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的思考
編者按: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浙江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都提出要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在高中段教育普及的今天,普通高中長期以來形成的強調知識傳授、統一步調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無法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方式需要從“單一”走向“多樣”,需要通過建立個別化的教育體系,在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促進其個性發展,讓學生“人人成才”。
□浙江省教育廳基教處 方紅峰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目的是要推進培養模式多樣化,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要。提出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是有針對性的,那么,當前普通高中教育存在著哪些迫切需要改革的問題?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的關鍵又是什么?通過對我省普通高中教育情況的梳理,以及參考國外普通高中教育發展的情況,筆者力圖從中尋找出答案,并嘗試就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提出一些建議,與同行商榷。
A.普通高中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與挑戰
1995年原國家教委印發《關于大力辦好普通高級中學的若干意見》以來,我省普通高中教育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普及與提高并行,在事業發展、學校建設和教育教學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就。具體表現在:高中教育事業規模快速發展,2009年我省高中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2.5%,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到97.9%;多元化辦學的體制得到進一步確立,公辦和民辦普通高中教育都得到快速發展,民辦普通高中在校生數約占總在校生數的1/5強;辦學條件明顯改善,2009年全省97.1%普通高中學校建有校園網,平均每4.8名學生擁有一臺計算機,生均圖書39.8冊,生均儀器設備值達2467元;師資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提高,教師學歷合格率2009年達到98.16%;優質資源覆蓋面和整體辦學水平穩步提高,全省有65%左右的普通高中學生進入優質高中學校就讀。
隨著普通高中教育的普及,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接受高中階段教育特別是優質高中階段教育的需求和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相對不足的矛盾仍十分突出;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尤其是“創新強省、創業富民”戰略和經濟的轉型發展,對創新創業人才的渴求與長期以來形成的強調知識傳授、統一步調的人才培養模式之間的矛盾尤為突出,普通高中教育的發展面臨著重大的變革和挑戰。
?。ㄒ唬┥鐣枰鄬哟味囝愋腿瞬?,人民群眾有多樣化的教育需求,迫切需要改變普通高中“千校一面”、高度同質化的局面。隨著我省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生產技術不斷提高,產業轉型速度加快,對人才的需求呈現多樣化和全方位的特點。同時,人的潛能是先天不同的,高中階段是學生不同個性和才能開始顯現和發展的時期,又是學生決定自己今后不同生活道路的關鍵期,學生具有強烈的多樣化發展的需求。長期以來,普通高中教育“千校一面”,缺少辦學特色,形成了高度的同質化,與社會和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教育需求形成尖銳的矛盾,隨著高中教育的普及,這種矛盾就更為顯現。普通高中教育要促進每個人的潛能得到應有的發展,就需要切實改變同質化的傾向,實現培養目標由一元向多元轉變;需要進一步推進辦學模式的多樣化和特色化;需要嘗試普通高中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間的雙向流動,普通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的上下溝通,不斷增強辦學活力,形成靈活、多樣的辦學局面,為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為學生成才提供均等的機會。
