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投資者的成長過程中基本都會有這么一段經(jīng)歷:一開始認為自己能發(fā)現(xiàn)股市真諦快速實現(xiàn)財務自由,之后逐漸認清現(xiàn)實追求穩(wěn)定收益。
投資旅途中的成長是一個不斷更正自我認知的過程,而這個成長過程中的最大轉(zhuǎn)折點便是把研究的精力更多的放在買入股票之前。
剛開始的接觸股市的時候,或許因為某個人的一句所謂“內(nèi)幕”我們便會滿懷期待的快速買入,幻想翻倍之后的美好生活。
隨著時間的推移,買入的股票并沒有走出預期的走勢,我們開始動搖但又害怕失去,便開始研究各種技術(shù)分析,推敲著下一個技術(shù)時間點是什么時候。
同時,逛各大股吧,時間久了還時不時“指點”幾句。一次次的失落之后,嘴上雖然在抱怨,但心里依舊不愿放棄,于是嘗試去關注這個公司到底是干什么的,這個行業(yè)怎么樣等等。
回顧整個過程,在買入股票之前我們付出的研究精力幾乎為零,買入之后所做的研究只不過是被套了之后不知所措的表現(xiàn)。
一次次的傷痛之后,我們漸漸認識到:投資并不是追求刺激的賭博游戲,而是實現(xiàn)資產(chǎn)穩(wěn)步增值的財富管理。
隨著我們逐漸成熟,在作出投資決策之前,我們會花大量的精力去研究行業(yè)、公司,也會花時間去學習專家對宏觀的解讀與判斷,經(jīng)過大量分析對比之后在眾多公司中買入最合適的個股,買入之后更多的便是做好跟蹤。
那在做交易之前我們應該做好哪些研究呢?
我認為我們應該先審視好自己,再去研究公司。
審視自己:認清自己的能力圈邊界
在投資中,認清自己的能力圈是極其重要的一件事情。
能力圈首次提出是在1998年的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中,在此后的信中陸陸續(xù)續(xù)對此概念做出補充和完善,并最終與部分所有權(quán)、市場先生以及安全邊際等理念一起,構(gòu)成價值投資的基石。
在認清自己能力圈的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客觀地認識這個世界,萬事萬物均有其運轉(zhuǎn)的規(guī)律,認清事物規(guī)律之后,盡量順勢而為。
在投資過程中要時刻記?。汗善笔巧鲜泄镜牟糠炙袡?quán),其價值由公司未來的持續(xù)盈利能力決定。
我們就應該從公司持續(xù)性和盈利性出發(fā),更多的專注于該公司所處行業(yè)未來的前景和公司在行業(yè)中地位的變化以及該公司未來盈利能力會是怎樣一個趨勢的研究。
其次,我們主觀上要誠實的認識自己,我們必須承認,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局限性,哪怕是在自己深入了解過的領域,也會有擅長和不擅長的區(qū)別,投資是真金白銀的往市場里投錢。
因此,我們必須誠實的面對自己。只在自己熟知的領域投資,同時盡量使用自己擅長的方法。
比如:對于科技和軍工股,如果不是專業(yè)背景出身的,盡量不要去碰,這兩個領域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很多人的能力圈。
科技股由于時代的高速發(fā)展,往往是一個技術(shù)還沒搞懂下一個技術(shù)已經(jīng)將其取代,甚至有些技術(shù)從開始就是一個錯誤,而外行還癡迷于舊技術(shù)和錯誤技術(shù)的研究之中。
而軍工股由于軍工領域的保密性,決定了很多軍工企業(yè)就不可能研究得很清楚,所以,這兩個領域的個股很容易因為大家的不懂而爆炒一個看似完美的邏輯,但外行都會成為最終的買單者。
對于投資方法的選擇我們也要認清自己的能力圈,比如對于成長股和白馬股的投資,如果沒有超強的產(chǎn)業(yè)研判能力和對預測未來的遠見,那就盡量少做成長股投資。
一般而言,成長股的市值會遠高于公司當前的實際價值,而支撐企業(yè)目前估值的是預計企業(yè)未來營收和利潤能夠高速增長。
但就中國近些年而言,大部分的成長股都是偽成長,能夠真正成長起來的企業(yè)又有幾個?
