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備戰2020年專升本考試的考生有沒有做好準備?以下是小編給考生整理的2020年專升本語文復習考點,準備參加考試的考生一定要認真查看。1、提倡“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唐代詩人是:白居易5、開創我國文學中“悲秋”主題先河的作品是:宋玉的《九辯》14、“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出自:李白的《將進酒》 答:元代散曲有小令和套數兩種,小令由單支曲子組成,如馬致遠的小令《天凈沙· 秋思》;套數是由同一宮調若干支曲調連綴而成,如關漢卿的《南呂·一枝花·不伏老》。“南呂”是宮調名,“一枝花”是支曲牌名,“不伏老”是標題。27、王實甫在《西廂記》中提出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愛情口號是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28、“吳中四士”是指張若虛、賀知章、張旭、包融。 答:白居易,有2888首詩;杜甫,有1465首詩;李白,有1045首詩。30、 清人王闿運稱“孤篇橫絕,竟為大家”的詩人是張若虛,“孤篇”是指《春江花月夜》34、 明代的“四大奇書”是指哪四本書,各自的作者是誰? 答:《荊釵記》、《白兔記》、《拜月記》、《殺狗記》。36、 湯顯祖的“臨川四夢”包括《南柯記》、《邯鄲記》、《牡丹亭》、《紫釵記》。38、李漁(笠翁)在哪本書中系統地論述了戲曲文學的特點及戲曲表演藝術?39、“詩仙” 和“詩圣” 各是哪位詩人,他們的詩歌各具什么特色? 答:李白是“詩仙”,詩風飄逸;杜甫是“詩圣”,詩風沉郁。41、《詩經》古稱《詩》或《詩三百》,漢代以后才成為儒家經典。42、《詩經》形成于上古前11世紀至前6世紀期間。43、兩漢時代解讀和傳授《詩經》的共有四家,即“四家詩”。44、兩漢時代傳授《詩經》的齊魯燕為今文經學,毛詩為古文經學。45、被后世稱作“千古傷心之祖”的是《詩經》中的 《蒹葭》一詩。46、從孔子始,就有詩“不讀詩,無以言”的總體功能評價。47、漢代是對《詩經》進行經學解讀的時代,直到宋代,朱熹等學者另辟蹊徑,開辟了詩經解讀的新類型。48、《詩小序》認為,《詩經》中的“關雎”是一首以“頌美周文王妃太姒之德”為內容的詩歌。50、《楚辭》是一部詩歌總集,由西漢劉向收集編輯成集。51、《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其題目的意思是遭遇憂患。52、《九歌》中主祭湘水之神的詩篇有《湘夫人》和《湘君》。53、《九歌》中的祭祀對象可以分為天神、地神、人鬼三類。54、《山鬼》是《九歌》中最美麗的詩篇,有學者認為描寫的是巫山神女的傳說。55、在屈原的作品《天問》中,他一口氣提出了170多個“什么”和“為什么”。56、宋人總結楚辭有“書楚語、作楚聲和紀楚地,名楚物”的特征。57、《楚辭》作為中國第一部文人創作的詩歌總集,開創了中國文學發展的新局面。58、朱熹對詩人屈原的評價是“天性民彝之善,”“忠君愛國之誠心,不辨自顯”。屈原其人其辭的光芒哺育了后代無數中國文學上的偉大人物,如李白、李賀、蘇軾。59、子貢問孔子,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嗎?孔子回答:“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62、孟子認為人都有“四心”,即仁 、義、禮、智 。65、《老子》一書又名《道德經》、《老子五千文》。66、《莊子》內篇中的《齊物論》、《逍遙游》、《大宗師》集中反映了莊子的哲學思想。67、莊子認為要達到精神的絕對自由,必須做到“無己 、“無功”、“無名”,莊子又把這種精神狀態稱為“心齋”、“坐忘”。68、儒 、道兩家文化構成中國思想當中的兩條路向,這兩條路向又互濟互補。69、早期法家分為重法、重術 、重勢 三派,分別以商鞅 、申不害、慎道 為代表。70、戰國末年的韓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綜合了早期法家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慎道的“勢”,建立了自己的法家理論體系。72、戰國中后期,墨家與儒學并為當時的兩大“顯學”。73、墨子認為,先秦社會之所以失范,在于人與人之間不能相愛。他提出“兼相愛 、交相利”的政治哲學。74、在歷史上齊名并稱《史》《漢》,列我國二十四史的是司馬遷創作的《史記》和班固創作的《漢書》 。75、司馬遷首先創立了“以人為經,以事為緯”的紀傳體史書體例。76、《 史記 》被魯迅贊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77、《史記》是一部“成一家之言 ”、洋溢著激情和個性的文學著作。78、司馬遷為游俠作傳,主要是歌頌了游俠那種“扶危濟困” 的俠義精神。79、司馬遷為刺客作傳,主要是極力歌頌刺客那種“士為知己者死”的品質。80、司馬遷充分肯定工商業者經營活動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專門寫了《貨殖列傳》。81、司馬遷為游俠作傳,主要是歌頌游俠那種“其言必信,其言必果,已諾必成”和“不矜其能羞伐其飾”的道德情操。82、班固在《蘇武傳》里塑造了一個“威武不屈,貧賤不移,糞土王侯”的民族英雄的形象。83、班固在《蘇武傳》里歌頌了蘇武不計較個人恩怨,而以國家利益為重,始終堅持民族氣節的高尚品質。85、從人生的角度看,魏晉南北朝是“人的覺醒”的時代。86、《世說新語》中《傷逝》一章記錄了魏晉士人悼亡傷逝的言語。87、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總結出“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發出沉重的感嘆。希望能給專升本備考的考生帶來幫助~參加專升本考試的考生一定要在考前好好備考,認真學習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