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詩詞鑒賞題型及答題規律
連城三中高三(1-2)班羅道春
06至10年考試大綱對古典詩歌的鑒賞評價明確提出了兩點:一是鑒賞古典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二是評價古典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鑒賞詩歌的形象,主要是就詩歌的“意象”而言,就是分析概括“物象”中所包含的詩人的思想感情和社會意義;鑒賞詩歌的“語言”,主要目的在于對關鍵詞的鑒賞和對語言風格的鑒賞;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主要指‘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在作品中的運用和產生的藝術效果;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就是分析作品的主旨,就是對作者的觀點和態度的分析評價即不拔高也不貶低。
從近年的古詩鑒賞試題看,由于“綜合能力評價的方式”的介入,使題目的設計具有了層次性、評分的可操作性和答題的可開放性。但同學們答題卻常常是不得要領,泛泛而談,結果是得分不高。究其原因,除學生自身的詩歌素養外,答題的不規范性是其失分之所在。為此,歸結一些詩歌的考題類型及答題規則,從操作層面上做些技術性指導,相信對同學們的高考是非常有益的。
一、意境型題目的鑒賞評價
(一)提問方式
1、這首詩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或意象?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氛圍?表達了作者怎樣的一種思想感情?
2、前人評論這首詩的意象或意境圖的優或劣,你同意嗎?為什么?請就全詩某一聯賞析。
3、詩中某兩聯寫了什么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或關系。
提問變體
05全國卷II12題(1)簡析“抱膝燈前影伴身”一句,并說明作者當時懷有一種什么樣的心情。(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
06四川卷12題(2)“竹窗斜漏補及燈”這耐人尋味的畫面中蘊含了哪些感情?請簡要賞析。(周密《夜歸》)
(二)答題步驟
描摹詩歌圖景——概括意境特點——表達作者詩情。
解答提示:描摹詩歌圖景。即用自己的優美的語言把詩歌所營造的意象、意境描摹出來。這里應注意幾點:①用自己的語言而非翻譯。②描摹主要景物而非面面俱到。③語言應優美形象而非平鋪直敘。這里要分清物象和意象的區別和關系。物象是客觀存在的事物。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的“藤、樹、鴉、道、馬”等就屬物象,當詩歌中運用的客觀物象熔鑄了作者的主觀情感 “枯、老、昏、古、瘦”等,就組成了“枯藤,老樹、昏鴉,古道,瘦馬”等一連串寄托著作者羈旅愁思的意象。
概括意境特點。即用一句簡煉的話準確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的情景的氛圍特點。這里應注意的是:①一句簡煉的話。②句中概括意境特點時用一兩個雙音節的形容詞即可。如雄渾壯闊、恬靜優美、孤寂冷清、蕭瑟凄愴、生機勃勃等。馬致遠《秋思》的意境特點就是蕭瑟凄清。因此,意境就是詩人在詩中抒發的思想感情“意”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境”和諧的統一。
表達作者詩情。即根據這首詩情景氛圍的特點,談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可根據不同類別的詩確定作者詩情的傾向。如:①送別詩:A離愁別緒,依依不舍;B情深意長,互為勉勵;C別后思念,坦陳心志。②懷古詩:A抒物是人非,盛衰無常之感慨;B是古非今,借以勸諫當朝統治者。C贊古人業績,表緬懷之情,抒英雄遲暮之感慨;D渴望建功立業,悲嘆壯志難酬。③戰爭詩:A邊塞征戰的壯烈,山河淪喪的痛苦;B統者的窮兵黷武,百姓的和平向往;C懷才不遇,渴望建功立業;D對百姓離亂的憂愁,對民族命運的擔憂。④思鄉懷人詩:A征人厭戰,向往團聚安寧的生活;B貶滴時,思鄉懷人;C閨中懷人。⑤詠物詩:詠物言志,表贊美、仰慕、憐憫、哀傷之情。⑥寫景詩:一切景語皆情語。抒已憂愁哀思、遠大抱負、傷春悲秋、田園歸隱等。這些詩的歸類都可以看出詩情傾向,也是答主旨題的依據。
這里要特別注意的是:答題時只遵循了“情哀則景哀,情樂則景樂”的正襯思維方式,而忽略了王夫之“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的另一種反襯的思維方式。
(三)答題示例
1、閱讀杜甫《絕句二首(其一)》后,試分析這首詩的意境。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長期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參考:(描摹圖景)詩人以春日遲遲統攝全篇,和煦的春風、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所展現的明媚的春光,與泥融土濕、飛燕銜泥、日麗沙暖、靜睡鴛鴦所呈現的勃勃生機,(意境特點)構成了一幅色彩鮮明,春意盎然的詩情畫意,(表達詩情)反映了詩人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適心境和歡悅情懷。
二、形象型題目的鑒賞評價
(一)提問方式:
1、這首詩以什么為詩歌的主要意象或刻畫了什么形象。
2、詩人的形象是如何通過詩句展現出來的?