?。ǘ┙ㄔO創新型社會迫切需要高質量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培養模式,提高創新人才的培養水平。建設創新型社會,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破解發展難題,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保證。目前我們的自主創新成果較少,產業技術的一些關鍵領域存在較大的對外技術依賴,不少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產品主要靠進口,對外技術依賴局面日趨嚴重,自主創新能力亟待提高。創新型社會建設需要國民整體創新水平的提高,需要建立新型的人才培養體系。普通高中教育是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的基礎,對創新型社會建設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然而,普通高中教育“一切為了高考”的傾向仍然嚴重,長期以來形成的強調知識傳授、統一步調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得學習者的個性和主動性得不到發揮,普通高中的其他職能已經被弱化,難以滿足培養創新人才的要求。因此,高中教育迫切需要轉變人才培養的模式,探索建立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全民族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
?。ㄈ┲R更新周期縮短,職業變更提速,信息技術飛速發展,要求普通高中教育發展具有面向未來的前瞻性。進入21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產業的不斷升級以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普通高中教育無論是在發展方式、教育形態,還是在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方面都面臨變革的壓力??茖W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的“創造周期”、“物化周期”、“更新周期”明顯縮短,要求普通高中的教育內容不斷更新;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產業的不斷轉型升級,使得社會職業變更的速度加快,要求普通高中教育要適應終身教育的需要;以微電子技術為主要標志的新技術的發展日益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中,使得知識的獲取更為便捷,要求普通高中教育不斷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轉換教育形態等。迎接這一系列挑戰,需要普通高中教育發展具有面向未來的前瞻性,積極開展一系列的前瞻性探索,明智地選擇和確立符合時代要求、適合國情的普通高中教育發展的方式、觀念與模式。
B.建立個別化教育體系是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的關鍵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是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高層次基礎教育。不斷改進普通高中教育,確立符合時代要求、適合國情的普通高中教育發展的方式、觀念與模式,對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合格勞動者和創新人才具有重要意義。普通高中教育發展方式要從“單一”走向“多樣”,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務要在關注全面發展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實現“人人成才”。
?。ㄒ唬┩ㄟ^普通高中學校“校內多樣化”滿足每一位學生發展的需要。班級授課制是現代教育的基本教學制度,其優點是教師可以根據課程標準對全班學生按一種要求授課,保證學生達到一個基本較高的水平;缺點是無法關注到每個學生的需要,難以實現因材施教??疾煳鞣街饕獓移胀ǜ咧星闆r,在保留班級授課制的前提下,為滿足學生發展需求有兩種做法:第一,增加普通高中學校的類型,為學生提供不同的選擇,如美國的“校中校”、“磁石學校”、“全年學校”、“特許學校”、“新型美國學校”等選擇性學校,德國曾經將完全中學分為古典語、現代語、數學自然科學、經濟、社會和藝術等六種類型。第二,通過普通高中學校課程的多樣性和選擇性,也就是“校內多樣性”來滿足學生不同的發展需求。
通過比較分析,第二種做法即以“校內多樣性”來滿足學生不同的發展需求是美、英、德、法、芬等西方主要國家的主要做法。例如,美國絕大多數學生在綜合高中就讀,只有極少數學生到選擇性學校讀書,而德國教育改革后也逐步在取消完全中學學校類型劃分。這是由于普通高中教育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身心發展、志趣分化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人生職業規劃和分化發展的重要階段,但大多數學生發展傾向是需要在高中階段逐步清晰的,如果將普通高中學校進行分類,學生在入校前做了選擇,但進入學校開始學習后將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這些國家主要是在普通高中學校內部開設多樣化的選修課程、建立選修制度,將選擇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選擇中逐步明晰發展方向,在選擇中學會選擇。上述這些國家高中階段學校類型不一,有的國家學校類型比較多,但承擔普通高中教育責任的學校則較為單一,如美國的綜合高中、英國的第六級、德國的完全中學、法國的普通教育高中等。至于少數發展傾向已經清晰的初中畢業生,則是通過建立少量的“專門學校”來滿足他們的需要。
