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5個萬億級支柱產業、10個五千億級優勢產業、20個千億級特色產業集群
51020:雄起湖北制造“主力集群”
制造業強,湖北才會強。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堅持創新發展,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被擺在首位。
湖北作為制造業大省,在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上提出構建“51020”現代產業體系。即,5個萬億級支柱產業、10個五千億級優勢產業、20個千億級特色產業集群。
“51020”現代產業體系的主攻方向和發展重點在哪?如何推進落實?
5大支柱,萬億實力
“十四五”時期是我省加快制造強省建設、推動疫后經濟重振、加速“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進程的關鍵時期,必須著力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確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動湖北制造向質量效率型、高端引領型轉變。
為此,我省結合自身產業優勢及轉型方向,將新一代信息技術(光芯屏端網)、汽車制造、現代化工及能源、大健康、現代農產品加工確定為“5個萬億級支柱產業”,且到2025年,5大支柱產業營業收入均要突破1萬億元。
新一代信息技術(光芯屏端網)產業上,我省在保障龍頭企業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和運營穩定的同時,將招引上下游企業做好配套,推動新興產業與傳統領域融合應用,拓展應用場景,打造光通信、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新一代網絡與通信等核心產業集群。
汽車制造上,我省將圍繞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輕量化、共享化發展趨勢,強化關鍵汽車零部件配套和創新能力,加快布局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打造萬億漢江汽車產業走廊,建成全國重要的專用汽車基地及示范區、新能源和智能汽車研發生產示范區。
現代化工及能源方面,我省將以“去產能、補短板”為核心,以“調結構、促升級”為主線,瞄準“雙碳目標”,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及循環經濟戰略。力爭到2025年,全省現代化工及能源產業綜合實力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大健康產業上,我省將以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高端化發展和中醫藥傳承創新為關鍵,圍繞生物技術藥物、創新藥、高端制劑、高性能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等重點領域,科學引導大健康產業國際化創新、全產業鏈布局、集群化配套生長、內涵式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現代農產品加工上,我省將重點推進糧油加工業、釀酒及飲料業、營養與保健食品制造業、果蔬加工及精制茶葉加工業、水產品加工業等產業發展,加快推動現代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膳食消費結構改善,滿足城鄉居民更高層次的食品消費需求。
千億產業,組“梯隊”
10個五千億級優勢產業,是萬億級支柱產業的配套與支撐,包括高端裝備、先進材料、節能環保、現代紡織、綠色建材、低碳冶金、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研發設計和科技服務、商務服務。
在高端裝備領域,我省將按照“關鍵突破、集成創新、集群發展”的思路,鞏固提升現有產業基礎優勢,聚焦重點領域,突破核心部件、關鍵技術、重大裝備產業化瓶頸,擴大智能制造模式普及推廣,加大重大技術裝備應用示范。
高檔數控裝備及系統、激光加工成型裝備被擺在重要位置。我省將依托國家數控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武重、華中數控等,加快籌建數控工控創新中心,鞏固重型數控機床、齒輪加工機床、中高端數控系統等優勢。依托激光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激光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大力發展激光器、激光加工設備、激光成套設備、激光應用系統等,形成較為完善的激光產業鏈。
先進材料上,我省將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的迫切需求,重點發展新能源材料、高端金屬材料、新型電子信息材料、新型生物醫用材料、新型生態環境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增強先進材料對湖北產業體系的支撐作用。
20個千億級特色產業集群,即,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北斗及應用、航空航天、高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高端數控裝備、軌道交通裝備、智能制造裝備、智能家電、安全應急10個先進制造業集群,以及光通信及激光、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信息網絡、軟件及信息服務、人工智能、電子信息材料、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數字創意1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省經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湖北是全國8個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的省份之一,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就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進行了系統部署。我省將加快先進制造業發展步伐,構建萬億級、五千億級、千億級三大梯隊,保持制造業占比基本穩定,努力在“十四五”末初步建成全國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
“四項工程”提速先進制造業
新一輪技術改造,讓老樹發新芽,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讓新樹深扎根,提升湖北工業規模和能級。
為加快推進“51020”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我省配套實施四項工程,推動我省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
產業基礎再造工程。聚焦制造業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以及工業基礎軟件(“五基”)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弱項,采取“揭榜掛帥”等方式,對共性技術和關鍵產品組織攻關突破,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集中各方優勢資源共建公共服務平臺,協同提升行業“五基”保障能力。
產業鏈提升工程。做實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鏈長制”,按照每條產業鏈一位省領導領銜、一個省直部門牽頭、一個工作專班、一個專家團隊、一套支持政策“五個一”的模式,精細落實產業鏈技術結構圖、應用領域圖、產業布局圖、發展路線圖、招商目標圖“五張圖”,促進全產業鏈素質整體躍升。
技改提能工程。扎實推進“技改提能、制造煥新”三年行動,推進1000個省級重大技改示范項目,帶動實施技改項目超1萬個、技改投資超1.5萬億元,力爭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達到45%以上,加快建設“智能車間”“智慧工廠”,推動產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數字經濟躍升工程。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加快建設以5G基站、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為代表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加快推廣“上云、賦智、用鏈”等新技術應用,力爭到2023年我省數字經濟總規模突破2.6萬億元,保持中部省份第一,躋身全國第一方陣。
據悉,我省將進一步完善創新發展環境、倡導創新文化,加強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促進制造企業、科研院所、金融資本良性互動,實施更大力度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普惠性政策,開展省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認定,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劉天縱 ?博飛 ?李名)
編輯:劉??衛
責編:朱習芳
審核:姚??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