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森
━━━━━━
2019年2月20日,第三屆GPLP投資產業峰會暨2018影響力評選頒獎盛典在北京成功舉辦。此次產業峰會,由創投專業媒體GPLP犀牛財經舉辦,得到了藍光地產、凱聯資本以及500多位知名投資人、企業家、創業者、媒體代表的支持參與。
本屆峰會產業資本圓桌論壇以“產業資本投資之道”為主題,邀請了亦莊產投副總經理楊全文、北京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鑫、青域資本創始人林霆、科大訊飛副總裁、大數據研究院院長劉鵬、神州數字集團創始人孫茳濤、火山石資本創始人章蘇陽、森特基金合伙人周曉棠共同就產業資本的投資之道做了深度探討及解讀。
產業資本的投資邏輯,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什么樣的投資方式對產業資本來說是比較合適的方式?
GPLP犀牛財經2018影響力評選頒獎盛典將為大家現場解密。
亦莊產投副總經理楊全文:產業資本異軍突起 專業人士有優勢
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產業資本的力量一直在積聚,近幾年來,雖然說投資行業也遇到一些問題,包括募資難,配置資產風險等方面的問題,但是有一點可喜的是產業資本這一塊的力量可以說是異軍突起。
因此,這讓大家在這樣的資本寒冬當中看到了一點信心。產業資本有他自己的特性,首先產業資本來自于產業,它也會最關注產業,最終也會直接流向產業,跟金融資本不太一樣,不需要通過金融這個媒介,由此導致其投資邏輯方面會跟其他財務投資不同。它不是單純以追求財務收益最大化為目標,它更加追求所投資產業與自身產業的協同和聚合效應,屬于戰略投資范籌。
從投資方向看,產業投資更加關注細分行業,包括基于產業價值鏈的縱深方向的資源整合,以及基于自身規模和風險分散考慮而進行橫向外延式的并購,或者是基于戰略轉型需要而進行的前瞻性產業鏈布局。產業資本具有對行業理解的優勢,這讓他們在判斷投資標的價值及發展潛力方面獨具優勢。當然了,現在許多投資機構也會招攬行業中有產業背景的人來做投資,目前來看,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發展趨勢。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產業資本投資的優勢。
綜合來看,未來產業和金融這一塊應該是相融合的一個過程,這個是大勢所趨。此外,未來的產業資本投資還將具有專業化,協同化,以及國際化的發展趨勢。
北京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股權基金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鑫:細分的產業資本 三處重要風險需要注意
產業資本從嚴格意義上講不僅包括政府引導基金,像很多大集團的并購基金,包括現在越來越多優秀的GP也慢慢的扎根于一些細分領域,可能他們這類公司都歸結為產業端。
關于行業的風險主要有三個:
第一,當前情況下由于一二級市場倒掛,國內標的價格很高,不太有利于并購業務開展。對于國際并購,比起前幾年,各方監管的審批越來越嚴格,周期也越來越長,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化全球資源調配,不利于并購業務的開展。
第二,在平衡政府訴求與市場化要求方面,應在中間要找一個平衡的點,盡量實現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的兼得。
第三,在現在的形式下,大家也都了解,銀行的錢很難投入到基金業務中來,很多別的資金的賬期也過短,往往產業投資需要有較長的周期,實際從操作過程中不會像互聯網基金那么快,需要有一些耐心。
青域資本林霆:產業資本的特殊性 要有勇氣面對遇到的困難
青域資本的LP有很多產業型資本,我們非常歡迎跟他們合作,因為在跟他們的交流過程中,感覺他們不僅僅是要賺錢,而是有產業整合布局等很多企業戰略上的訴求,比如說希望通過我們這樣垂直領域的GP平臺作為抓手,更多的接觸到這個產業里面的創新機會、接觸到新興公司的機會。
他們也跟財務投資有很多不同,比如,從退出上,產業資本對退出的強制性要求不像財務性投資機構那么強烈,我們這樣的財務性投資機構是到了時點一定要退出,不退出就計損計掉了。因此體現在投資策略上,產業周期的把握就變成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一定要選準進去的時點,進去的時候要把退出的方案都設計好、規劃好,青域就特別注重對投資時點和退出時點的把握。
當然,任何產業都有周期,都有高峰期和低谷期,做投資總是會面臨到不好的環境和不好的情況,總是會面臨到踩坑,需要產業資本有勇氣、信心和耐心去面對任何的不確定性和產業起伏的挑戰。
我們一直在做人工智能這個領域,一般戰略上對我們看好的上下游的機構,如果沒有行業知識,我們不愿意去。我們比較懂技術可以看清楚誰在這部分比較有潛能。
這幾年趕上AI的熱潮,回報還是相當不錯的,將來也會延著這個方向走。現在的資本環境有點冷下來之后,就會發現有很多企業明明是好的苗子,但是因為后面沒有新的資本,就干瞪眼死掉了,這是很大的問題。
在這個行業里,科技和邏輯是很重要的,如果不能針對十年以后的科技來思考科技問題,得到的可能都是一些平庸的機會。我們在面向未來,審時度勢的基礎上應該能找到真正有價值的投資標的,而且能等到它開花結果。
神州數字集團創始人孫茳濤:傾向于投資合作伙伴 專注于一個方面
我們的投資,嚴格意義上來說不是產業投資基金,是集團自有基金進行投資,因此我們投資會專注在一個點和一個細分領域當中,為自己創造一些優勢。
在投資邏輯上,我們傾向于科技金融當中上下游跟我們關聯性比較強的,本身有合作的這種企業。
通常而言,在投資過程當中,產業投資基金的人都有業務推廣的習慣,不僅僅是純粹為了直接財務回報。
在運作過程當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麻煩,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困惑:
第一,對行業很多的研究不夠深入,也不夠廣泛。結果來說就是有可能會錯失一些好的機會;
第二,對所投企業的幫助相對大企業而言是非常有限的;
第三,在賺錢和長期規劃上有糾結。
火山石資本創始人章蘇陽:市場前景開闊 競爭加劇
現在新的基金,大的基金越來越少,更多的是小的基金,這個有比較強的傾向。隨著整個互聯網模式創新基金數量越來越少,很多基金投資逐步是投看得見的一些東西,這樣的話大家產業內的人的需求會比原來高很多。
在現在很多新技術和新方式、新方法出現的情況下,怎么能判斷出這個東西在三年左右的時間上,市場上能否夠接受?這是一個難點。
針對這些難點及市場上的競爭,我們可以借用毛主席的一句話:要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
現在這句話可以顛倒一下,也就是說,對大部分公司來講,在現在及相當長的時間里面要在戰略上要重視敵人,因為現在比十年前出現了很多新的技術。
現在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很多時候財務投資者會從產業角度研究,而現在更多的產業資本也不是說不想掙錢,只是擺在第二位或者第三位。
對基金也好,對不同角度的產業資本投資也好,大家會覺得要求為什么那么多?為什么那么亂?為什么提供的盡調里面有很多很多很奇怪的東西?我覺得未來產業資本也好,財務投資也好,一定是融合在一起走向同一個方向。
他們在做產業投資,或者是投資項目當中有困惑的地方,都與信心嚴重不足有關。
我們相信產業資本在堅持專業的基礎上是非常好的一條道路,如果努力了,就一定能把產業資本投資這個領域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