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變化,氣溫下降,經常有關節疼痛的朋友要特別的注意添加衣物。我們的關節好像越來越脆弱了,冷不得,累不得,潮濕也會不舒服。我們往往會懷疑是不是得了關節炎?甚者還會懷疑自己不會是得了類風濕吧?那么關節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和類風濕性關節炎又有什么區別呢?
我們通常說的關節炎在臨床上指的是骨關節炎,多見于中老年人,它與年齡、肥胖等因素有關,實際上是身體衰老的一種表現。骨關節炎的主要癥狀就是關節疼痛、僵硬,它的膝關節疼痛的特點是“啟動痛”,即當坐一段時間后起身走路的時候疼痛,輕微活動后癥狀會減輕。病史長的話可以出現肌肉萎縮和關節畸形。而類風濕性關節炎常見于青壯年,女性多于男性,起病緩慢,常發生于手足小關節及骶髂部,并逐漸累及全身關節,關節紅腫痛和僵直,嚴重者可出現關節畸形。
從病因上看:骨關節炎是由于關節老化退變引起的;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從病變的組織上看:骨關節炎是軟骨的病變,就是骨頭表面的一層光滑的軟骨層的病變;類風濕關節炎是滑膜的病變,是包繞著關節的關節囊內表面一種軟組織的病變;
從癥狀上:兩者都有關節疼痛、腫脹、晨僵、關節變形等表現。但骨關節炎的疼痛主要發生于內側,剛開始走路的時候疼痛,活動以后會緩解,勞累以后又會加重;而類風濕關節炎大多是整個關節的持續性疼痛。骨關節炎的晨僵時間短,不會超過半小時;而類風濕關節炎的晨僵時間更長。骨關節炎大多是O型腿變形,少數是X型腿;而類風濕很少出現O型腿,相反X型腿更多。
從發病部位上看:骨關節炎主要發生在負重關節,膝關節最多見;而類風濕主要發生在手足小關節,通常為雙側對稱分布,嚴重時才會累及大關節。
醫生可以通過檢查手段更明確的了解疾病。往往有以下幾種指標:
骨關節炎的化驗通常是正常的;而類風濕關節炎絕大多數會出現類風濕因子陽性,血沉和C-反應蛋白等炎性指標升高,這是區分兩種疾病的重要依據。
在影像學結果方面,兩者也有明顯的差別。骨關節炎X線片在早期并無明顯異常,數年后關節軟骨逐漸變薄,會逐漸出現關節間隙狹窄,病變后期軟骨下可能出現顯微骨折征,骨質硬化及骨贅的形成,負重處軟骨下可有骨性囊腔形成典型的骨關節病征象。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X線片可見軟組織腫脹、骨質疏松。隨著病情進展后會出現關節面囊性變、侵襲性骨破壞、關節面模糊、關節間隙狹窄、關節融合及脫位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