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東區實驗小學發出一份公約《讓家長告別檢查作業——實驗小學教師公約之作業篇》。里面提到說“認真批改作業,是每一位老師的基本職責!我們希望學生擁有這樣的認識:檢查作業是我自己的事,不是媽媽的事……從今天起,我們想改變‘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現狀,取消規定家長為孩子家庭作業簽字的要求……”(新民網)
“家長作業”是目前小學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現象,老師給孩子布置完作業會總會讓孩子們在完成作業后讓家長檢查并簽字,家長在檢查時會附帶糾錯,主動“幫助”老師糾正孩子在作業中的錯誤,一方面加重了家長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會使孩子養成一種依賴心理,這些都是對孩子成長不利的。不少家長現在都是以孩子為中心,在學習上更是如此,接送孩子放學已經是常態,一到放學的時間點不少學校門口就被堵得水泄不通;對于孩子的作業更是無比上心,想方設法、絞盡腦汁地“幫”孩子完成作業,這樣的方式使得孩子獨立生活、獨立學習的機會減少,更容易養成依賴性。
叫停家長簽字,取消目前普遍存在的“家長作業”,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家長作業”的模式,讓老師在收到孩子作業之前,經過了一道糾錯、批改的步驟,老師并不能夠通過作業來得到孩子學習情況的真實反饋,教學的效果就會有偏差。有些小學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明顯已經超出了小學生能力的范圍,這些作業可以說就是布置給家長的,這樣的作業完成起來又有什么意義?布置超出學生能力范圍的作業,考驗家長的能力并不能教給孩子任何知識,反而加重了家長的負擔,值得反思。
小學教育的初衷是讓孩子學到知識的同時快樂成長。“家長作業”的結果就是,孩子并沒有開始學會獨立完成作業,反而可能會為這樣的作業所困擾,既不利于學生學習,也無助于孩子健康成長,如此的教育方式便失去本來意義。叫停家長簽字,學校有必要科學引導,倡導家長不參與作業檢查,提倡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由老師承擔起應擔的責任。
眼下,叫停家長簽字、取消“家長作業”顯得有點“另類”,但這是另辟蹊徑。普遍存在的方式不一定是正確的,或者講,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要與時俱進,因此,要有敢于打破常規的勇氣,大膽進行教學教育的改革創新。(曹承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