就算跑出來的成長股在其成長過程中很多也是磕磕絆絆,股價大起大落,很容易中途承受不了回撤而下車,因此如果不是極有遠見之人可以等成長股基本跑出來成為行業(yè)中的勝者之后再進行投資。
這樣我們雖然可能錯失部分收益,但像隆基、立訊這些公司確立行業(yè)龍頭地位之后的收益也相當可觀。
對于投資方法的另一個維度,技術(shù)分析和基本面分析,我們也要認清自己的能力圈,技術(shù)分析門派眾多、迭代較快,更多要看個人天賦和悟性。
但基本面分析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是真正可以學習并且通過不斷學習能掌握更加熟練的,所以我們應該誠實的面對自己,選擇符合自己的方法。
當然,能力圈是可以不斷精進和擴大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完善自己。而對于自己能力圈之外的事情,我們只能抵制誘惑,在該領域沒進入自己能力圈之前堅決不碰。
偉大公司要買得足夠合理,而成長性公司要買得足夠便宜
關于公司研究:
第一,對于偉大的公司,估值基本合理甚至貴一點就可以開始買入;而對于成長股或者普通的公司而言,一定要買得足夠便宜。
偉大的公司,持有者基本都是機構(gòu),每家機構(gòu)都在不斷的研究和調(diào)研,進而不斷修正自己的估值模型。
因此,除非出現(xiàn)大的系統(tǒng)性風險,能夠找到一只嚴重低估的白馬股確實不容易,因為一旦估值略低于合理水平,有些機構(gòu)便會開始搶跑。
而對于成長股,其成長的過程必然不會一帆風順。因此,對于成長股而言,并不是合理就可以買入,要把成長過程中的風險也考慮進去,并給一定折價。
只有買得足夠便宜,才能拿得住,等到該股真正成長起來的那天。
對于普通的公司,如果不考慮題材炒作的因素,能賺就只有估值回歸的錢,如果估值合理,那就沒有可賺的空間了。
第二,多研究那些護城河深的公司,因為他們賺錢不辛苦,并且可以保障長期盈利,如果長期看還有不錯的成長性,那就是極其理想的標的。
比如上海機場由于資源壟斷可以收日上上海42.5%的銷售額扣點率,對于上海機場而言,這些扣點中除了10%不到的成本再加上稅收以外就全是凈利潤。
而中國國旅由于特許經(jīng)營,免稅店價格遠遠低于專柜,除了只允許少部人去購買外,很多爆款商品還常常斷貨,最關鍵的在于目前2000億的免稅市場,國內(nèi)只承接了400多億,在政策的不斷利好催化下,未來還有極大的成長空間。
對于A股的股王茅臺,公司產(chǎn)品本身就有很高的護城河。
第三,多做行業(yè)和個股的深度研究,少盯盤。巴菲特說過:“如果你問我一只股票一年后能不能賺錢,我可以告訴你答案;但你問我一只股票明天能不能賺錢,我不知道”。
交易性機會不是不重要,而是太難把握,以市場上以交易見長著稱的游資為例,今年以來,上證上漲15.73%,市場環(huán)境還算不錯,但今年以來最活躍的前十大席位勝率無一超過50%(見圖一)。
因此,除非你真的是在交易上擁有極高的天賦,不然的話就靜下心來多做基本面的深度研究,少盯盤。
圖一
克服人性的弱點:僅僅靠認知,你也不會在股市中賺很多錢
我們都聽過一句話:炒股是認知變現(xiàn)最好的途徑。而在股市中,保守的說,具有正常、甚至超常認知能力的人要占到一半以上。
可為什么最終還是突破不了“八虧一平一賺”的魔咒呢?這是人性使然,是人天生的性格弱點導致的必然結(jié)果。
能最終贏得市場的無一例外的是那些能夠克服人性弱點的人們,從這一維度來說,智商反而退居其次了。
炒股確實是認知變現(xiàn)的比較好的途徑,然而人的天性會一定程度上制約你的變現(xiàn)能力。
舉個例子:現(xiàn)在說起茅臺人人都伸大拇指,但能從13年持有至今,獲得8倍收益的人卻少之又少,有人中途選擇了退出,大部分人甚至開始就放棄,錯過有時候不是因為認知,而是因為人性。
追高、恐慌、從眾、不甘落后,這些心理時時刻刻在擊打著你的小心臟,讓你時時刻刻忍不住冒險追高、武斷拋售、盲目跟風、狠心割肉。
認知能力在這一刻的賺錢效應根本不堪一擊。
這就是為什么這么多認知能力正常,甚至超常的“精英”們會在市場里一敗涂地的根本原因。
他們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股票,不敢毅然決然的持有,也不甘忍受“別人賺錢我虧錢”的落差。只能在踩踏中割肉,在行進間踏空。
所以,在我看來,“術(shù)”的方面我們應該了解自己,了解標的,做到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道”的方面,我們應該堅持自己、堅守價值。
如此,方能在市場中有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