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同事說,他最近老是彎腰痛,也許是生活壓力太大,為五斗米折壞了腰。瞎說!生活壓力大,怎么可能是腰痛的原因呢!
但作為治療師,我也經常會被患者的彎腰痛給難倒。對于腰痛的評估,我們一般會從肌肉筋膜的角度去考慮,但有時這些方法,對于疼痛癥狀的緩解并不明顯。那么問題出在哪里?今天,我想從逐個關節理論,來分析一下彎腰痛的3種原因和3種處理方法。
文章導讀
1、關節學之逐個關節理論
2、彎腰痛的3種常見原因
3、彎腰痛的3個處理方法
關節學之逐個關節理論
Ⅰ 肌肉松解無效,怎么辦?
腰椎屈曲時一旦出現疼痛,從功能上來說可能是由于后側的豎脊肌、臀大肌、腘繩肌,甚至小腿三頭肌被拉長而導致疼痛。此時,我們可以對這些肌肉進行松解。但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光是松解這些肌肉,對于患者疼痛的癥狀緩解并不明顯,此時我們就該考慮我們是否忽略了一些其他的問題了!
Ⅱ 逐個關節理論
逐個關節理論認為,人是一個整體,一個關節與相鄰的關節之間是有聯系的,一個關節的問題可能會導致其他關節也會出現問題。在逐個關節理論中,髖關節是靈活關節,它可以屈伸,可以內旋、外旋,還可以外展和內收。相對來講,腰椎和骨盆是一個相對穩定的關節。根據逐個關節理論,腰椎的穩定性不足可能跟胸椎、髖關節以及踝關節的靈活性有關。
彎腰痛的3種常見原因
那么,接下來,我們就可以根據逐個關節相間理論,判斷出彎腰痛的3種常見原因了。
Ⅰ 髖關節靈活性不足
患者在做彎腰動作時,如果出現彎腰受限或是疼痛,此時治療師可以雙手固定患者骨盆輔助其做骨盆前傾。然后,再囑咐患者完成彎腰動作。
如果此時患者彎腰動作幅度加大,或是疼痛癥狀減輕,則表示其髖關節靈活性不足。
Ⅱ 胸椎靈活性不足
長期低頭伏案的人,胸椎出現一個后凸的狀態,此時胸椎的關節突關節被打開。由于此時胸椎后側已經被打開,周圍的組織會處于一個黏連的狀態,從而會使胸椎各個方向上的活動度降低。胸椎活動一旦受限,人體為了保持平衡,就會更多地使用腰椎活動去代償。
Ⅲ 腰椎穩定性不足
只要經常看影像學,會發現很多人的多裂肌和回旋肌會出現脂肪化,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我們說多裂肌和回旋肌,是腰椎后面小節段里非常重要的穩定肌。當這些肌肉出現脂肪化后,腰椎就無法保持穩定,那么我們在彎腰時就會出現疼痛。
因為多裂肌和回旋肌屬于深層肌,如果多裂肌回旋肌無力,腰椎周圍的其他表層肌肉會去代償幫助腰椎的穩定,因而我們在做彎腰動作時會出現疼痛。
彎腰痛的3個處理方法
彎腰受限的處理方法,包括髖關節靈活性訓練,短外旋肌的松解和腰椎的穩定性訓練。(當然,在必要的時候,還要進行胸椎的靈活性訓練)接下來,我將為大家一一介紹以上3種方法。
Ⅰ 髖關節靈活性訓練
▼具體方法
1) 首先選擇一面墻,雙腿打開與肩同寬,腳尖正對墻面,雙手貼于墻面
2) 做緩慢下蹲的動作,下蹲時要注意膝關節不要貼著墻面
Ⅱ 短外旋肌的松解
短外旋肌包括梨狀肌、上孖肌、閉孔內肌、下孖肌、閉孔外肌和股方肌,這些肌肉都是強有力的骨盆穩定肌。其功能主要是使髖關節外旋。一旦短外旋肌受到損傷,會導致髖關節前屈受限,進而影響腰椎活動,所以對短外旋肌的拉伸和放松對維持髖關節的靈活性是極其重要的。
▼短外旋肌的拉伸
具體方法:
STEP 1
1) 附身趴在墊子上,肘部伸直,用雙手支撐,一條腿向后伸直,另一條腿的膝關節和髖關節彎曲
2) 要點:上半身軀干盡可能向前傾斜接近地面,雙手交叉向前滑動,臀部將感受到拉伸
STEP 2
1) 雙手放在墊子上滑動,但保持它們緊密接觸
2) 在必要時停止動作
▼短外旋肌的松解
具體方法:
1) 患者俯臥位,治療師位于患者身體一側的髖部旁
2) 用一手的大拇指在大轉子后側處按壓8~10次
Ⅲ 腰椎穩定性訓練
對于腰椎的穩定性來講,除了多裂肌回旋肌,還有髂腰肌也是非常重要的,髂腰肌既不是軀干的屈肌,又不是軀干的伸肌,而是腰椎的垂直穩定肌,它保持著腰椎的穩定,如果在彎腰的時候出現疼痛,尤其是在彎腰終末端的時候出現疼痛,很多時候都是腰椎的穩定性不足而導致的疼痛,所以只要對髂腰肌進行一個強化,疼痛一般會得到明顯改善。
▼具體方法
1) 患者平躺,一條腿保持屈髖屈膝90度,另一條腿伸直
2) 治療師位于患者身體一側,一手放于患者膝關節上方,另一手放于患者肘關節上方
3) 讓患者屈曲髖關節的同時前屈肩關節,與此同時治療師用相反的力與其對抗
看完這篇文章,如果你還腰痛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