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跋七
題跋八
題跋十
題跋十二
《花卉山水人物圖冊》題跋 黃慎作 冊 設色絹 縱36.9厘米、橫28.4厘米(每頁),南京博物院藏
黃慎(1687—約1770),清代畫家。福建寧化人。初名盛、勝,字恭懋,別號癭瓢子、東海布衣等。擅人物、花鳥、山水。人物師法上官周、陳洪綬等,繪畫題材廣泛。黃慎多將神話傳說、文學作品以及生活中的勞苦人民形象納入畫面,形象刻畫細膩、嚴謹、生動。晚年又引狂草入畫,用筆粗獷、氣象雄偉,畫風豪放熱烈、縱橫恣肆,設色清妍秀雅。山水師法倪瓚等人筆意,簡約疏宕、清遠開闊。其花鳥畫師法徐渭等,善于從寫生中提煉優美的意象,簡潔暢快,自成一體,對齊白石等后世畫家影響甚大。著有《蛟湖詩鈔》。黃慎不僅是具有獨特個性和藝術天分的杰出畫家,也是一位具有精湛造詣的書法家,他的狂草書尤其為人所稱道。其草書師法王羲之、王獻之、懷素,頗得章草筆意,而草書上的精深造詣亦對于黃慎的繪畫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南京博物院所藏《花卉山水人物圖冊》中的題跋即是頗能反映黃慎書法藝術特點的精心之作。
此套《花卉山水人物圖冊》共十二處題跋,在此,我們以第七、八、十、十二開為例請大家欣賞,該四篇題跋釋文如下:
第七開:
句吳有才子,衰鬢走長安。
地自南來暖,天從北去寒。
關河乍相見,風雨別猶難。
我亦羈棲者,空教惜羽翰。
送趙飲谷北上
昔別大江舟,春城憶石頭。
疏聞竹杪雨,泠過木樨秋。
詩剪西昆體,書飛涯海郵。
弟兄情墨綬,遙望出皇州。
懷敬梅伯仲,寧化黃慎
第八開:
知君苦好道,何事覓頭童。
高知魯連士,狂憐阮籍容。
袖云來白岳,騎鶴過江東。
大雅鋤荒落,冥鴻上遠空。
送汪瞻侯
歸家歲已暮,梅放隔年春。
女漸知言笑,妻原甘食貧。
盤分新菊甲,鏡里舊儒巾。
卻怪昌黎腐,窮文送此辰。
除夕
第十開:
蒼髯江左客,幕府擅風流。
竹葉三分月,春風十四樓。
我歸盤谷老,君訂武夷游。
執手淮安道,依依上小舟。
留別白長庚
慣得江山趣。扁舟是客廬。
浪游忘歲晚,何暇嘆歸與。
朝盥鄱陽水,暮烹湖口魚。
舉杯遲月上,光照半艙書。
舟中作
第十二開:
得拜先生廟,空堂山四圍。
文章留大雅,禮樂見當時。
黃葉隨鷗下,寒云帶影飛。
滿江煙雨色,獨載一船歸。
謁曾南豐先生廟
荒園人不至,春老麻成叢。
三徑空生綠,一花開更紅。
山蛛牽晚霽,野鳥逐高風。
滿目幽棲意,題詩寄何公。
荒園
此《花卉山水人物圖冊》題跋行筆干脆利落,給人以遲澀、勁整、秀美之感,于粗服亂頭中見秀美的審美意趣。在書法中所呈現出來的如“疏影橫斜,蒼藤盤結”的審美意象,進一步將黃慎內在的精神世界于其中展現出來,營造出“字中有畫”的神韻,不愧為揚州畫派諸家中將草書創作與繪畫創作緊密結合的一代杰出藝術家。
黃慎此件《花卉山水人物圖冊》題跋在章法布局上有自己獨特的面貌。由于他的書法學“二王”,多出于章草,很多筆意從章草脫化而出,更從懷素以及黃庭堅、祝允明等人的筆意中尋求自己的審美元素和藝術風神,因而在行氣中多注重筆墨的氣勢貫通,突出點畫的具體形態,于不斷的疏密聚散中展開章法布局,忽斷忽連、呼應顧盼,給人以氣勢雄偉而鏗鏘有力的節奏感。黃慎此冊頁各題跋均以中軸線為中心進行布局,或虛實對比,或通過上下大小字體的變化進行章法安排,并且以筆勢和字體本身所具有的自然之勢使空間自然呈現出豐富的變化,從而形成了落英繽紛、流蕩峻偉的特色。而如此濃密、緊湊的布局安排,也讓人感受到徐渭以及祝允明草書的某些特點。黃慎既注重空間上奔騰跳躍的氣勢,同時也注重行氣中靜謐沉靜氣息的運行和停駐,因而使其既有縱橫奔放的躍動之勢,又有沉靜蘊藉的內在精神氣息的停留回環,從而弱化了懷素、黃庭堅、祝允明等人因過于嚴緊雄放、過于注重自我情感宣泄而造成的緊張感,同時也保留了他們在空間上注重開張、奔放的一些布局特點,于奇崛狂逸中見本色,展現出獨特的面貌。
此題跋在間架結構、結體上亦頗有特色。首先,草法精熟,字法結構嚴謹精美,保留了章草以及王羲之單字結體的傳統,很少見多字聯為一體的結體,與明末以來比較鮮明的連綿體草書拉開了距離。同時比較重視空間上的展開,結體多大小、長短、肥瘦呼應,加以濃淡墨色的變化,自然呈現出節奏感和豐富性。其次,在空間結體上表現出向四方積極拓伸的布局特色。該題跋每字結體基本以縱勢為主展開,同時兼取橫勢,形成了向四方輻射、外拓的特點。且只見簡括的字形,將間架、結體向線條、筆順和點畫上轉化,字形弱化,從而在視覺上呈現出只見點畫離披,不見基本字形的結體特點,有著非書非畫、亦書亦畫的風格特色。此《花卉山水人物圖冊》題跋線條勁銳嚴整、豪放雄強,由于多方折頓挫筆法的運用,筆畫轉折分明,加以干枯、飛白以及或遲澀或迅疾的筆跡,使筆力呈現出勁健雄渾之感,如精鐵兵器撞擊,給人以相當強烈的視覺沖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