3、運用什么手法刻畫形象的?形象的具體特征是什么?
提問變體:
05浙江卷16題(2)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并作簡要分析。(杜牧《齊安郡中偶題》(楊萬里《暮熱游荷池上》)
(二)答題步驟
塑造的什么形象——結合詩句分析形象的特征——分析形象意義
解答提示:塑造的什么形象。可用一句話概括形象的總體特征和意義。形象是由客觀之“象”與主觀之“意”共同構成的。它既指敘事詩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詩中的抒情主人翁(包括作者)。如:豪放灑脫的形象,憂國憂民的形象,寄情山水、歸隱田林的隱者形象,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愛恨情長的形象等。形象更多的也指即興即景中的景和物。這些景和物已被人們賦予了特定的含義而成為具有審美意義的形象。如:梅花的傲霜斗雪、不畏權貴,大雁的春秋遷徙、游子懷鄉,楊柳的纏綿悱惻、惜別懷遠,流水的時光易逝、懷古思念等。
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時應注意:①分析景物形象要通過分析詩歌中的意象來分析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借物抒懷,托物言志的詩,往往在對事物形象的描繪中寄寓詩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因此既要分析詩中所描繪的物的形象,也要分析詩中寄寓的思想感情,可從形象的色彩、指向、強度、虛實、動靜等角度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就要借助詩歌中人物的外貌、神態、舉止的描寫,體會作品主人翁鮮活的形象,進而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及思想感情。②一定要結合詩句具體分析。這里特別區分一下意象、意境和形象:意象側重于融入作者主觀情感的物象;意境側重由一個或一個以上意象組成的環境氛圍;形象可以由一個意象承擔,如詩人筆下最先開放、傲霜斗雪的梅花常用來比喻敢為人先、不畏
分析形象意義。就是分析形象中詩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蘊涵的哲理。可用一句話概括總述,也可以放到步驟一里合答。
(三)答題示例
1、讀下面一首詩孟郊的《登科后》,請就詩歌的藝術形象作簡要分析。80字左右。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參考:(什么形象)這首詩描繪了登科后欣喜若狂的詩人形象。(結合詩句析形象具體特征或個性特征)詩人金榜題名,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悅,在春風駘蕩的長安街上策馬看花,詩中“春風”飾“得意”,“馬蹄”飾以“疾”,“看” 飾以“盡”,(總結形象意義)客觀的描寫中飾以主觀的感情色彩,詩人的得意之態愈加活靈活現。
三、“詩眼”型題目的鑒賞評價
(一)提問方式
1、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字是哪一個?為什么?
2、從某兩句中分別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字,它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3、某個字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
4、此詩某聯某句中的哪個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覺得這兩個字哪一個更好?為什么?
廣東卷的“帶”、上海卷的“倦”、江蘇卷的“又”、遼寧卷的“鏗然”等都采用了上面的提問方式。
提問變體
06福建卷10題(1)這首詩第二句中的“敵”可否換成“對”或其它詞?請簡述理由。(李商隱《端居》
(二)答題步驟
釋該字表面義和句中義——還原句中,描摹圖景——烘托意境,表達詩情
解答提示:釋該字表面義和句中義有時可合一起答,也可融入到第二步驟里答。古人寫詩講究煉字,力爭一字傳神,為全詩增色甚至成為詩眼,關鍵在幾類詞上極下功夫。①煉動詞或非動詞活用為動詞。如“江碧鳥愈白,山青花欲燃”,不僅突出了山花火紅的顏色,而且賦予了一種動態美。②煉形容詞。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給人一種堅毅挺拔之美,渾圓之美。③煉數量詞。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說明梅花之少,暗中突出一個“早”字,④煉虛詞。如“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寫出了戍邊將士無一例外的思鄉之情。⑤詞類活用。如“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紅”,“綠”在句中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道出了作者感嘆時序匆匆,春光易逝。抓住了這些詞,就抓住了詩的關鍵。
