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孫子兵法的人,更容易成功,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古往今來有多少天才將領都是以《孫子兵法》為基的,就算現代的成功企業家們,就連日本企業家松下,也尊稱孫子兵法為第一神明。那么,讀懂孫子兵法的人為何更容易成功呢?關鍵是他們能領悟到這四點。
1、不要百戰百勝,要一戰而定。
任何行動都是有代價的,打仗的代價更大,關系生死存亡,更得慎重。我們做事也是如此,誰都不想“白忙活”,因為時間成本、精力成本也是非常值錢的,而時間成本則是最貴重的,一去不復還。兵法曰: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當然我們不能妄想每次都能不戰而勝,但我們一定要追求一戰而定,而非百戰百勝。打一百次勝仗,但沒有解決問題,這說明打的勝仗沒有價值,不是真正的勝利;打一次仗,就贏了,贏得徹徹底底,這樣的仗,一次就解決問題,才是高質量的勝利。劉邦跟項羽爭天下,項羽百戰百勝,但都沒有弄死劉邦;而劉邦屢敗屢戰,最后在垓下圍住項羽,割了項羽的頭,一戰定天下,這才是我們需要追求的境界。
2、造勢不厲害,造形才厲害。
世人都認為造勢厲害,其實最厲害的是造形。普通人不知道形勢的根本區別,所以往往以為造勢很重要,根本不懂造形才是基礎。
中國人喜歡講一句話,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造時勢。但按《孫子兵法》來看,造勢的技術含量遠沒有造形高。兵法曰: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造勢其實就是:造出敵人可以被戰勝的態勢。但重要的不是戰勝敵人,而是先保證自己不被戰勝,也就是“先為不可勝”——這就是造形。我們常說,戰勝別人容易,戰勝自己很難,其實就是說造形難于造勢。我們要打敗敵人,可以有一千萬種方法,但要提高自己,就只有一種笨方法,你說哪個難?
3、《孫子兵法》的兩個核心。
《孫子兵法》有兩個核心:第一,是方法的核心,多方以誤,致人而不致于人;第二,是邏輯的核心,先勝后戰,勝了才開打。
方法的核心告訴我們,打敗敵人的不是我,而是敵人自己。多方以誤,敵人失誤了,我才能打敗他;敵人不失誤,我不能打敗他。關鍵點是,敵人的失誤。所以,勝利都是運氣,這運氣的大小取決于敵人失誤的概率。
邏輯的核心告訴我們,勝兵先勝而后求戰,敗兵先戰而后求勝,不是因為我們打了才勝,而是因為勝了才打。毛主席總結道:不打無準備之戰,不打無把握之戰。這是對“先勝后戰”的最為樸實的解讀。
這兩個核心,是相輔相成的,多方以誤的目的是先勝后戰,先勝后戰的方法是多方以誤。
4、從來都沒以弱勝強的神話,本質上都是以強勝弱。
沒讀過《孫子兵法》的人,會有一種錯覺,弱的總能戰勝強的,小的總能戰勝大的,總以為伊拉克能出奇制勝戰勝美國,這是幼稚的期望,是同情弱者、渴望反轉的心理在作怪。讀了兵法就會明白,以弱勝強是一種假象,以強勝弱才是現實的真理。即便是韓信那樣的天才也不能能以弱勝強,但他卻能把自己的弱變成強(造形),然后把敵人的強變成弱(多方以誤),用自己的強去打敵人的弱(避實擊虛),從而取得最終的勝利。從表面上看,是弱者戰勝了強者;實際上是,弱者變成了強者,強敵變成了弱雞,歸根結底還是強者戰勝弱者。
ps:想學兵法,私信兵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