤怒,會大吼大叫,表達情緒的方式過于激烈,這個時候,你可以告訴孩子,生氣可以直接告知對方我生氣了,也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讓自己冷靜下來。
教孩子好好說話很關鍵
情商高的孩子說話得體,懂得考慮別人的感受 ,情商低的孩子說起話來口無遮攔。
我的一位同事就是這樣, 最擅長的就是潑冷水 。
別人去泰國旅游帶回來紀念品送給他,他接過來不屑地說:“這玩意家門口就有!”
女同事穿了一件新衣服,他說:“你這身材不行,穿啥都一樣!”
去朋友家做客,他也會說:“吃這些還不如下館子呢!”
漸漸地,大家聚會聚餐不愿意再叫上他。
“毒舌”的人很難收獲好的友情、愛情或親情,甚至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在人際關系中常常感到困難。
所以,孩子情商教育的最后一步,是教會孩子好好說話,比如:
對幫助自己的人說“謝謝”;
做錯了事情,勇于承認“我錯了”;
不吝嗇自己的贊美,經常夸贊別人
跟別人交流時,要聽取他人的意見和想法
……
從說話方式,往往能看出一個人的情商,所謂高情商,其實就是懂得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