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層次,讀史信史。不管書中的內容是否不可信也姑妄聽之,對歷史有個大概認識;比如《明史》,雖然說離它最近的清朝人撰寫的最可信,但你覺得如果有個清朝人把努爾哈赤發跡的過程寫的太真實了他還能活著看到自己的書出版嗎?所以要結合明朝人所寫的一些書籍相互印證才能確定《明史》中有多少是可信的,但總的來說歷史延續還是完整的,這就夠了,起碼會有一個整體印象。這是批判性思維的認識現狀。
第二層次,讀史不信史。針對作者的水平人品、成書的朝代、與前朝的關系和當政者的開明程度,結合其他資料的輔助,找出書中不可信或者模棱兩可的地方,推測出這樣寫的原因。這是批判性思維的分析現狀。
第三層次,讀史用史。讀歷史是拿來用的,干什么用?用之于生活和工作。比如歷代王朝雖然是爭權奪利、血雨腥風,但是對皇子的教導、選用都是依據什么、如何培養的都值得我們教育孩子所用。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是如何理政的,皇家、宦官、仕人三大集團如何爭斗的,那些成者為王的“偉人”都是如何抓住機遇的,也會給我們以啟發,這些都是讀史讀出的干貨。這也是批判性思維的真正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