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癥 ( osteoporosis) 是最常見的骨骼疾病,是一種以骨量低,骨組織微結構損壞,導致骨 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質疏松癥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多見于 絕經后女性和老年男性。絕經后骨質疏松 癥一般發生在女性絕經后 5~10 年內; 老年骨質疏 松癥一般指 70 歲以后發生的骨質疏松; 特發性骨質疏松癥主要發生在青少年,病因尚未明。骨質疏松癥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基礎措施(調整生活方式和骨健康基本補充劑)、 藥物干預和康復治療。
1.調整生活方式
加強營養,均衡膳食:建議攝入富含 鈣、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均衡膳食,推薦每日蛋 白質攝入量為 0. 8~1. 0 g/kg 體質量,并每天攝入 牛奶 300 ml 或相當量的奶制品。
充足日照:建議上午 11: 00 到下午 3: 00間,盡可能多地暴露皮膚于陽光下曬 15 ~ 30 min ( 取決于日照時間、緯度、季節等因素) ,每周兩次,以促進體內維生素 D 的合成,盡量不涂抹防曬霜,以免影響日照效果。但需注意避 免強烈陽光照射,以防灼傷皮膚。
規律運動:建議進行有助于骨健康的體 育鍛煉和康復治療。運動可改善機體敏捷性、力 量、姿勢及平衡等,減少跌倒風險。運動還有助 于增加骨密度。適合于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運動包 括負重運動及抗阻運動,推薦規律的負重及肌肉 力量練習,以減少跌倒和骨折風險。肌肉力量練 習包括重量訓練,其他抗阻運動及行走、慢跑、太極拳、瑜伽、舞蹈和兵乓球等。運動應循序漸 進、持之以恒。
戒煙。限酒。避免過量飲用咖啡。避免過量飲用碳酸飲料。盡量避免或少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
2.骨健康基本補充劑
鈣劑: 成人每日鈣推薦攝入量為800 mg ( 元素鈣) ,50 歲及以上人群每日鈣推薦攝入量為 1 000~1 200 mg 。盡可能通過飲食攝入充足的 鈣,飲食中鈣攝入不足時,可給予鈣劑補充。
維生素 D:維生素 D 用于骨質疏松癥防治 時,劑量可為 800 ~ 1 200 IU/d。對于日光暴露 不足和老年人等維生素 D 缺乏的高危人群,建 議酌情檢測血清 25OHD 水平,以了解患者維生 素 D 的營養狀態,指導維生素 D 的補充。有研 究建議老年人血清 25OHD 水平應達到或高于 75 nmol/L ( 30 μg/L) ,以降低跌倒和骨折風險。 臨床應用維生素 D 制劑時應注意個體差異和安全 性,定期監測血鈣和尿鈣濃度。不推薦使用活性 維生素 D 糾正維生素 D 缺乏,不建議 1 年單次較 大劑量普通維生素 D 的補充
3.抗骨質疏松癥藥物
通常首選使用具有較廣抗骨折譜的藥物 ( 如阿侖膦酸鈉、唑來膦酸、利塞膦酸鈉和迪諾塞 麥等) 。對低、中度骨折風險者 ( 如年輕的絕經后 婦女,骨密度水平較低但無骨折史) 首選口服藥物 治療。對口服不能耐受、禁忌、依從性欠佳及高骨 折風險者 ( 如多發椎體骨折或髖部骨折的老年患 者、骨密度極低的患者) 可考慮使用注射制劑 ( 如唑來膦酸、特立帕肽或迪諾塞麥等) 。如僅椎 體骨折高風險,而髖部和非椎體骨折風險不高的患 者,可考慮選用雌激素或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具體用法請咨詢專科醫生,并遵醫囑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