?。ǘ┙€別化教育體系應成為核心任務。“個別”是相對于 “群體”、“集體”而言的,個別化是相對于“同一化”、“劃一性”來講的,因此,個別化教育就是指調節目標、課程、學校資源、學習方法、時間和管理等因素,以適應學習者的個別差異。在班級授課制作為學校教學的基本制度前提下,實現個別化教育的成熟做法就是允許學生自由選課,進行“走班教學”。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相應的課程,選擇同一課程或同一水平課程的學生在一個班級內上課,這既發揮了班級授課制的優點,又克服了它的缺點。
要實現個別化教育,需要豐富多彩的選修課程、可行的選課制度、分步選擇的時間安排、“走班上課”的教學組織形式、嚴格的學分管理制度、甚至彈性的高中修習時間等,也就是要建立個別化教育體系。這其中的核心就是要建設符合學生發展需要的豐富多彩的選修課程。個別化教育體系的建立意味著高中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主要是通過“校內多樣性”來滿足。當然,個別化教育體系如要順利運行,則普通高中學校的管理制度需要跟進改革,進行制度重建。
(三)普通高中學校應在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辦學特色。通過建立個別化教育體系,也就是“校內多樣性”來滿足高中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并不妨礙普通高中學校特色的形成。因為不同學校的生源存在差異,學生的發展需求也存在著差異,在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過程中,因學生需求的差異以及學校資源的差異,學校建立的課程體系也會存在不同,而富有特色的課程體系應當是普通高中學校辦學特色的集中體現。
個別化教育體系的建立,尤其是多樣的選修課程開發,需要時間,因此,普通高中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也會是分階段的,大致可分為特色項目、學校特色和特色學校三個階段。通過開發一個符合學生需要的富有特色的課程或項目,學校就具有了一個特色課程或項目;經過努力,開發出多個特色課程或項目,就逐步形成了學校特色;當開發的課程能夠滿足本校學生的發展需要,并形成了有別于其他學校的課程體系,學校就形成了辦學特色,成為特色學校。當然,建設少量的如藝術高中、體育高中、科技高中等“專門學校”也是形成普通高中學校特色化的一種途徑。
C.推動我省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的建議
在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方面,我省也具有一定的基礎。例如,一些普通高中長期以來形成的科技、體育運動、藝術等方面的傳統優勢項目;許多學校已經開發出了一定數量的校本課程;豐富多彩的學生社團也在多數學校的校園內展開;所有的普通高中學校建立了選課制度,嘗試開展“選課走班”的教學等等。應當結合我省實際,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礎,來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
(一)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可以走“校內多樣性”加“專門學校”的路子。普通高中的多樣化的目的是推進培養模式多樣化,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要,而通過建立個別化教育體系,也就是“校內多樣性”,以靈活的、可供多種選擇的課程設置來滿足學生多樣化選擇的需要,已經被證明是可行的,且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應該成為普通高中多樣化的主要形式。與此同時,在普通高中學校數量較多區域,可以建立少量的如藝術高中、體育高中、科技高中等“專門學校”,以滿足一些志趣分化明顯、職業傾向清晰學生就讀普通高中的需要。為此,建議可暫不調整高中學校生源分配的機制,同時鼓勵高中學校更深入研究學生發展的需求,樹立“讓每一位學生成功”的教育思想,盡全力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
(二)調整普通高中課程結構,做到“保底”和“揚長”相結合。個別化教育體系的建立是普通高中多樣化的關鍵,而選修課程的建設則是其中的核心任務,因此,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自然就是推動我省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的重要平臺。在進一步完善我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調結構、減總量、優方法、改評價、創條件”工作方針中,最為重要的任務是“調結構”。調整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結構,將必修課程明確定位于提高國民素質這個目的,適當降低必修課程的水平及其內容的難度和廣度,成為全體國民的“共同基礎”,起到提高國民素質的“保底”作用,同時增大選修課程在總課時中的比例;調整選修課程的結構,形成分水平的學術課程、興趣拓展課程、職業準備教育課程、中職課程以及大學先修課程等選修課程系列,起到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揚長”作用。為此,建議加強普通高中校長的課程領導力培訓和教師課程開發能力的培訓,提高課程開發的意識和能力;加強普通高中學校間的合作,共通共享所開發的高質量的選修課程;加強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學校間的合作,將部分中職課程引入普通高中;加強普通高中與大學的聯系,建設大學先修課程;加強普通高中學校與社會教育機構的聯系,增加學生選修課程的資源;加強普通高中學校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為學生提供更大的選擇空間。與此同時,通過審定將學校開發的高質量選修課程列入全省選修Ⅰ課程目錄,以加快我省選修課程建設的步伐。