還原句中,描摹圖景。這里應展開聯想或想象,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描摹圖景,以品味煉字的精妙。動詞,抓住它的意象化靜為動,形象生動。形容詞,抓住它從形、聲、光、色等方面繪景摹狀,化抽象為具體,變無形為有形,使人如身臨其境。數量詞,抓住它意蘊深刻,虛化烘托增強表現力。詞類活用,化腐朽為神奇,增強表現力、感染力。再如疊韻詞,可增強韻律感和起強調作用;顏色詞,既可表心情,也可增強描寫的色彩感、畫面感。還應注意某個煉字使用的修辭手法。詩中用的較多的是擬人、夸張和通感。從稍大點的角度入手,應注意,該字處于寫景句中,應抓住形象性、生動性;處在抒情句中,應從給定詞上強化感情上入手;處在起始句、結尾句,應從結構上領起下文或總結上文入手。有的題目說某字詞是全詩關鍵,為什么?應特別注意從該字詞對突出主旨的作用和結構上的作用兩方面考慮。
烘托意境,表達情感。用一句簡煉的話總述即可。
(三)答題示例:
1、閱讀唐代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回答問題。將“湖平兩岸闊”的“闊”改為“失”,你覺得哪個更好?(04湖北卷)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看。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參考:(釋字面義。也可放入下一點答)“闊”更好。闊是空闊,開闊之意。(還原句中,描摹圖景)春潮把江面變得渺遠無際,兩岸顯得格外寬闊(烘托意境,表達情感)“闊”字,直接抒發了詩人視野更加開闊的強烈感受。只要意思對即可給分。
2、閱讀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回答問題。提問:“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02全國卷)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參考:“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鄉,而詩中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主旨)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結構)可見,“折柳”是全詩關鍵。
四、語言特色型題目的鑒賞評價
(一)提問方式
1、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出變體:
2、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或談談這首詩的語言藝術。
(二)答題步驟
準確點明語言特色——具體分析語言特色——表達怎樣的詩情
解答提示:這類題不重在煉字運用的巧妙,也不是對某一兩句采用何種手法做分析;而是重在對整首詩的語言風格的鑒賞。語言風格類的詞語有:平淡、工麗、直率、委婉、自然、清幽、雄奇、奔放、悲慨、洗練、沉郁、清新等等;語言特色類的詞語有:行云流水、形神兼備、簡潔洗練、淺顯如話、平淡無奇、詞藻華麗、雄健雄渾、低沉、蒼勁、舒緩、悲涼、淋漓盡致等等;前者側重對整首詩的語言評價,后者側重對語言運用時特色上的整體評價。
準確點明語言特色。一般選擇一兩個詞即可。所以必須牢記一些語言風格特色的術語。
具體分析語言特色。要結合詩中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注意即使在描摹圖景,組織語言**時也盡量要體現出這種特色。
表達怎樣詩情,詩情也一定要體現分析的這種特色。
(三)答題示例:
1、讀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分析這首詩的語言特色。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參考:(點特色)該詩語言如行云流水,沖和而不平淡,情深而不直露。(析特色)首句點明“荊吳”比鄰,先說寬慰話;次句寫眼前景點,寫出了詩人心中的茫然,前兩句平和含蓄,情不外露。三句承上句的“渺茫”,十分自然;“何處泊”一問,含說不盡的殷切之意和關懷之情。結句恰如巨閘頓開,將惜別之情推上頂峰。(析詩情)款款深情,濃濃別意,盡在“天涯一望”之中,“斷腸人”抒離情又不在露。言有盡而意無窮矣。
五、技巧型題目的鑒賞評價
(一)提問方式
1、這首詩運用了何種藝術手法(表現技巧),來抒發作者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2、前人說該詩中的某句某聯有如何如何的效果,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試結合全詩分析。
提問變體
06上海春季卷12題(3)畫線句的描寫與前面的熱鬧場景截然不同,這樣的寫法好哪里?(黃裳《喜遷鶯·端午泛湖》)
06江蘇卷12題(2)“滿林殘照見歸鴉”一句,在表達技巧上有什么特點?請略加分析。(魏初《鷓鴣天·室人降日》)
06天津卷16題(2)本詩運用了襯托對比和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請簡要分析(張籍《涼州詞》)。
另外,湖南卷、福建卷、北京卷、安徽卷也出了此類題
(二)答題步驟
指出何種手法——怎樣使用該手法——該手法表達怎樣詩情,主旨或藝術效果
解答提示:指出何種手法。首先應準確,其次應熟悉掌握一些表現方法。如:①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議論、抒情。抒情手法分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后者又分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哲理詩)三類。②表現手法分A襯托:正襯、反襯,后者又分動靜相襯,聲寂相襯,樂哀相襯三種。B象征 C烘托 D白描 E虛實結合 F動靜結合,化靜為動 E點面、抑揚 正側面結合 G起興 ③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夸張、雙關、用典、反問,頂針互文等。
