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學《論語·衛靈公篇第3章》“知德者鮮”是何意?
15·3 子曰:“由!知德者鮮矣。”
意思是說:“由呀!懂得德的人太少了。”
怎樣理解“知德者鮮”呢?“德”,指人的本性、品德。儒家把“德”視為“禮樂文明”的核心。《周易·系辭》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認為君子的品德,應當像大地那樣寬廣厚實,像大地那樣承載萬物和生長萬物。《禮記·大學》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指明修身的根本任務在于修明自己光明正大的品德,根本途徑在于使人棄舊圖新,最高目標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一個真正的君子,其一生的精神追求,就是使自己的品德達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人的品德是在后天的學習和修養中得來的,并非生而有之。知德,是指把優良的品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這一點是很不容易的。孔子對子路說“知德者鮮”,意在強調知德者的難得。
附:
【原文】
15·3 子曰:“由!知德者鮮矣。”
【譯文】
孔子說:“由呀!懂得德的人太少了。”