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新院搬遷工作已基本就緒,各項工作正有條不紊的展開。部分病人分流至新院區,老院區各種標本量都有所減少。
標本量降了,我們的鏡檢率提高了。難得有點空閑,終于可以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了,可以重點關注一些特殊標本了!
患者,男性,56歲,血尿原因待查?
鏡下酵母樣紅細胞(出芽紅細胞)很多,幾乎達到85%。這么多的畸形紅細胞,一定大有來頭吧,到底能給臨床提供哪些有用信息呢?
動動手指,看的更多!
尿紅細胞形態分析
目前認為尿畸形紅細胞的產生主要是由于:
1、尿紅細胞通過病變的腎小球濾過膜時受到擠壓等物理性損傷。
2、尿紅細胞在流經腎小管時受到尿PH值、滲透壓、脲尿素等化學因素影響。
Tomita等將尿紅細胞分為5種腎小球性紅細胞(G1~G5)、5種非腎小球性紅細胞(N1~N5)和未能分類的紅細胞。G類細胞的共同特點是紅細胞內血紅蛋白逸出、形成芽孢或細胞膜皺縮、細胞變小。G1細胞為帶一個以上芽孢的炸面包圈樣紅細胞,G2細胞為帶一個以上芽孢的球形紅細胞,G3細胞為表面凸凹不平的炸面包圈樣紅細胞,G4細胞為酵母樣紅細胞,G5細胞為明顯縮小的紅細胞。N類細胞的共同特點是細胞正常或偏大,血紅蛋白豐富,無芽孢形成。N1細胞為正常大小的雙凹圓盤狀紅細胞,N2細胞為正常大小的球形紅細胞,N3細胞為扁平腫脹的紅細胞,N4細胞為深凹陷的雙凹圓盤狀紅細胞,N5細胞為多棘突的扁平或球形紅細胞。不能歸入上述10類細胞的紅細胞為未能分類的紅細胞。Birech報告畸形紅細胞分類 紅細胞大小不等,形態異常多樣,歸為以下7種[6]:①酵母菌樣紅細胞:在紅細胞外膜有小泡突出或細胞呈霉菌孢子樣改變。②炸面包卷樣紅細胞:紅細胞膜呈明顯的內外兩圈、四周肥厚、形似炸面包卷。③古錢樣紅細胞:形似中國古錢幣。④膜缺損紅細胞:紅細胞膜不完整,部分血紅蛋白(Hb)丟失。⑤大紅細胞:細胞體增大,中心淡,無雙盤凹陷感。⑥小紅細胞:胞體小,外膜增厚,折光增強。⑦手鐲樣紅細胞:胞體較大,呈明顯內外兩層膜改變。
編輯
紅細胞大小一致,變化均一,圖相在兩種以內,多數為正常及桑椹樣紅細胞,部分可出現影子紅細胞。此型多屬于非腎小球性血尿。
編輯
根據畸形和均一型紅細胞所占比例的不同,可分為畸形為主的混合型紅細胞血尿(畸形紅細胞>50%)和以均一型紅細胞為主的混合型紅細胞血尿(均一型紅細胞所占>50%)兩種。
編輯
畸形紅細胞占80%以上為腎小球性血尿;畸形紅細胞<20%,均一型紅細胞>80%以上為非腎小球性血尿;畸形紅細胞>20%、<80%,為混合型血尿。
編輯
畸形紅細胞各種變化形狀分為7~8種。腎小球性血尿,絕大多數為畸形紅細胞,占80%以上;非腎小球性血尿絕大多數為均一型紅細胞,占80%以上;以及以畸形紅細胞為主(>50%)的混合型和以均一型紅細胞為主(>50%)的混合型。以上畸形紅細胞、均一型紅細胞和混合型紅細胞3型結果均有趨向性,不存在可逆行,當然結合臨床癥狀觀察更為客觀。
畸形紅細胞的形成:一般認為,紅細胞通過腎小球基底膜時受損和經腎小球毛細血管壁漏出時受擠壓而變形,同時還與尿滲透壓、pH等因素有關。因此來自腎臟的紅細胞,除外形發生圖相變化外,其體積的大小也有顯著性差異。采用顯微鏡觀察檢查尿內紅細胞形態的變化,對診斷腎小球疾病引起的血尿和鑒別診斷是有一定價值和臨床意義的。棘形、靶形紅細胞的出現更具有臨床診斷價值。
收集于網絡
咋一看,紅細胞和霉菌長得挺像。我們可以從折光性、外形、酸破壞實驗來鑒別!
查閱了大量資料,該病人出血應是腎小球性出血,該病人已收入院,繼續跟進!你認為最可能是啥病呢?邀請您來留言討論!
美編:紫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