怎樣使用該手法,一定要結合詩句常析。要特別注意:勿對某個局部的修辭手法進行闡述,如果具體分析到某詩句時,可以談及修辭手法的運用。一般應從整體上談詩的某種修辭手法的運用,第3點無須繁述。
(三)答題示例:
06江西卷,閱讀楊萬里的《三江小渡》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詩人采用什么手法表達作品的主旨?試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溪水將橋不復回,小舟猶倚短篇開。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風浪去又來。
[注] 將:行,流過。
參考:(怎樣使用該手法)詩人采用對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何種手法)全詩圍繞“交情”展開描寫,用“溪水將橋不復回”與“不管風浪去又來”進行對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賦予“山溪渡”風波“象征意義,(表達怎樣詩情或主旨)從而表達了友誼恒久不變,能經得起風浪考驗的主旨。
六、主旨型題目的鑒賞評價
(一)提問方式
1、關于這首詩的主旨或內容,有人認為是這樣,有人認為是那樣,你的看法怎樣?試簡要說明理由。
2、這首詩明寫眼前實景,暗寓歷史的滄桑。試結合有關詩句加以賞析。
提問變體:
06全國I卷12題(2)你認為這幅“竹石牧牛”圖在作者心目中的含義是什么?有人認為作者在詩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對此有什么看法?請說明(黃庭堅《題竹石牧牛》)
06全國II卷12題(2)試分析下闕的內容,以及作者在詞中抒發的思想感情。(王炎《南柯子》)
(二)答題步驟:
析具體詩句寫什么——說表達什么情感或暗寓什么
解答提示:
該類題型側重的通過分析詩句的具體內容,以得到作者的觀點態度和作品主題的社會意義。它應對的是考綱中“評價古典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三)答題示例
1、閱讀五代·歐陽炯的《江城子》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這首詞明寫眼前實景,暗寓歷史滄桑。詞中“水無情”,“空有姑蘇臺上月”兩句含有深意,試結合全詩加以賞析。(04全國卷III)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無情。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空有姑蘇臺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
[注] 姑蘇臺:關王夫差與寵妃西施長夜作樂之地,原址在蘇州市西南姑蘇山上。
參考:(析具體詩句寫什么)“水無情”明寫落日余暉中金陵城外長江浩蕩東去的景色;“空有姑蘇臺上月”明寫六朝繁華已去,只剩下了月亮高掛了;(表達作者情感或暗寓什么)前者暗指六朝帝王被歷史無情淘汰,他們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復還。后者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六朝的覆轍了。
七、句意型題目的鑒賞評價
(一)提問方式:
1、最后兩句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結合全詩談談你對未聯或未句的理解或賞析
提問變體
06江蘇卷12題(3)有人認為詞的最后兩句寫得極為感人,請談談你的看法。(魏初《鷓鴣天》)
(二)答題步驟
闡明句表義(可挖掘深層義)——指出描寫作用或詩情意趣
解答題示:解釋詩句時一定注意分兩層:句表義和句里義,然后結合全詩指出其作用或表達何種情感、意趣和觀點。應特別注意句意型題里一般側重的未聯未句中的分析鑒賞。
(三)答題示例
1、閱讀曾鞏的《西樓》回答后面的問題,“臥看千山急雨來”一句,有什么獨到巧妙之處 ?
海浪如云去卻回,北風吹起數聲雷。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
[注] 西樓:就是詩中的“朱樓”,它依山面海。疏箔:相對空隙比較大的簾子,箔,用葦子或秫秸織成的簾子。
參考:(句表義,句里義)該句的意思是:本來急風已至,暴雨將來,人們本該關門閉戶來躲避,但詩人反而把樓上房間里面四面的簾子都用鉤子高高掛了起來,為的是能飽覽暴風雨從千山萬嶺上空驟然而至的壯觀場景。(指出作用或詩情意趣、觀點)一個“臥”字既表現了詩人那種“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的雄偉氣魄,表達了詩人寬闊的胸襟和豪放之情,也起到了以靜襯動的襯托作用,使行文跌巖有致。
以上七種鑒賞題型僅僅是從問答的側重點不同劃分的。很多情況下,詩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是融合在一起考的,這就要注意問什么,答什么。另外,06年湖南卷的仿寫鑒賞,重慶、湖北的比較鑒賞,都向我們展示了一種新的鑒賞趨向,應引起我們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