?。ㄈ┻M一步推進評價改革和高校招生制度改革,與普通高中教育形成良性互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學生的個性發展,普通高中學校的特色發展,都需要評價制度的支撐。尤其是普通高中畢業學生的多元化“出口”,將對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起到強大的牽引作用,為此需要進一步推進評價改革和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建議進一步改進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在做好監測必修課程質量的同時,拓展對學生個性化發展水平的認證,如開設不同學術水平選修課程的認證考試、大學先修課程的認證考試,等等;進一步完善“三位一體”的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在深入研究不同類型高校合格新生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高考的內容和形式,同時加快高校錄取制度的改革,不斷提高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在招生中的作用,在開展高職高專學校的“免試入學”試驗和本科院校的自主招生改革中,應突出強調不同類型高校合格新生的標準是不同的,高校應突破“唯分數論”,充分利用反映高中學生發展狀況的各種證明材料,選擇適合自己學校的新生;盡早進行普通高中特色學校標準的研究,引導全省普通高中學校的多樣化、特色化發展。
世界銀行在《中國與知識經濟:把握21世紀》的報告中指出“中國的競爭力將越來越取決于其人民有效地創造、獲取、分享和使用知識的能力”,同時呼吁必須“繼續致力于將教育體系改造成一個內容豐富、廣泛和富有靈活性的體系”,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應是對此呼吁的極好回應。建立個別化教育體系,給學生選擇教育的權利和自由,將極大地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自身完善,也將為社會提供不竭的創新源泉。這是對每個鮮活生命的尊重,是在教育過程中實現公平的重要途徑,也是以人為本在基礎教育中的寫實,由此,以人為本不是理想,而是現實。
2011年全國中學校長高峰論壇舉行
本報訊(通訊員 曾昊溟 記者 言 宏)“什么是高中特色化”、“如何進行高中特色化辦學”等問題越來越被人們關注。圍繞“高中特色化辦學”這一話題,日前,由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寧波市教育局主辦,鎮海中學承辦的2011年全國中學校長高峰論壇成功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260位高中校長代表和多位教育專家一起展開熱烈討論。
去年,國家公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了要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促進辦學體制多樣化,擴大優質資源;推進培養模式多樣化,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要;進一步探索發現和培養創新人才的途徑,并鼓勵普通高中辦出特色等一系列發展方向。本次論壇中,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主任、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陳玉琨,吉林省教育廳副廳長孫鶴娟,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校長過建春和浙江省鎮海中學校長吳國平等分別就“培育辦學特色 建設一流學校”、“文化管理:科學維度和價值尺度”、“發展優質特色學校,我們能夠做些什么”和“尊重多元選擇,促進高水平差異發展”等方面的思考進行主題報告。與會校長代表還圍繞“辦學特色與培養目標”、“辦學特色與人才培養模式”、“辦學特色與教師隊伍建設”、“辦學特色與學校文化”展開分組討論,并結合自身辦學實際分享特色經驗。
專家觀點
先進的教育理念,正確的質量觀是特色辦學的標準。特色辦學要體現教育管理的變化、學校文化的變化、教師專業發展上的變化,并最終體現在學校中學生發展的變化。要辦出特色,學校文化必需要具有包容性、開放性的特質。
——中央教科所所長 袁振國
特色學校在建設過程中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一是防止形式主義,二是防止一刀切,三是要開展教師共同體的建設。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 朱永新
辦學特色是一定教育理念的反映,且必須在教育價值的選擇(主觀性)與是否符合社會需求(客觀性)之間達成統一。校長們要確立正確的人才觀、教育價值觀與教育過程觀,凝練教育理念;要提升教師與職工的觀念水平,培育學校特色文化;辦學特色是以人才培養模式為載體的,創新培育模式,要有獨特的課程與各種教育活動體系,富有個性的教育教學方法,與眾不同的教育評價體系;要及時反饋培育結果,爭取社會認同,為學校發展進入良性循環提供保障。 ——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主任、華師大教授 陳玉琨
創建特色高中的唯一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實現多樣化發展,要踐行守望精神。要盡量通過高中特色課程的建設,為不同選擇的學生創造適合的成長環境,為他們的多樣化發展創造條件。漸進式與突變式特色高中創建過程,都要沖破傳統理念、傳統體制的束縛。以成功的績效取信于學生、家長和社會。
——北京教育科學院 文 ?
