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能多久做到劈叉?
為什么練了這么久,髖還是不開?
開髖是很多瑜伽練習者常常念叨的話題,為了做到一字馬,我們費盡多少苦工。但是在追求開髖的路上,我們卻不去反思這么做的最初目的。讓我們的開髖成為了凹造型的利器。
髖不能隨便開,也不能不開
髖關節屬于球窩關節,是大腿股骨和骨盆連接處。髖關節有六個方向的運動,屈曲、伸展、外展、內收、外旋、內旋。只有這六個方向的運動活動自如了,才叫做髖打開了。用這個標準來衡量一下,你的髖,真的開了嗎?
長期久坐、運動量少、坐姿不正確、肌肉緊張僵硬等,都會導致髖比較緊。所以適當的開髖有助于打通身體上下的血液循環,幫助增強脂肪的代謝,緩解腰痛,釋放腰椎的壓力和緊張,對于女性,適當的開髖促進盆腔血液流動,有助于改善痛經。
開髖,不一定非得練習開髖體式
鴿子式、青蛙式、睡天鵝式、束角式、坐角式...這些都是開髖的經典體式,但是你是不是發現,每天練習這些體式,你依舊無法做到一字馬、全蓮花。
上面我們說了,髖關節的6個運動方向都能做到,才是真正的開髖。比如,髖關節外展的坐角式練習了,內收的牛面式你練習過嗎?再比如,髖關節周圍的肌肉是否有彈性?如果肌肉缺乏彈性,髖關節的活動空間自然會減小。
打開髖關節的體式不一定要用經典的開髖體式,相比之下,像戰士系列、三角伸展式、加強側伸展等等,這些體式,不但可以鍛煉到髖關節的靈活性,同時還可以增加關節的穩定性。
其實每一個體式都在開髖,一直拉伸不一定是好事,有開髖就有收髖,有伸展必有屈曲。萬物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瑜伽也是如此。
瑜伽的練習
讓我們保持覺知和正念
聆聽自己身體發出的聲音
而不只是機械地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