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的氣息撲面而來!一場宏觀而深邃的能源變革正快馬加鞭,從制定氫能源政策標準,到走向產業應用,改變城市布局、產業結構,造福人民生活。一切都因氫而來,前景美好,發展迅猛。
4月22日,成都市首屆國際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大會在蓉舉行。政、學、研、產各路人馬齊聚,群賢畢至,在成都向世界喊出了對氫能源到來的呼吁。
成都已經做好了準備!摩拳擦掌準備大干一場。
成都將要變成氫都。在會上,郫都區綠色氫都建設啟動儀式宣告了成都氫能戰略有了落腳點,還舉行了成都市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促進會成立儀式、并簽訂了一系列構建產業鏈的戰略合作協議。
據記者了解,成都市去年氫能產業產值突破300億元。成都目前聚集氫能全產業鏈企業和科研院所50余家,其中上市企業7戶。龍泉驛區開展了 “氫車產業園”規劃設計工作,與億華通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郫都區重點招引東方電氣氫燃料電池生產基地項目、厚普股份與法國液空合資公司項目。并率先建成西南首個撬裝式加氫站,已順利運行1年;率先投用西部首條氫燃料電池生產線,將年產1千臺燃料電池。2018年,成都市郫都區開通了全國第二條氫燃料電池公交示范項目,10輛氫燃料客車累計已安全行駛超過40萬公里。
成都市經信局還宣布:氫能產業5年發展規劃已經編制完成,即將出臺;今年成都計劃在10輛成都造氫燃料電池公交運行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示范,新增110輛;建成并投運固定加氫站2座以上,開通3條以上不同路況的氫燃料電池示范線;今年成都還計劃啟動物流車領域的示范運行試點。
成都市雄心勃勃,他們在力爭讓成都在氫能源汽車領域成為全國的領跑者或并跑者。
對氫能源的未來看好的不只是成都,中國工程院院士、鋼鐵研究總院院士干勇在會上談到,今天我們看到西南氫能產業集群正在興起。受技術和產品驅動,還有環保要求的驅動,華東、華南、華南氫能產業集群也是生機勃勃。
山東、河北是環保、技術雙驅動。比如唐山地區在霧霾形成帶上,它的柴油車運輸量很大,唐山有1.3億噸鋼運輸,霧霾的來源,交通占比29%到33%,柴油車數量僅僅是汽車數量1/10不到,但是霧霾貢獻度占了70%。2019年12月31日環保部已經讓唐山停止柴油車運行,如果哪一個鋼廠不停止柴油車運輸要關門。
唐山的現有方案是“公改鐵”,公路改成鐵路運輸,但是這樣成本很大,并且超短途不現實,鋼材發到千家萬戶還得用汽車,所以“公改鐵”只是一個階段方案,而“柴改氫”是一個徹底方案。
此外,唐山焦炭現在是3600萬噸,它要是增加5千萬噸,焦炭量每年就能產生純氫能3萬噸左右,所以唐山可以首先解決氫燃料電池。氫重型卡車的產業化就有了用武之地。
華南是廣東和深圳、佛山,特別是佛山步子邁得很快。
廣東的發展政策是對標美國加州,現在已經建成了20座加氫站,補貼標準為加氫站每天加一噸補貼800萬元,每天加500公斤就補貼500萬元。今年年底,佛山氫能源公交車將達到1000輛。加州給車的補貼為15000美元一輛車,而且有的車輛可以不要錢免費加氫,廣東對標美國加州很好。
海南首先制定2030年禁止燃油車上島的時間表,整個海南島循環高速612.8公里正好在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范圍內,氫能源應用也很有優勢。
干勇院士談到,氫能全球化應用已經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全世界氫能委員會在呼吁氫能社會的到來,預測2050年全球的可再生能源,氫能源將占到18%到20%,將實現減排60億噸。工程院認為可以有80億噸到100億噸二氧化碳排除,另外可以產生氫產業鏈價值2.5萬億元左右。固體能源以煤為主,到2050年以后可能下降到零,爭取到零。液體燃料,汽油、柴油等,現在是高峰,2030年后將逐漸下降,到2050年大幅下降。氣體燃料應用大幅上升,天然氣、氫氣等能源可以減碳加氫,使用方式從集中式到分布式,從多碳到低碳變化。
在國際上,日本率先把氫能發展作為國家戰略,日本將氫能體系與燃料電池汽車發展并重。日本最近動作很大,他們在澳大利亞買進低價的核煤礦,在當地制氫液化,然后運回日本。日本的國家戰略部署布局很好,他們認為燃料電池在家庭當中應用,還同時產生熱能,熱能利用率可以達到90%。
美國在能源部也在對氫能燃料電池進行規劃,2018年美國設立了全國氫與燃料電池日,重點在美國多個項目中實現大規模廉價氫氣生產運輸和儲存應用。美國現有總氫能加注量超過670萬公斤,也就是6700噸左右。另外它的燃料電池系統在二級電能叉車這方面的運用在不斷提升,降低加氫時間,提升續航里程。固定式發電家用設備在推廣使用。
德國可再生能源占比高,加氫站規劃完備。寶馬公司已經有了成熟新能源汽車。他們的電轉氣技術非常成熟,成本在不斷降低。耗電315千瓦就可以產生60標準化立方米氫氣。
韓國的燃料電池車也在作為國家戰略開始推進,它組織了整個聯盟,發表了韓國氫能設計方案。到2025年,以政府資助為主,建立加氣站200座,投用燃料電池車10萬輛,2030年進入氫能社會,加氫站覆蓋全國,建立全規模氫能管道。
中國也進入了國際合作組織。國際的氫能與燃料電池伙伴計劃也在開始進行,18個成員國在制定統一規范和標準。我們整個再生能源容量在2015年已經達到全世界44%,總得是177GW,這兩年更快。歐盟體對我們的發展感到很驚詫,每一個小時中國可以安裝兩個機組。
燃料電池公交車示范項目在國內都有了。2020年國內燃料電池汽車規模預測數量可能將達到萬輛級。燃料電池的技術路線圖也由氫聯盟和中國鋼鐵院集團一起制定出來了。
科技部重點專項,要求2020年目標是120千瓦的燃料電池。技術成熟,功率密度達到3.1每升千瓦,已經開始全面啟動開發與驗證高效率的燃料發動機。燃料電池包括雙極板,雙極板發展很快,已經出口美國。
中國的燃料電池汽車和氫能的現狀,據2018年12月統計數據顯示,整車企業有41家,有74款車型,現在已經有70多款燃料電池車型上了推薦目錄,25家燃料電池系統,14座在運營的加氫站,在建加氫站20座,商業運營到了230公里。
干勇院士認為,中國市場推動巨大,氫能源技術前景廣闊,最有可能率先進入氫能時代!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