校長觀點
高中辦學多樣化的實質是變打造適應教育的學生為創造適應學生的教育。而這一創造適應學生的教育就是要在共同發展的基礎上讓學生有差異地發展,有選擇地學習,使學生個性發展最大化。
因此在當下的體制與語境中,學校可以朝多元化辦學嘗試性邁四個小步:現代課程的推進;現代管理體制的建構;國際化教育的提升;數字平臺的打造。
——杭州第二中學 葉翠微
為什么要高中多樣化?概而言之是社會需要多樣化的人才,學生(人)是多樣化的,所以學校需要多樣化,使學生在擁有共性基礎上的生動活潑的個性發展是其方向,學生的持續發展是其追求。這是多樣化發展的本質和指向。這種多樣化發展,不是學校擺設一個圈,讓自投羅網的人“鉆圈”,也不是硬性規定某種模式讓學生“屈服”,其本質不是去挑選適合自己學校教育的學生而是要為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學生創設適合他成長的教育模式。高中多樣化發展,與其說是學校辦學的一種規劃,倒不如說是學生發展的一張藍圖。
——杭州高級中學 尚 可
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其目的就是創造一種適合不同學生的教育。途徑在于學校制度建設、課程建設。歸根結底是文化建設。政策保障應該給予校長一定的權利。只有責、權、利三者對等了,校長才能夠做好多樣化這篇文章。
特色高中與高中特色是不一樣的。特色高中起碼有這樣幾大特點:(1)整體性,一所高中的特色應表現在學校的整體或全局,滲透在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2)穩定性,一所學校獨特的辦學風格的形成,能夠長期地顯示、保持和發展,能夠經受時間和實踐的檢驗,并且在校內外產生廣泛和深遠的影響,它標志著學校教育個性和管理個性的成熟。(3)獨特性,一所學校所表現的獨特的色彩、風格等具有其鮮明而獨特的個性,是不可復制的。(4)發展性,隨著時代改變、條件改變,特色學校也在發展之中,其具有特色的整體性風格和特點也將不斷改進和調整,順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杭州第十四中學 邱 峰
多樣化辦學要尊重學校的選擇,并在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支持、幫助、扶植下發展。
從理想的角度講:高中多元化發展或能改變社會、政府對教育的評價;本著“合適的是最好的”多元教育理念,只要是所培養的人對社會有用,為社會所歡迎,滿足社會對多樣化人才的需求,無論是搞理論研究,還是實際操作和應用,都是人才,則既能改變教育行政部門對教育效能的單一評價,也能樹立社會、政府等職能部門的正確的人才觀和價值觀,這是教育革命的最大成功之所在。
——杭州第七中學 樓 平
高中多樣化辦學實質上是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是為了讓高中教育更好地服務于人,發現和成就學生的獨特性,實現他們的個性化發展。這對高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為高中學校的特色化辦學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多樣化辦學的一個直接指向和必然結果是形成學校辦學特色,造就各種特色學校,而特色學校我認為必須深深扎根在學校傳統文化中,有穩定的不易被復制的學校核心育人系統,能尊重教育教學發展規律,有其被社會、學生、家長廣泛認可的質量指標。
高中辦學要多樣化,教育行政部門和社會必須創設良好的外部支持系統,協助學校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學校制度,賦予學校更多辦學自主權,特別是在課程設置、教師招聘、學生招考、資源配置以及對學校的考核評價上,教育行政部門應針對不同學校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優質服務,減少行政干預,社會也要轉變觀念,給學校足夠的時間和寬松的空間。
——鎮海中學 吳國平
學校的使命就是培養人才,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多元的需要。要做好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的工作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評價制度改革,評價不能一元化。對學校、對人才的選拔要多樣化;二是課程要多樣化,尤其是教材要多元化;三是政策保障,現在面臨的幾個問題主要是師資問題、地方資源不足等。
——鄞州中學 王賢明
其實,多樣化發展與特色化發展是一回事。要給不同的學生以不同的教育,最根本是課程多樣化。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要開拓中外合作的新途徑。
——寧波效實中學 周千紅
?。ㄎ淖终?陳熙熙 言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